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新高考Ⅰ卷)

作者:老赵语文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新高考Ⅰ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报告

  命题新方向:现代文阅读I围绕“智能时代”选材,引导考生关注智能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现代文Ⅱ选材关涉《乡土中国》,命题课内课外相结合,文言文阅读关注教考衔接,诗歌鉴赏与教材中《行路难》比较,语言文字运用按九省联考题型命题,作文取材《大学之道》、《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既考查哲理思辨,又贴合高考命题的风向。

 命题新情境:命题注重创设个人体验类情境,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创设的情境与考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均诞生于20世纪二次大战期间,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研究角度和重点,但是都分享“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例如,工程心理学从人类认知信息加工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实证;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则从人一机一环境关系匹配的工程设计角度为人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人因和工效设计原则、方法及实证。进入计算机时代,人与计算机(包括基于计算技术的产品)交互带来了许多新的人因问题,推动了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领域的产生和发展。基于“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这些相近领域都希望通过优化人、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交互,确保系统实现安全、高效和宜人的目标,因此,我们将这些领域统称为人因科学。

人因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关系。在计算机时代,人与非智能计算系统的交互中,机器充当人机系统中辅助工具的角色。在智能时代,人与智能系统的交互本质上是与智能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基于智能技术,智能体机器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自主化新特征,拥有一些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感知、学习、推理等),在一些设计未预期的场景中,可自主地完成以往自动化技术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智能系统可以从一种支持人类操作的辅助工具角色发展成为与人类合作的团队队友,扮演“辅助工具十人机合作队友”的双重新角色,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人机关系形态:“人智组队”式合作。

这种新型“人智组队”式合作关系除了给人机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人机关系跨时代的演变外,也为人因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挑战。纵观发展历史,借助于新兴技术,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一直在拓展。这种拓展提升了人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扩展了学科研究的范围和解决问题的深度,进而推动了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发展初期,传统人因科学(如早期的工效学)注重人类体力作业、人机界面等物理特征,研究主要借助人类体力作业分析、时间任务分析等手段来实现人机功能和任务的合理分配,达到优化人机系统效率的目的。自从进入计算机时代,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基本上是基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构建,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在人因科学发展各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取向。在计算机时代,人因科学(如工程心理学、认知工效学)从信息加工机制出发,深入到人的心理活动层面,考察在人机操作环境中人类工作绩效与感知觉、注意、记忆、决策等心理活动间的关系,达到优化人机系统的设计目的。为解决人与计算机交互中的人因问题,人因科学(如人机交互、用户体验)采用了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方法,构建用户心理和情景意识模型、人机交互认知模型及人机界面概念模型,采用基于心理学方法的可用性测试等验证方法,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和体验的交互式产品。然而,人因科学研究通常注重在人类外在行为的层面上,通过客观工作绩效和主观评价方法来考察人的认知活动和工作绩效。为克服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人因科学进一步采纳了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测量技术方法形成了神经人因学,从而能够深入到人类认知加工的内部神经活动层面,探索在人机交互环境中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为人因科学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实证手段。进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新特征、人因科学研究理念和对象(人机关系)的跨时代演变必然带来对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新思考。

其中,人机交互模型是人因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智能技术的自主化新特征以及新型人智组队式合作关系,采用协同认知系统理论、情景意识,提出了一个针对智能人机系统中人智组队合作的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不同于传统人机交互系统,该模型将智能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智能体)视作能够完成一定认知信息加工任务的认知体。因此,一个智能人机系统可以表征为两个认知体协同合作的一个协同认知系统。作为与人类用户合作的团队队友,智能系统通过自然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如语音、手势、表情等)与人类用户开展双向主动式交互和协同合作。在特定的人机交互场景中,智能系统可以对用户状态(认知、生理、意图、情感等)、环境上下文等状态进行自主感知、识别、学习、推理等认知作业,做出相应的自主执行。

该框架采用Endsley的情景意识认知理论来表征人类用户和机器认知体的信息加工机制,即人类操作员感知和理解当前环境状态(包括人机界面、系统、环境、合作队友等)以及预测未来情景状态的认知加工机制。该模型还包括了情景意识与记忆、经验、知识等因素的认知交互,并且拥有数据驱动(根据感知数据来理解和预测情景)和目标驱动(根据目标以及当前的理解和预测来验证感知数据)的信息加工机制。借助于一个信息收集和后期响应的动态反馈和前馈回路机制,人类用户能够感知动态的环境情景来更新获取的信息。

