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作者:甘南应急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五月的玛曲,草原渐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映衬下,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一幅充满希望的草原牧歌图景徐徐展开……

在玛曲县河曲马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牛棚、饲料厂、加工车间等一应俱全,舍饲养殖的牦牛正准备出栏。

河曲马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有暖棚5000平方米,饲草棚4000平方米,饲料加工设备4套,养殖方式主要以棚圈全舍饲养殖、短期舍饲养殖为主,养殖周期为3—6个月,每年出栏2期,每期3000头,全年舍饲养殖6000头牦牛。园区营运两年多来,带动周边牧民群众进行规模化养殖,实现了牦牛冬季补饲和四季出栏,从而减小了玛曲天然草场的承载压力,进一步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河曲马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工作人员拉毛草介绍说:“我们示范园区基地通过母牛扩群增效、牛群托管、提供就业岗位、培养技术人才、签订收购合同等方式,构建了以基地为牵引、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牧场和牧户经营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2023 年基地出栏牦牛1200 余头,为107户牧民家庭、5个村集体,共计发放资金30 余万元。”

近年来,甘南州加快推动百万头高原特色牦牛产业带建设,组建了牦牛繁育基地8个,建成万头牦牛养殖基地5个、千头养殖基地10个,规模化养殖基地136个,改造提升5个万亩饲草料基地生产水平,有效保障饲草料供给。通过建设万头千头牦牛养殖基地,推行“舍饲半舍饲”和“补饲”的科学养殖模式,积极推广牦牛高效绿色养殖新技术,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发展“舍饲+半舍饲”适度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并同企业建立订单生产关系,实现四季出栏,提升了畜牧产业现代化水平,有效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牦牛产业发展整体效益。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不但提高了牦牛出栏率,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入,也为甘南牦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深入实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草畜平衡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玛曲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东知布介绍:“玛曲全县现存栏80.9万头牦牛,共有专业养殖合作社157家,带动全县60%牧民群众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养殖基地的建立运营,可以保证四季出栏,不仅保护了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对玛曲草畜平衡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当地牧民群众的收入。”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延展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形成繁育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了良种化繁育、集约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系列化标准、品牌化营销、配套化保障“六大体系”,助推甘南牦牛产业实现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绿色现代化集约发展的转型升级。

【甘南融媒快评】

基地化养殖为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动力

甘南,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珍贵的生物资源,其中,甘南牦牛无疑是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品质最好的牦牛都生存在甘南草原,这使得牦牛产业在甘南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地区繁荣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提升农牧民收入、促进生态保护和甘南草原草畜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甘南通过建设万头千头牦牛养殖基地,积极推广牦牛高效绿色养殖新技术,如同春风化雨,为纵深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些基地不仅提高了牦牛的出栏率,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入,更为甘南牦牛的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牦牛基地的养殖工作中,实施了一系列标准化养殖规程,使得传统的牦牛养殖方式得以改进和提升。这一系列规程不仅提升了畜牧产业现代化水平,有效节约了养殖成本,还实现了牦牛出栏率的显著提高和农牧民收入的大幅增长。这一创新模式对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展示了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后甘南聚力构建良种化繁育、集约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系列化标准、品牌化营销、配套化保障“六大体系”,助推牦牛产业实现从传统养殖方式向绿色现代化集约发展的转型升级,打响“甘南牦牛”品牌,有效促进全州牦牛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农牧民群众增收,为甘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为农牧民群众开辟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甘南:牦牛基地化养殖走出群众增收生态增效新路子

来源:甘南融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