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作者:读书工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主要诗人,他是一个全才文人,可以说诗书画音乐样样精通。开元九年即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朝廷的礼乐事务。天宝年间,官至吏部郎中。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相对于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同时期的诗人,王维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是他自己却感到不尽人意,内心很憋闷,有了归隐的想法,他在回赠张少府的一首中就是这样写的。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即741年。从题目来看,应该张少府有诗在先,王维这是回赠酬答。张少府,是王维的朋友,少府相当于县尉之职别。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诗歌的前两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王维写此诗时已经四十岁了,过去的人们平均寿命不是很高,他此时中年半老,诗中称晚年也说得过去。

四十以后就万事不关心了,那么言外之意从前还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从前朝廷里是严谨务实的张九龄任宰相,那个时候比较清明,任人唯贤。

现在是李林甫上台,一些正直的人士都遭到排挤。王维感到自己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晋升的希望,也就不愿意与他们为伍,这样选择隐退就是明智之举。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接下来三四两句“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现在这样的处境,自己没有好的办法,左右为难,看来要想再为国家为朝廷出谋划策那是不可能了,根本就没人听。

那么要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想跳出是非的圈子,那就只有眼不见为净,与他们隔绝往来,返回到大自然里去,过隐居的生活。

王维及其母亲都是信佛之人,都有这种隐居出世的思想基础。当然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来看,王维对官场仕途还有留恋,打算归隐也是出于无奈。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诗歌五六两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里应该是诗人想象归隐后的生活,在山林里悠闲自得,闲庭信步,微风吹动着衣襟,松涛在耳畔萦回。

赏花吟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兴趣来了,就与明月对饮,在月光下弹琴。随心所欲毫无顾忌,把自己的本真完全袒露在大自然之中。

与官场和尘世相比,山林里宁静而又舒适。没有喧嚣,没有争夺,没有担惊受怕。只有清风、明月与松涛。这些都是造物主的馈赠,它们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诗歌最后两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张少府你要是问我人生穷困和通达的道理,你还不如自己去听听湖水深处那些渔翁传唱的渔歌的声音。

樵夫渔翁寄情山水,他们的歌声都是隐者之歌。诗中王维不急于回应张少府的询问,而是以听渔歌来作答,这是因为隐者才是高人。他们看穿了世俗,不再关心政治,视功名利禄为过眼烟云。

诗歌具有鲜明的写作特色,前四句是叙述与议论,以抒发感情为主。五六两句写景,主要描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最后两句以问答作结,照应题目和前文。

王维诗赠张少府,风吹衣襟,月下弹琴,享受隐居之乐

总之,王维这首诗情景交融,风吹衣襟,月下弹琴,借着描写松风明月,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当然其中也隐含着诗人远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和苦闷。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