(摘编自许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和工效学因基于“以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而被纳入人因科学范畴。

B.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本质是人与智能系统中的智能体之间交互,机器只是充当辅助工具角色。

C.智能系统拥有一些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呈现自主化特征,可发展为与人类合作的团队队友。

D.人因科学在新兴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拓展研究范式取向,克服注重人类外在行为的局限性。

2.下列关于“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基于智能技术的自主化新特征,可以对用户状态进行自主感知、识别、 学 习、推理等认知作业。

B.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将智能系统视作能够完成一定加工认知信息任务的认知体,是人因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C.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的智能系统,可以通过自然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与人类用户开展单向主动式交互和协同合作。

D.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框架包括情景意识与记忆、经验、知识等因素的认知交互和静态环境情景的感知与信息更新。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因科学运用实例的一项是(3分)( )

A.帮助设计人机界面,以使用户能够更容易地使用设备和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用户需要哪些信息和功能,设计师可以选择最佳的颜色、字体、布局和图标。

B.帮助改善工作站的布局,以提高工作舒适性。例如,在办公室设计中,根据员工的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台、椅子、位置,减少因肌肉疲劳和姿势不良引起的健康问题。

C.帮助确定最佳的任务分配和团队协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通过了解员工的技能和能力,结合任务的复杂性和要求,合理分配任务,促进高效的团队合作。

D.设计、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如对道路、桥梁、建筑物、隧道、水利工程等,进行结构分析、材料选择、工程规划和施工管理。

4.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整“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的结构示意图。(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新型“人智组队”式合作关系的影响。(6分)

1.B(机器只是充当辅助工具角色是在计算机时代,而非智能时代。)

2.A(B项,人智协同认知系统概念模型“是人因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于文无据。C项,“单向主动”有误,原文是“双向主动式交互和协同合作”。D项,文中并未提及“静态环境情景的感知与信息更新”。)

3.D(A 项,是工程心理学的运用。B项.是人因工程的运用。C项,是工效学的运用。D项,所侧重的是项目。)

4.①情景感知 ②情景预测 ③智能系统(认知体)④用户感知、识别等智能体(每空1分)

5.①新型“人智组队”式合作关系是指人类与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1分)

②给人机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了人机关系跨时代的演变:(1分)智能系统可以从一种支持人类操作的辅助工具角色发展成为与人类合作的团队队友,扮演“辅助工具+人机合作队友”的双重新角色。(1分)

③给人因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挑战:(1分)一方面从传统的工效学到基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构建,再到基于用户体验和神经科学测量技术的方法,人因科学的视角越来越广泛,从物理特征到心理活动,再到神经活动层面,关注点逐渐向人的内在认知过程延伸。(视角1分)另一方面,为解决人与计算机交互中的人因问题,人因科学需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挑战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福贵

赵树理

福贵是好孩子,精干、漂亮,十二三岁就学得锄苗,十六七岁做手头活就能抵住一个大人,只是担挑上还差一点。村里有自乐班,福贵也学会了唱戏,唱得很好。

福贵长到二十三,他娘得了病,吃上东西光吐,她自己也知道好不了。一天,福贵娘跟东屋婶说:“我看我这病也算现成了,恐怕今年冬天就过不去。死我倒不怕!我就只有一件心事不了:给福贵童养了个媳妇在半坡上滚,不成一家人。只是咱这小家人,少人没手的,麻烦你到那时候给我招呼招呼!”东屋婶满口称赞,又问了日期,答应给她尽量帮办。

七月二十六是福贵与银花结婚的日子。银花借东屋婶家里梳妆上轿,抬在村里转了一圈,又抬回本院,下了轿往西屋去,堂屋里坐着送女客,请族长王老万来陪。

不论好坏吧,事情总算办过了。将就收罢秋,穰草还没有铡,福贵娘就死了。银花是小孩子,没有经过事,光会哭。福贵也才二十三岁,比银花稍强一点,可是只顾央人抬棺木,顾不得照顾家里。幸亏有个东屋婶,帮着银花缝缝孝帽,挂挂白鞋,坐坐锅,赶赶面,才算把一场丧事忙乱过去。

