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作者:老家许昌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老贾喷空儿第259喷·汤玉英在襄城县(3)】

文‖贾凤翔 图‖网络

【欲欣赏“汤玉英在襄城县(2)”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襄城的“醒”】

娘支持二哥、三哥参军。有的老人舍不得孩子远离自己,但娘不这样,她说:“好儿女志在四方。解放军救了咱,到那里去没错。”

娘性格比较开朗,老是说说笑笑。

不少女人说话啰嗦,一天到晚嘟嘟囔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娘从来没有,她具备男人的一些性格。

娘一天到晚就没有闲过,从来没有叫过累,从来没有叫过苦。

她从来不睡懒觉,早上很早就起来,去赶集买菜,回来做饭。

她白天除了下地干活儿,还要织布、做衣服、纳鞋底儿、纳袜底儿,或者是搿线,就是把线合到一起,纳鞋底儿用。

她每天晚上纺花,纺很长时间。有时候醒瞌睡了,娘说:“你要睡,你先去睡。”里屋太黑,醒一个人不敢去睡,就坐到娘怀里。娘看醒真是困得不行了才停住。(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故事禹州:伏羲之死和凤凰托女娲)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她还要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子。鸡鸭鹅下的蛋舍不得吃,拿到集上卖掉,换几个钱贴补家用。

娘还有一个特点是万事不求人。

她继母也没教她什么,她也不会什么,孩子们长大之后,需要穿衣服,自己纺花、织布,做衣服、做鞋。娘都一样样摸索着学习。

做衣服要剪,她剪不好,邻居有个老太太会剪,就找她剪。找得多了,老太太不乐意,推说自己忙,没时间。娘一看人家这态度,再也不找了,就拿着旧衣服比葫芦画瓢自己剪。从那以后,娘说以后再不求人了,不会了自己摸索。

娘从小缺少母爱,那她得自己学会关心自己。她听人家说,坐月子的时候不能吃凉东西,不能用凉水洗脸洗手洗脚,不能下床干活儿,这些她都谨记,没有得月子病。她一辈子就没有害过病,没有吃过药,不会吃药。

娘对孩子们从不娇惯。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姐是第一个女孩,应该很娇惯,但是娘不,让姐从小就做家务活,拾柴,挑水,刷锅。

锅那么大,姐用肚子扛着,往锅台上放。姐的手肿得像发面糕,裂的口儿像小孩儿嘴。但她跟娘一样,从来不叫苦,照样干活。

醒是老小,按说也应该娇惯,但娘不。醒要说腰疼了,娘就说:“小孩儿家哪有腰?”醒说胳膊疼了,娘就说;“离命远着哩。”

娘对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叫他们从小就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她没有文化,但是她有卫生方面的常识。

她要求孩子半晌不准吃东西,不许挑食。她还经常说:“要想身体安,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吃饭别吃老撑,穿衣别穿过暖。

娘还说,夏天睡觉,穿得再少,盖得再少,也得盖住肚子。肚子里边是心肝脾肺肾,都是主要器官,把这些保护好了,就没有那么多病。她不懂过多的道理,但是她知道怎么做。

孩子有了病,娘就用自己的土法治好。

发烧了,她会抓一把谷子,往孩子嘴里一放,弄一碗凉水,咕咚咕咚冲下去,躺在被窝儿里不叫出来,孩子着急哭闹就会出汗,一出汗就好了。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上火了,娘就熬点儿绿豆汤,一喝火就下去了。消化不好了,母亲就煮点儿白萝卜,连吃带喝,很快就好。打摆子,母亲用一块骨头绑在孩子腰上,让她去没有庄稼的地里跑,啥时候跑出汗才能回来。这办法还真灵,一出汗居然真的好了。如果肚子不好了,娘就去挖点儿马齿苋,放点儿红糖,一喝就好了。

娘哄孩子也是一绝。醒小时候儿被蝎子蛰住了,疼得大哭,娘说不能哭,蝎子没娘越哭越长,意思是越哭越疼,醒就不敢哭了。哭了那么长时间,也哭累了,就睡觉了,第二天起来就好了,也不疼了。

娘有时候还会来武的。

醒三四岁的时候生了病,娘带她到离上黄村三四里地的山头店卫生院去看病。医生开了药,但药味儿太大,她喝不下去。医生把药弄碎,用胶囊装住,她还是喝不下去。又把胶囊去掉,把药放到碗里,跟水和到一块儿,她还是不喝。娘抱着要她喝,她硬是不喝。

娘一松手,她就往上黄村方向跑。她在前头跑,娘端住碗在后头撵。娘脚小撵不上。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她跑到村里,没有敢进家,跑到村中一个旮旯处,靠墙站着,心说:“这下俺娘可找不着我了。”谁知道娘一进村就问,问着找着,找到这个地方,拉住她就走。

回到家中,娘把大门一上,掂了一把刀放嘴里噙住,问:“喝不喝?”

醒知道,娘虽然表面厉害,其实是爱自己,忙说:“我喝我喝。”咕咚咕咚一气喝净。有点苦,但其实没那么难喝。

娘爱跑着看戏。有时候村上来个说评书的,一住多天,她天天去听。她很喜欢文艺,虽然没有文化,但看得听得多了,也记住了一些唱词,在家给孩子们轻声哼着唱。

娘给醒讲瞎话儿——就是故事。娘一开始会说:“瞎话儿瞎话儿,一肚子两肋巴儿。你的瞎话儿成捆儿,我的瞎话儿成本儿。”然后讲个故事。这对醒也有一定的影响,她后来也写过很多顺口溜儿。

【未完,下周请继续欣赏“汤玉英在襄城县(4)”的精彩内容】

汤玉英在襄城县:醒

【作者简介】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