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作者:新網師

2024-05-18 05:3 0 新網師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日子,總是在忙忙碌碌中繼續着,生命卻在共讀與書寫中不斷覺醒。這是我對這一天最好的回顧、總結。

晨起共讀,享受思維碰撞的幸福

時間一到五點半,生物鐘自然敲響。“嗨,晨起耕讀”群最近在讀《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這本書,我們按照“自主閱讀——提出問題——思維碰撞——記錄總結”四環節進行。

今天,我的眼睛異常的困,幹澀幹澀的。我擔心自己的眼睛會出問題,曾多少次想放棄共讀,但是,這樣有價值的書身邊有誰願意與你共讀?

“你再這樣看着手機讀,你的眼睛可真就瞎了啊!”兒子的話不停地在我耳邊響起。

我控制不住自己,又一次進入直播間,承擔起了今天的共讀任務。簡單的一句“今天我來讀”,我們的共讀活動就在美麗而甯靜的曙光中開始了。今天沒有人認領任務,也沒有PPT,但大家的讨論熱情絲毫不受影響。繪制概念地圖,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新教育武鄉研習營中許衛國老師的課堂形式。

整個研習營活動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思維導圖,但是今天學的“繪制概念地圖”不同于思維導圖,尤其是針對五步繪制概念地圖中第三步“激活概念和案例”,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激活概念和案例促進了解是獲得地圖的細節”,是繪制概念地圖最關鍵的一步。我們可以從概念焦點找到單元的本質問題,再把它分解為一系列具體的本質問題,這一過程往往帶有“挑釁性”,是以能夠不斷拓展和深化學生的思維。“大概念教學也正是通過這一系列本質問題激活概念和案例、确定觀念,梳理概念與概念、概念和案例之間的關系的”……我靜靜地聽着,突然“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在我的腦中閃現:把概念焦點下的本質問題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和案例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這不正是構築理想課堂三重境界中“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内在魅力”的這一境界嗎?

共讀結束,我滿意地合上書,那種共讀的收獲和幸福感如同沐浴在溫暖的陽光裡。

接着準備早飯,孩子按照往常的習慣打卡完成閱讀。一邊吃早餐,一邊和孩子讨論“大唐高僧——玄奘”,我和孩子探讨玄奘去西天取經路上的重重困難,我們聊他為什麼沒有放棄。我問孩子:“假如是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在開懷大笑中結束早飯,孩子自己上學,我開始收拾家務,一天的工作就此拉開序幕。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兩份作業 ,重構作業設計路徑

上午前兩節沒課,我靜靜地坐在桌前,完成“學為中心”課程的兩個作業,第一個作業是制作并上傳“學為中心”課程第五單元“小組合作學習”的微視訊。

林忠玲局長在上課時說這次參與分享的老師不用做,但是在5月13日課前點評作業的時候,并沒有說這種情況。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為中心”的理念,我決定把第五次課程中自己分享的視訊在騰訊會議錄制一下,送出到“飛書”作業任務裡。先前有這個經驗,做起來很順利。

第二個作業是完成“學為中心”課程第六單元的基礎性作業“重構有效作業的架構”。作業要求利用本節課所學内容,對最近一次設計的一份作業進行簡要的分析,要求分析作業中的優點、亮點、缺點。

我標明了自己設計的《哲學和文化》1.2 哲學的基本問題(課時作業),然後運用布魯姆認知理論六個層次對每一個習題認真分析,要把理論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還真有點困難。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作業設計中,我是這樣考慮的:

1.記憶類作業在高中學段一般不設計,聯考從來不會直接考查學生對某個概念和原理的記憶,我們總是要求學生運用原理分析一些問題,有時候為了差別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會适當地設計一些記憶類作業。

2.“無情境不出題”是聯考文綜命題的一個指導思想,是以結合社會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分析材料和題幹的基礎上找準關鍵資訊,做出判斷這類題目是最常見的。這類題就屬于分析類了解類作業,這類作業需要認真審讀材料,找到關鍵資訊和中心句,運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方法來完成。

3.創造類作業主要是指開放型題目,比如,“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種題型聯考是99.99%會出現的。

總的來說,這份課時作業的題目幾乎涉及到聯考考察的四種關鍵能力,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題目代替。我覺得有效作業設計主要是依據教學的内容和學生實際,要把握的重點知識來設計就比較合适。作業寫到這裡,發現自己并沒有完全按照林局的意思去做,但是至少我将自己設計的作業對照“重構有效作業架構”進行了分析,我将重新學習,認真看回放,完成挑戰性作業,來提高自己作業設計的品質和水準。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體驗新工具,追趕大資料時代潮流

暖暖的陽光,盡情地遊戲,這好像從來都是别人的事情,今天我總算享受到了。

前兩天,從林忠玲局長的“學為中心”的課堂上了解到大資料時代的一些熱門軟體,如Kimi、訊飛星火、文心一言等。趁着沒課的時間,按着林局的指導步驟操作,随心所欲體驗了一次賦能教育的新工具。

這個時代不缺的就是資訊和先進的工具。倘若你想躺平,絕對是不可能的!這些新工具的使用和賦能新教育在武鄉的研習活動場面,讓我又一此感覺到學習和年齡真的無關!正如“守望新教育”公衆号今日發表的的文章《你内心不渴望的東西永遠不可能接近你》中說到的一段話: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永遠不是簡單的聽聽報告或被感動了之類的;也不是尋常的讀書、寫作、筆記、反思;真正改變一個人的,除了歲月經曆、痛苦教訓、“南牆黃河”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内心的覺醒:從此決定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着。

回顧一天,沒有計劃,沒有清單,晨起一群人共讀讓我收獲滿滿;完成作業,讓我充滿對學習的渴望;體驗新工具,感受高科技無窮的力量……一個人的成長,就如同小組合作學習中即使沒有分享的機會,即使沒有被看見,同樣也對學習充滿期待。原來是内心在覺醒:認識新網師,我每天在與尺碼相同的人同行,每天像英雄一樣活着!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我給新網師提建議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點選圖檔,長按識别二維碼

作者:王霞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武鄉中學

寫作指導:李豔娥

編輯:劉榮慧

稽核:黃小瑜 柳靜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王霞:與誰同行,像誰一樣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