连娶媳妇带出丧,布匹杂货钱短下王老万十几块,连棺木一共算了三十块钱,给王老万写了一张文书。

小家人一共四亩地,没有别的指望,怕还不了老万的钱,来年就给老万住了半个长工。银花从两条小胳膊探不着纺花车时候就学纺花,如今虽然不过十六岁,却已学成了纺织好手。小两口子每天早上起来,谁也不用催谁,就各干各的去了。

不幸因为上一年福贵办了婚丧大事,把家里的粮食用完了,这一年一上工就借粮,一直借到割麦。十月下工的时候,老万按春天的粮价一算,工钱就完了,净欠郡三十块钱的利钱十块零八毛。三十块钱的文书倒成四十块,老万念其一来是本家,二来是东家伙计,让了八毛利。

福贵从此好像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第四年便滚到九十多块钱了。十月里算账,连工钱带自己四亩地余下的粮食一同抵给老万还不够。

这年正月初十,银花生了孩子。粮食已经给老万顶了利,过了年就没吃的。银花才生了孩子,一顿米汤只用一把米,福贵自己不能跟她吃一锅饭,又不敢把熬米汤的升把米做稠饭吃,只好把银花米汤锅里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

十五,老领工来找他上工,说今年春浅,掌柜说叫早些上工!晚上,老万打发领工叫他到家,好好教训了他一番,仍叫他给自己住。他说:“住也可以,只要能借一年粮。”老万合算了一下:“四亩地打下的粮不够给自己上利,再借下粮指什么还?不合算,不如另雇个人。”这样一算,便说:“那就算了,不过去年的利还短七块,要不住就得拿出来!”福贵说:“四亩地干脆缴你吧!我种反正也打得不够给你!”

人混得没了脸,遇事也就不很讲究了:秋头夏季饿得没了法,偷谁个南瓜找谁个萝卜,有人碰上了,骂几句板着脸受,打几下抱着头挨,不管脸不脸,能吃上就算。

这年冬天他出去了。这次不论比哪一次也强,不上一个月工夫,回来衣裳也换了,又给银花送回五块钱来。村里的人见福贵的孩子换了新衣裳,见银花一向不到别人家里支米,断定福贵一定是做了大案,丢了银钱的,失了牲口的,都猜疑是他。

来年正月,老万去城里吊丧,听吹鼓手们唱侍宴戏,老万看见有一个是福贵,福贵也看见席上有老万,赶紧把脸扭过一边。

这天晚上,老万召集起王家户下有点面子的人来道:“福贵这东西真是活够了!竟敢在城里当起吹鼓手来!”这地方人,最讲究门第清,认为吹鼓手、唱侍宴戏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叫吹鼓手是“忘八”“龟孙子”,因此一听这句话,都起了火,有的喊“打死”,有的喊“活埋”。

人多了做事不密,东屋婶不知道怎么打听着了,悄悄告诉了银花,银花跟福贵一说,福贵连夜偷跑了。

自那次走后,七八年没音信,银花只守着孩子过。孩子十五了,给邻家放牛,别的孩子们常骂他是小忘八羔子。

……

区干部打听清楚福贵的来历,便同他说:“老万的账已经算过了,你也是个受剥削的,我们打算把咱村里庙产给你拨几亩叫你种,你看好不好?”福贵跳起来道:“那些都是小事!我不要求别的,只要求跟我老万家长对着大众表诉表诉,出出这一肚子忘八气!”区干部答应了。

晚上,借冬学的时间,区干部报告了开会的意义,有些古脑筋的人们很不高兴,不愿意跟忘八在一个会上开会。福贵不管这些人愿意不愿意,就发起言来:

“众位老爷们,我从小不能算坏孩子!一直长到二十八岁,没有干过一点胡事!后来坏了!什么丢人事我都干!我知道我的错,这不是什么光荣事!我已经在别处反省过了。可是照你当日说的那种好人我实在不能当!我从二十九岁坏起,坏了六年,挨的打、受的气、流的泪、饿的肚,谁数得清呀?直到今年,大家还说我是坏人,躲着我走,叫我的孩子是‘忘八羔子’,这都是你老人家的恩典呀!幸而没有叫你把我活埋了,我跑到辽县去讨饭,后来那地方成了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抗日政府在那里改造流氓、懒汉、小偷,把我组织到难民组里到山里去开地。从这时起,我又有地种了、有房住了、有饭吃了!这七八年来,虽然也没有攒下什么家当,也买了一头牛,攒下一窑谷。我这次回来,看见大家也不知道怕我偷他们,也不知道是怕沾上我这个忘八气,总是不敢跟我说句话。我想就这样不明不白走了,我这个坏蛋名字,还不知道要传流到几时,因此我想请你老人家向大家解释解释,看我究竟算一种什么人!看这个坏蛋责任应该谁负?”

