天天看点

“田保姆”做好“地管家”

作者:威海新闻

在威海,有人巡行于山林,守望葱郁山峦,有人穿行于田野,守护耕地保护,他们都是大地的守护者,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凡人力量。

视频加载中...

在乳山市徐家镇洋村的绿色麦田里,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查看麦苗长势。他是洋村党支部书记于良文,也是一名巡田的守护者。作为“田长”的他,巡田近30年,用双脚丈量村里的耕地,巡田总距离超过32000公里,带领村民一起,变荒地沼泽为耕地。

“田保姆”做好“地管家”

乳山市徐家镇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良文介绍,在1983年、1984年的时候,那个时间鼓励淡水养鱼,有一些地方就弄成鱼池,但是多数地方还是茅草,到后期,就开始利用旧鱼池,或者有茅草的地方,就把鱼池加深,加深挖出泥来,又把有茅草的河湾填了,就变成耕地了,现在能看见绿油的麦苗。

历经多年辛勤耕耘,于良文带领全村人共同创造了这片耕地。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同时,他们还显著提升土地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粮食生产的双重丰收。

“田保姆”做好“地管家”

于良文说,不仅没有破坏耕地,反而既解决了水利资源,也增加了耕地。原有的砂质地、三角地或者是边地、洼地,通过山田改造,或者防汛排涝,挖这些淤泥,把这些地方又整成整块了,土质也变好了,产量也提高了。

青丝变白发,难改对土地的一往情深。于良文用坚守,带领洋村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稳步前进。

“田保姆”做好“地管家”

于良文说,将来甚至他70、80,如果能动弹的话,可能还能拄着棍,满坡去看一看。

生态保护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一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田长制”,实现从“耕地管控”到“耕地治理”。2023年以来,各级田长累计巡田40.5万公里,实施“每村一图、挂图作战”,建立“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日常巡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逐宗销号。2023年,全市耕地面积净增加2.6万亩,“非农化”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全面推动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生态向好。

监制丨蒋程

记者丨周赞文 张帅 谢晨雨

责任编辑 | 刘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