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作者: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人类起源可追溯到约750万年前,从人类的祖先猿猴进化而来,经过了漫长的狩储采集时代,从居住在森林里,逐渐走向平原。

为了适应地面的生活,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逐渐从四肢爬行进化为直立行走。经历了众多变革和进步,制造工具、掌握语言,发展成为现代地球上的高等生物。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人类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能够进行复杂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事物有不同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而就是这样配有高度发达大脑的人类,却被发现身体生理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结构,甚至很多都落后于很多哺乳动物,这是为何?

高等生物为何配备“低等硬件”?

1、智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进化遗留产物。

智齿是人类的第三磨牙,位于牙槽的尽头,智齿在现代社会几乎成为了牙痛的代名词,但事实上,智齿在远古时代是人类消化食物的一大助力。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人类祖先的食物大多由粗粮、树皮等高纤维食物构成,因此更需要宽大的下颌,锋利的磨牙,来帮助咀嚼坚硬的根茎、果实等。

同时,晚萌发的智齿还填补了因长期粗糙饮食习惯而导致牙齿磨光的人类祖先的咀嚼工具的空缺。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智齿问题并非环境引起的变异,而是饮食结构改变带来的问题。

人类进化过程中,食物的发展也越来越趋近于精细化,精细加工的食品减少了咀嚼活动,缺少持续咀嚼刺激,造成下颌骨和肌肉逐渐萎缩,颌骨的发育也在逐渐退化,给智齿的生存空间也在逐渐减少。

现代食物的结构改变使得人类下颌缩小近40%,很多到十几岁甚至成年以后才长出的智齿因为生存空间少,缺少磨合,存在的意义只能是挤压旁边的牙齿造成疼痛。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随着历史的演化推移,智齿最终会失去生存土壤,作为一种进化的残留。现代临床统计,约35%的人天生没有智齿,且按照当前智齿消退的趋势,千年以后人类可能就会告别智齿。

而现在我们遇上智齿,如果不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影响,留着也无妨,如果因此导致牙齿疼痛、发炎等,还是优先选择拔掉处理。

2、退化的动耳肌

你会动耳朵吗?很多小动物的耳朵都会动,马、狗等动物都有这种能力,这种功能对于高级哺乳动物来说是很重要的。

能够控制耳朵运动的肌肉叫动耳肌,利用动耳肌可以调整耳朵角度,自由转动的耳廓能够广泛收集声波,像个雷达,提高听觉能力,使正在进食、哺乳的动物时刻掌握身边的声波变化,从而及时躲避捕食者的袭击。

但这项技能对现如今的人类来说没有太大用处了。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人类躯体的组织、器官更加完善,直立的身体,加上灵活转动的颈项部肌肉,极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不必再依赖耳廓的活动来提高听觉范围,所以很多人的动耳肌都退化了。

现在,与人类外耳紧密相连的动耳肌肉分别是耳前肌、耳上肌和耳后肌,仅发挥类似韧带的作用以固定耳廓。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尚未完全退化的动耳肌,从而表现出动耳的能力。

总的来说,目前的人类群体也还处在进化的进程中,并不是完整体,因此还遗留着很多远古人类所拥有的身体结构、技能等。

有的可能会影响生活,例如智齿,而有的存在感极低,可以忽略,而还有一部分看似退化的生理结构,实际上是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所要付出的代价。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部分改变其实是直立行走的代价

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也是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虽然直立行走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但直立行走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身体结构却显得跟不上发展。

首先,直立行走导致骨盆逐渐窄小!

人类的骨盆为了确保人体直立行走的稳定型,能够支撑起上半身体的重量,使得骨盆的发育向着更稳定、更狭窄的类似“三角形”的方向发展,因为骨盆太宽可能会导致走路时左摇右摆,肢体不够极不协调,无法完成长时间站立、奔跑等复杂动作。

但是骨盆的狭窄对于女性而言会让她们在分娩时更加痛苦。跟人类最相近的黑猩猩对比,可以明显发现黑猩猩的骨盆更宽,后代分娩时空间更大,更适合生育后代。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人类的大脑在数以万年的发展中逐渐变得膨大,而产道却因为骨盆的狭窄而缩小,尽管新生儿为了适应狭窄的产道其脑容量娩出时保持初级阶段,而在出生后一年才发育和完善脑容量,并且女性在分娩时骨盆会扩张,但人类难产的机率还是因此在不断增加。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疗水平进步,现在因为难产死亡的人数已经很少了,因难产死亡的概率大概为:万分之一。

其次,直立行走使得脊柱老化加速!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容易患有颈椎、腰椎等的疾病,这其实和直立行走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脊柱原本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爬行而作为拱顶使用,陆生脊椎动物的脊柱大部分都呈现缓和的C型弯曲,甚至人类在胎儿时期也是C型的脊柱弯曲,本来是最稳固的结构。

而当人类站立起来后,脊柱就只能作为承载重量的存在了。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为了支撑沉重的脑袋,并使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增强上肢力量,脊柱进化成多段S型。但由于脊柱本身是弯曲的,因此脊柱骨长成前宽后窄的楔形,直立行走会使背部的负荷加重,长期的直立行走更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过度压缩而引发疼痛。

直立行走虽然极大改变了生活方式,但也使得我们的身体看起来有点“跟不上进化进度”,而人类还在不断完善和进化的过程中,或许在未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除了真的存在问题的生理结构,人体还有部分器官,看似“毫无用处”,实则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有用的存在。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看似不合理,实则是进化的保留

1、尾骨

尾骨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脊柱末端,是人类进化后“尾巴”残留的部分。很多人觉得尾骨没有什么作用,这完全是错误的认知。

尾骨最重要的作用是起到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尾骨位于身体底部,当人体直立时,尾骨承受着来自上半身的重力,使人体能够保持平衡。当坐下时,尾骨和骨盆之间形成三脚架结构,同样可以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尾骨通过与盆骨、周围肌肉相互连接,来增强腰骶部核心肌群的力量,以托举内脏、保护膀胱、直肠等器官。临床研究发现,尾骨被切除后约有50%的人会发生脊椎问题,甚至内脏下垂。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此外,尾骨在妇女生育过程中尾骨还能够分散并承受部分压力,从而减轻分娩的痛苦。尾骨前还分布着直肠、膀胱的相关神经血管,尾骨的断裂很可能会影响到正常代谢功能。

因此,尾骨对人体来说非常有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保护,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更不能随意切除。

2、阑尾

阑尾经常和智齿、扁桃体一起,被称为人体最有“发炎权”的存在。很多人觉得阑尾不仅无用,还可能增加患阑尾癌的风险,很多人甚至选择一出生就割掉阑尾。

但事实上,阑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阑尾属于淋巴器官,其中的淋巴组织丰富,其主要功能与扁桃体类似,能够杀死部分细菌微生物,还能传递淋巴细胞的遗传信息,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明明是高等生物,为什么人类生理结构却有很多不合理?涨知识了

此外,阑尾中能够储存大量肠道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内环境的平衡,杀灭有害微生物,预防各种肠道炎症。

因此,如果阑尾没有发炎,没到非切不可的地步,建议还是留着吧。

总之,人类经过复杂且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今天相对完整的人体,虽然还是有一些不够完美,但通过日常的维护和锻炼,可以实现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卓越.你身上的人类退化器官什么样[J].知识就是力量,2005,(11):36-37.

[2]石城客.人体真有“退化无用”的器官吗?[J].自然与人,2006,(02):52-55.

[3]唐军.退化器官不多余[J].中国保健营养

[4]李悦华.阑尾并非无用的退化器官[J].生物学教学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