1946年8月31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屋婶是一个热心肠的农村妇女,她帮助福贵娘料理福贵的婚事,在她得知村里人要处置福贵时,偷偷告知银花,使福贵有时间脱身。

B.银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纺花,不过十六岁就学成了纺织好手,福贵走后,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可见她是一个能干本分的农村妇女。

C.银花生了孩子,家里米不多,一顿米汤只能用一把米,福费不能和她吃一锅饭,只能把剩下的米渣子喝两口算一顿,可见生活之艰难。

D.区干部算清了王老万的账,考虑到福贵也是被剥削的对象,决定拨几亩村里的庙产给他,他认为这都是小事,说明他不在乎财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贵的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其美好的祝愿,但现实生活中的福贵却忍饥挨饿,成了人人喊打的“坏人”,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

B.文章开篇便说福贵戏唱得好﹐这就为后文福贵在城里替大户人家做吹鼓手唱侍宴戏埋下伏笔,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C.本文乡土气息浓厚,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世界,小说的语言有浓厚的方言土味,地域特色突出。

D.文章最后福贵本人的觉醒和新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农民在经济上翻身的保障,还是农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翻身的保障。

8.福贵原本是个好人,却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堕落”呢﹖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9.不少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联想到了《乡土中国》中的“礼治秩序”和“长老统治”,并认为本文揭露了“族权”的罪恶,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6.D项,不在乎财产错。

7.C项,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世界不止确。

8.①因为福贵的婚事和福贵娘的丧事,福贵一家欠了王老万三十块钱,这是苦难

“堕落”的开始。

②慢慢地在王老万的算计下,福贵越陷越深,到了第四年利滚利滚到了九十块,

最后把四亩地都缴给了王老万。

③在生活的重压下,福贵顾不得脸面,在饿得没办法的时候开始偷东西。

④最后,福贵在城里当吹鼓手,当地最讲究门第清,总讳这个,所以大家叫福贵“忘八”,恨不得想“活埋”他,因此福贵在他们看来是个“坏人”

(每点1分,答全5分)

9.①乡土社会中通过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在人事范围中,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不容忍反对。

②)王老万既是地主也是王姓的族长,他在乡土社会拥有无上的权力,惹不起也受人尊

敬,福贵结婚家里还得请王老万作陪。③在乡土社会中身为族长的王老万能够名正言顺地剥削族人,这为他剥削福贵提供了便利,直到把他逼入绝路。④作为族长的王老万,具有主导舆论的权力,谁违背礼制,就等于丢了家族的脸,王老万就可以随意教训他,活埋他,福贵的被迫逃走便是一例。

(第一、二点必答,每点2分)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新高考Ⅰ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任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李煜。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还汴。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注】①觌(dí):相见。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私觌A之B礼C一无所受D吴越E人F以轻舟追G遗H之I至于J数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这里的“俎”,与“人为刀俎”的“俎”意思相同;这里的“豆”,与“一箪食一豆羹”中的“豆”意思相同。

B.致命,在文中为“传达言辞”“完成使命”之意,与现代汉语的“致命一击”或“临危致命”的意 思 都不相同。

C.由是,在文中为“因此”的意思,为介宾组合,《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以是”与此类似。

D.所以,在文中用于表原因,即潘美发笑的原因。《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用法与此类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彬能力过人,擅长外交。出使吴越,既能坚持原则,还能讲究变通,可见其为官清廉,也可知其才华过人。

B.曹彬思虑周全,长于预见。既成功预判李煜不会图谋叛乱,还成功预判自己会被派去平定太原。

C.曹彬处事得体,为臣谨慎。虽功劳卓著,但言辞低调。认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朝廷的安排,才能打败李煜。

D.曹彬权利显赫,战功卓著。这与太祖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悉心指导密切相关。这对君臣的密切配合堪称后世表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4分)

(2)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4分)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曹彬讨伐李煜的史实,两者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3分)

10.CDI(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私觌之礼”,是前置强词的宾语:“一无所受”是关键谓语,和前面搭配:“吴越人”为对应的主语,由上文可知:“以轻舟”为方式状语,“追遗之”理解成追着送给他,合乎情理。)

