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作者:新网师

2024-05-18 05:3 0 新网师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日子,总是在忙忙碌碌中继续着,生命却在共读与书写中不断觉醒。这是我对这一天最好的回顾、总结。

晨起共读,享受思维碰撞的幸福

时间一到五点半,生物钟自然敲响。“嗨,晨起耕读”群最近在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这本书,我们按照“自主阅读——提出问题——思维碰撞——记录总结”四环节进行。

今天,我的眼睛异常的困,干涩干涩的。我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出问题,曾多少次想放弃共读,但是,这样有价值的书身边有谁愿意与你共读?

“你再这样看着手机读,你的眼睛可真就瞎了啊!”儿子的话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

我控制不住自己,又一次进入直播间,承担起了今天的共读任务。简单的一句“今天我来读”,我们的共读活动就在美丽而宁静的曙光中开始了。今天没有人认领任务,也没有PPT,但大家的讨论热情丝毫不受影响。绘制概念地图,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新教育武乡研习营中许卫国老师的课堂形式。

整个研习营活动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思维导图,但是今天学的“绘制概念地图”不同于思维导图,尤其是针对五步绘制概念地图中第三步“激活概念和案例”,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激活概念和案例促进理解是获得地图的细节”,是绘制概念地图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从概念焦点找到单元的本质问题,再把它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本质问题,这一过程往往带有“挑衅性”,因此能够不断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大概念教学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本质问题激活概念和案例、确定观念,梳理概念与概念、概念和案例之间的关系的”……我静静地听着,突然“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在我的脑中闪现:把概念焦点下的本质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案例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不正是构筑理想课堂三重境界中“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魅力”的这一境界吗?

共读结束,我满意地合上书,那种共读的收获和幸福感如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接着准备早饭,孩子按照往常的习惯打卡完成阅读。一边吃早餐,一边和孩子讨论“大唐高僧——玄奘”,我和孩子探讨玄奘去西天取经路上的重重困难,我们聊他为什么没有放弃。我问孩子:“假如是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在开怀大笑中结束早饭,孩子自己上学,我开始收拾家务,一天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两份作业 ,重构作业设计路径

上午前两节没课,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完成“学为中心”课程的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制作并上传“学为中心”课程第五单元“小组合作学习”的微视频。

林忠玲局长在上课时说这次参与分享的老师不用做,但是在5月13日课前点评作业的时候,并没有说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理解“学为中心”的理念,我决定把第五次课程中自己分享的视频在腾讯会议录制一下,提交到“飞书”作业任务里。先前有这个经验,做起来很顺利。

第二个作业是完成“学为中心”课程第六单元的基础性作业“重构有效作业的框架”。作业要求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最近一次设计的一份作业进行简要的分析,要求分析作业中的优点、亮点、缺点。

我选定了自己设计的《哲学和文化》1.2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作业),然后运用布鲁姆认知理论六个层次对每一个习题认真分析,要把理论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还真有点困难。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作业设计中,我是这样考虑的:

1.记忆类作业在高中学段一般不设计,高考从来不会直接考查学生对某个概念和原理的记忆,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运用原理分析一些问题,有时候为了区别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会适当地设计一些记忆类作业。

2.“无情境不出题”是高考文综命题的一个指导思想,所以结合社会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材料和题干的基础上找准关键信息,做出判断这类题目是最常见的。这类题就属于分析类理解类作业,这类作业需要认真审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和中心句,运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方法来完成。

3.创造类作业主要是指开放型题目,比如,“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种题型高考是99.99%会出现的。

总的来说,这份课时作业的题目几乎涉及到高考考察的四种关键能力,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题目代替。我觉得有效作业设计主要是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把握的重点知识来设计就比较合适。作业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按照林局的意思去做,但是至少我将自己设计的作业对照“重构有效作业框架”进行了分析,我将重新学习,认真看回放,完成挑战性作业,来提高自己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体验新工具,追赶大数据时代潮流

暖暖的阳光,尽情地游戏,这好像从来都是别人的事情,今天我总算享受到了。

前两天,从林忠玲局长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上了解到大数据时代的一些热门软件,如Kimi、讯飞星火、文心一言等。趁着没课的时间,按着林局的指导步骤操作,随心所欲体验了一次赋能教育的新工具。

这个时代不缺的就是信息和先进的工具。倘若你想躺平,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些新工具的使用和赋能新教育在武乡的研习活动场面,让我又一此感觉到学习和年龄真的无关!正如“守望新教育”公众号今日发表的的文章《你内心不渴望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接近你》中说到的一段话: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永远不是简单的听听报告或被感动了之类的;也不是寻常的读书、写作、笔记、反思;真正改变一个人的,除了岁月经历、痛苦教训、“南墙黄河”之外,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觉醒:从此决定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着。

回顾一天,没有计划,没有清单,晨起一群人共读让我收获满满;完成作业,让我充满对学习的渴望;体验新工具,感受高科技无穷的力量……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小组合作学习中即使没有分享的机会,即使没有被看见,同样也对学习充满期待。原来是内心在觉醒:认识新网师,我每天在与尺码相同的人同行,每天像英雄一样活着!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王霞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武乡中学

写作指导:李艳娥

编辑:刘荣慧

审核:黄小瑜 柳静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王霞:与谁同行,像谁一样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