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岁孩子玩网络游戏充值8万多元!家长想退款,遭遇取证难

作者:桂林生活网

近日,本报接到报料称,吴女士的9岁儿子偷偷玩网络游戏,为游戏充值花了8万多元。吴女士一家与游戏公司长时间协商后,只有两家外地游戏公司退还了78元,其余游戏公司和苹果商店运营方都没有退款,而是坚持要他们提供证据。对于吴女士的遭遇如何解决,电子产品时代又如何引导孩子们使用这些产品?本报对此进行了采访。

家长:孩子充值8万多元 退款遭遇取证难

4月18日傍晚6点40分,吴女士回到家,用手机打开自己的支付宝准备买点东西,付款时却发现余额不足。于是,她打开支付宝的账单记录,发现账户几乎每天都被扣掉一千多元。吴女士没有多想,马上打电话报警。

报警之后,吴女士突然反应过来:也有可能是儿子进行游戏充值了。想到这里,吴女士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向9岁的儿子核实。果然,吴女士的担心是真的,但问孩子到底充值了多少钱时,孩子却不清楚。

这时,吴女士接到了甲山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赶忙和孩子前往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后,吴女士的孩子给警察演示了游戏登录和充值的过程。在警察跟孩子沟通中,吴女士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吴女士的儿子从3月20日开始进行游戏充值,截至4月18日,共充值84835元。充值涉及多个平台下属的游戏软件,如腾讯平台旗下的“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网易平台旗下的“猫和老鼠”,还有其他外地游戏公司的游戏如“奥特曼传奇英雄”、“植物大战僵尸”等。这些游戏软件均是通过吴女士的苹果iPad里的苹果商店购买的。

随后,吴女士在警察建议下进行了相关证据的收集,并向苹果公司及腾讯、网易等游戏平台进行申诉,希望追回这些钱。但直到5月13日,吴女士仅收回了两家游戏公司退回的78元。吴女士说:“儿子还在一家公司充值了1400多元,对方答应退还一半,但我没有同意。”

报警后的20多天里,吴女士多次与苹果公司沟通,均没有得到相应的退款。吴女士咨询了律师。律师表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法院予以支持。

吴女士介绍,苹果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因为付费的ID号是吴女士本人,无法证明付费是儿童,因此无法退还款项。其他游戏公司同样要求提供孩子充值的证据,但吴女士很难提供。为此,吴女士非常苦恼。

讨论:孩子被电子产品包围 该如何引导

5月13日,吴女士的儿子向记者演示了他玩游戏的过程。只见他熟悉地用指纹打开苹果iPad,进入各种游戏界面。他介绍,游戏充值主要是为了闯关买装备。他通常是放学后,和同班同学一起在微信上组队打游戏,在学校会讨论如何打赢游戏。

吴女士介绍,在儿子小时候就给他申请了微信号,让他在家族群里一起抢红包。儿子大一些后,跟着表哥一起在线上打了几局网络游戏,接触上了游戏。平时,为了让儿子积极完成作业,也会拿允许打游戏作为奖励,没想到儿子着迷了。吴女士平时因工作需要,在iPad上绑定了银行账户,支付宝无意中开通了免密支付,才造成此事。这令吴女士非常苦恼。

如今网络时代,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游戏,家长们都比较头疼。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打游戏无法避免,只能适当控制时间。陈女士家住秀峰区太平路,她的儿子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她认为,有时朋友们在一起聚会,孩子们如果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就组队打游戏,而且如果哪个小朋友不会,或者没有手机,就被孤立了。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开展别的活动,让他没有时间玩游戏,但大多数家长很难坚持,只能偶尔给孩子玩游戏。

家住七星区融创文旅城南溪府的郭女士认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学校是没有机会玩网络游戏的,家长在家里要盯紧,尽量让孩子不要接触手机。

家住秀峰区的李女士认为,孩子即使小学阶段不接触手机,也会在初中时接触,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的“财商”,进行正确引导。为了避免孩子充值游戏,家长需要进行支付设置,关闭指纹付款、人脸识别付款,设置青少年模式。

乐群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蒋女士介绍了她的经验。她说,给孩子的平板电脑应是学习机类型的,要有家长控制端,下载任何软件都要家长审核同意,另外所有的App都设置使用时长,建议不安装微信等聊天和视频软件,应用商城设置密码并且每次下载要求输入密码。她认为,App使用是可以控制的,家长要花心思去研究。

家住七星区体育馆附近的徐女士表示,女儿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的经验就是不能让孩子太闲,可以引导去户外玩,或者看一看动画片,但不能碰网络游戏。

专家:父母的有效陪伴是“良药”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初中部(东环校区)副校长谭红认为,9岁的孩子年龄很小,对金钱没有概念,缺乏自控能力。只要是学生阶段,不分小学和中学都要坚决制止玩游戏。孩子一旦染上游戏网瘾,是很难戒掉的。

在避免孩子进行游戏充值这件事上,谭红认为,家长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信用卡应该随时关注,避免孩子免密支付。其次,有效的陪伴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差,环境非常关键,家长需要在放学后正确引导。可以安排孩子下楼运动,锻炼身体。如果孩子还有时间,可以引导他适当做家务。周一至周五晚上应当不允许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周末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比如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锻炼,开展画画、音乐等艺术类活动。也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等进行户外活动,约上亲朋好友进行亲子活动,进行有效陪伴,避免孩子有机会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

对于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玩游戏会被孤立的看法,谭红并不认同。她认为,如果孩子们在一起就要打游戏,家长可以出面制止,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让孩子远离这种环境。

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张老师认为,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打游戏,这种行为不提倡。也许有时候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放松,但是孩子一旦对游戏上瘾,就很难戒掉。而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即使看动画片都比打游戏好。

张老师说,如果发现孩子和同学组队打游戏,需要及时和学生班主任沟通,不能为了顾及孩子在学校的“颜面”而耽误正确的教育。

来源:桂林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