11.A(盛食的礼器和切肉的砧板,意思完全不同。)

12.B(“成功预判李煜不会图谋叛乱”原文中没有体现。)

13.(1)城即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探病.(垂:即将:克:被攻克:视事:处理事务.每点1分.句意1分。)

(2)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要让百姓自己归顺,(关键词:“一’“委”“广”,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是曹彬的个人传记,曹彬是主要人物。着力于正面表现他如何以怀柔政策对付李煜,是为了彰显他的个人才德:②材料二是比较客观的“纪事本末体”,皇上为主要人物,着力表现皇上的雄才大略和详尽安排,是为了彰显皇帝的个人才德。(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作者选择了渭水边的高地进行赏秋,这个地点赋予了诗歌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背景。

B.颔联描绘了残阳初落,雨水刚停时的画面,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到处响起蝉声,增添了一份凄凉。

C.颈联中新月和水面上的帆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一种清新欢快之感。

D.全诗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图景。

16.这首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用到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请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15.C[“清新欢快之感”错,“明月”和“孤帆"突出了一种孤独感。(3分)]

16.(1)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重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愿望。(2分)

(2)异:潘诗通过“渔人”和“太公”的对比,表达了“渔人”年华空老、怀才不遇的哀叹,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孤寂,引人沉思,语调深沉。(2分)李诗中的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可为补充,表明了作者心情由怀才不遇的郁闷到充满信心的变化语调乐观。(2分) (分步给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自古而今,中华民族对“为官先为人”的品质要求一以贯之。我们党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说明党对领导干部做人的严格要求。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树木、清泉为喻,对执政者提出了“,”的要求。

(2)屈原《离骚》中与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用到相同意象的一句是“,”。

(3)视听结合手法的使用往往能令古诗文中的景物更加生动立体,也能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

(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3)示例: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过风的誓言,记忆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忧伤的歌,斑驳的过往,长满青苔的院墙,记忆里你的容颜未改,一直随春风荡漾。

我的虹溪,你仿佛是一位的画家,用一纸流觞,道尽你曾经风华一世、传奇一生的十八寨历史;

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的工艺,用几许精湛,写尽你曾经叱咤风云、精忠爱国的地下党辉煌。

我喜欢你的不争与清丽,喜欢你的沧桑和传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怀抱里,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 )当你离开家乡久了,你每晚的,彻夜不眠,都是因为,你想家了。思乡的情结藏在每个游子的内心深处,真切而隐隐作痛。

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游子尝尽异乡的凄凉与无情,心底唯一眷恋的,却始终都是故乡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起点,像电视剧里的背景,总是掩映下我们的所有悲伤。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深沉”与文中加点的“深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铁镐掘着冻硬的土地,发出深沉的声响。

B.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叨包含着对远行的我最深沉的挂念。

C.纵然是深沉的黑夜,也无法完全遮挡黎明的光亮。

D.大海水平如镜,像一位深沉的作家。

20.下列诗句中,最适合填入括号的一项是( )(3分)

A.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B.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答案】18.①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②精妙绝伦 ③辗转反侧/翻来覆去

19.B 20.D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这里指画家技艺精湛,可以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这类成语。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登峰造极:比喻达到 极高的水平。

②这里形容工艺水平高,可以填“精妙绝伦”。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③后文有“彻夜难眠”“想家”的内容,可以填“辗转反侧”。辗转反侧: 形容由于思念很深或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指程度深。A.声音低沉。B.程度深。C.指幽深。D.思想感情内敛不外露。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并语句复位的能力。A.意思是: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表达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B.意思是: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C.意思是:少年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然乡音没有改,可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了。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D.意思是: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突然感到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后语境分析,应该选择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如今这个数字化时代,跑步已经不只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跑步者们开始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跟踪并分析他们的跑步表现,从配速、距离到卡路里消耗,无一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然而,在这种过分关注数字化数据的趋势之下,。。

通过科学地控制心率,可以达到更高效、更安全的跑步训练效果。无论是增强心脏健康、减肥、还是提高耐力,适当的心率控制都是不可少的。比如,,运动时维持在温和到中等强度的心率区间,最有利于脂肪燃烧。这是因为在这一心率区间,身体主要通过氧化脂肪来供能,从而实现体重减轻的效果。而对于寻求提高运动耐力的跑者,应将心率控制在更高的区间,心肺功能得到加强,同时能有效地提升肌肉耐力。

