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人南村社区写好烟火里的“民情日志”

作者:回民区环河街办事处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细胞”;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更是群众感知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温度的最前沿。工人南村社区始终坚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居民“家长里短”的小事为切入点,把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实事为落脚点,书写好独属于工人南村社区的“民情日志”。

  问需于民,夯实治理根基

要想服务好辖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就要做到“脚步勤”、“嘴巴甜”,与居民“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拉进与居民之间的交流距离,才能更好掌握居民的真实诉求。辖区内老年人口居多,社区就在多个小区院内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基础的健康检查;孩子在寒暑假期间无人看管,社区就联合辖区内的教育机构开办托管班,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党日活动形式单调,社区就联系“五老”成员和榜样模范到社区讲党课,并组织辖区党员和未成年人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故居参观学习。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主动入户进行认证服务,面对高龄的党员,安排社区书记上门送书,实现了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人南村社区写好烟火里的“民情日志”

问计于民,强化自治水平

社区工作内容繁杂、居民诉求多元,不时就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把群众的“小想法”变成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充分发挥居民力量,将“被动治理”转为“人人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近期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车棚改造、拆除违章搭建等一系列关乎居民切实利益与安全的问题上,多次走访相关商铺与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在施工现场与小区物管会成员和来往的热心居民共商共议,广泛征集意见,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激发了居民自治的潜能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人南村社区写好烟火里的“民情日志”

 问效于民,提升治理效能

工人南村社区采用“网格员+社工”的工作模式,依据划分好的网格区域两两组队,将社工队伍与网格队伍相互融合,让社工们参与到入户走访和矛盾调解的工作当中,为社区的日常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在面对无物业小区堆积杂物、污水管道清理等工作时,同组的社工负责编写告知书、意见表等内容帮助居民更好的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网格员则利用人熟脸熟的优势重点突破不愿配合的居民,双方互相配合努力做到职能互补、专业互补、经验互补,竭尽所能的为居民排忧解难,让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这句话见行见效,收获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人南村社区写好烟火里的“民情日志”

工人南村社区“民情日志”来源于居民,必定会服务于居民。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努力将社区服务嵌入到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社区成为承载居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编辑:赵冬霞 责编:张佳兴 审核:麻昕艳(环河街办事处工人南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