21.(5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2.(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21.心率在跑步训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测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运动时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和承受能力。

22.①而是一项利用高科技分析的运动

②很多跑者忽视了关键的指标——心率

③对于减肥目标的跑者来说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对心率在跑步训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成分赘余,应删除介词“对”;二是“能够反映出运动时身体对运动的直观的反应和承受能力”语序不当,应把“直观”一词提到“反映”前。修改正确的句子为:心率在跑步训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测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运动时身体对运动的反应和承受能力。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不只是”可知,补写内容与前句是并列关系;再根据后面“跑步者们开始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来跟踪并分析他们的跑步表现,从配速、距离到卡路里消耗,无一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跑步还成为一项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量化、分析的运动,故补写内容为“而是一项利用高科技分析的运动”。第二空,根据后句“对心率在跑步训练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测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知,此处是说很多跑者在跑步训练忽视心率这一关键指标,故补写内容为“很多跑者忽视了关键的指标——心率”。第三空,由句中“比如”一词和后面“运动时维持在温和到中等强度的心率区间,最有利于脂肪燃烧。这是因为在这一心率区间,身体主要通过氧化脂肪来供能,从而实现体重减轻的效果”可知,此处是对以减肥为目标的跑者来说的,故补写内容为“对于减肥目标的跑者来说”。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专题的小组研习活动中,大家读了以下关于“始”“终”的文句颇有感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对一件事情的“始”和“终”有什么经验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作为研习成果,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了关于“始与终”的文句。这三个文句都在强调事情都有始终,坚持到最后才能够成功。

《大学之道》的文句认为,做事要知道始终,并且知其先后,这样才近乎道。《谏太宗十思疏》所言的是自古而今,做什么事情开始时能够恪尽职守、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言必行行必果的很多,但是能够从始至终、始终如一者就很少了;而《〈老子〉四章》之语则强调如果做事能够到结尾仍然像开头一样,就不会失败。故此,依据该材料写作时,可以思考的角度有:如何做到善始敬终,好的起点是不是意味着一定有好的终点,该如何处理好“始”和“终”的关系。

这样,这篇文章在写作时,可以首先根据材料提炼文章的主旨善始善终、始终如一方能成就一番功业、达成所愿;然后围绕提出的观点结合材料进行理论的分析,不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始终如一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继之,联系生活、对接材料阐述始终如一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最后,关联现实,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处理好始与终关系的重要性。

【立意】

1.始终如一方能成就大美。

2.善始善终见风骨。

3.慎始敬终长精神。

善始敬终长精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静言思之,那成功的另一半又依靠什么呢?应该是抱定成功的信念、始终如一的坚持。唯有以善始敬终的思想规范行动,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自古而今、从外而内,不论是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还是国家的建设与振兴,之所以能够实现“双赢”,离不开运筹帷幄的前期设计、过程的精耕细作和对结果矢志不渝追求的精神。正是从好的起点开启征程,用理想的结果砥砺,才会达成所愿。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征服珠穆朗玛峰者,他们在心中种下把“世界屋脊”踩在脚下的理想种子之后,就一步一个脚印,把双脚钉在山体之中,与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执着与坚韧,在“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的精神的感召下,一点点拉近与天空的距离。因为始终如一地迈好每一步,不懈怠、不气馁,才真正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阔。

登山如此,那些业界翘楚、大国工匠的功成名就,也同样源于他们从起航到落帆,始终秉持的精益求精精神与不断创新精神。袁隆平自矢志于解除人类的饥饿始,就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杂交水稻,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袁老近乎执拗地坚守在杂交水稻的王国里奋战,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换来了杂交水稻亩产量一次一次地刷新历史。正是基于这种善始敬终的精神,才使世界上很多饱受饥饿之苦的人一日三餐无忧。

欲成大事者,必善始敬终。好的开始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很难有好的结果。唐明皇成为一朝天子之始,励精图治,中兴大唐。可是,被短暂的兴盛冲昏了头脑,他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初心,贪恋于声色享乐,最终上演了由盛而衰的历史悲剧。试想,如果唐玄宗能够初心不改,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就不会有安史之乱的发生,大唐帝国的辉煌亦能继续。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让自己的理想之花绚烂绽放,就要善始敬终,走好每一步。唯其如此,美好的画卷才能层层展开,美好的憧憬才能在善始敬终的每一步中逐渐成为现实。

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新高考Ⅰ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