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只花2分钱左右 企业家手机号买到手?

作者:南方都市报
只花2分钱左右 企业家手机号买到手?

制图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

5月14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客户以每条2分钱左右的价格,便可在探客查、励销云两家平台上购买大量知名企业家联系方式,其中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森马服饰创始人邱光和、荣盛集团董事长李水荣等人手机号已被查证为真。两家平台均有销售人员提到,其与三大电信运营商有数据合作,能获得电话实名信息。不久,三家运营商均否认了这一说法。

平台所掌握的企业高管的联系方式从何而来?有励销云业务人员表示,平台上公示销售的手机号都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获取方式合法合规,但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一名励销云前任高管告诉南都记者,出售信息系各平台上抓取、整合得来,开展此业务是为满足客户商业接洽需求。这种行为应如何界定?其合规边界在哪里?是否涉及侵犯个人信息?

两家商查平台卷入风波 三大运营商否认有合作

5月14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探客查、励销云两家平台上,客户以包年价格,最低2分钱左右一条便可购得知名企业家的手机号,包括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森马服饰创始人邱光和、荣盛集团董事长李水荣、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等。经核实,平台销售的手机号均为上述企业家本人所有并正在使用。

两家平台相关页面显示,信息来源包括各类平台网站,比如电商平台、招聘网站、企业服务平台、展会注册信息、招投标网站、门户网站、生活服务网站等。另外,两家平台均有销售人员提到,其与三大电信运营商有数据合作,能获得电话实名信息。不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回应多家媒体称,不存在售卖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中国电信也否认与探客查、励销云有数据合作。

截至目前,探客查、励销云并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公开回应。

14日下午,南都记者查询发现,探客查官网、小程序均显示服务异常,功能无法使用,15日上午官网恢复使用,小程序则处于“系统更新维护中”。

针对此事,南都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探客查平台客服热线,均无人接听。励销云方面则有业务人员回应南都记者,平台上展示销售的手机号都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这个数据一定是合法合规的,对方留了什么信息,我们这边才会有什么样的信息”,并表示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

南都记者还联系上一名曾在励销云任职的高管,对方表示励销云平台所提供的企业人员信息是通过技术手段在各平台上抓取、整合而得来,并不存在泄露个人信息和与运营商合作的情况。

“励销云算是一个跑业务的工具。”据他介绍,在业务开发阶段,企业寻求合作时需要对合作方有足够了解,并且找到渠道建立联系,励销云此类平台能提供不同企业的各类综合信息和沟通渠道,有利于商务接洽。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如今与探客查、励销云业务功能相似的商业信息收集和查询平台并不少见,这类平台已逐渐成为企业开展经营业务的重要工具。据浙江在线2019年报道,国内已有40多家企业运作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同时,这些平台大多声称所披露数据来自国家权威网站发布的工商、司法类信息等。

每月可查3万条数据 年费用约一万七

探客查官网显示,要查询企业及其人员相关信息,可开通SVIP会员服务,价格分别为980元一年、1568元两年、1940元三年。开通SVIP后,每月可“验证法人”5000条,“查企业”5000条,“批量企业匹配”500条。另外还有“加量额度包”“数据版本”会员等,以不同服务侧重满足多类型客户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查企业”功能可精准全览老板手机号等联系方式,获取企业员工手机、微信、固话联系方式等。

励销云不仅提供海量企业信息,还开展针对意向客户的电销业务,根据具体需求收费。据业务人员介绍,其会为付费客户提供一个搜索工具,根据客户需求搭建搜索模板,帮助挑选合适的数据资源。“比如10个账号(电销坐席),月查额度3万条,然后一年的费用是16800元”,而且包含“简单的客户跟踪管理”。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核验结果,探客查、励销云销售的多家企业高管信息属实,但南都记者发现后一平台上的信息也可能出错。比如,已知励销云所属公司上海微问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为徐国荣,在平台上搜索该企业,可以得到标签为“与法人同名”“与主要人员同名”的三位徐姓人士手机号,但其中两位否认自己是徐国荣,平台显示的号主身份与实际不符。

公开信息显示,探客查平台所属公司为成都信易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包括网络技术开发;开发计算机软件、电子产品、教学设备并提供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租赁机械设备;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目前该公司为存续状态。

上海微问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约327万元人民币,处于存续状态。其官网显示,目前已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浦东新区研发机构、专精特新企业认证等,主营业务包括技术开发咨询、软件外包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等。

南都记者观察两平台官网发现,二者都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全网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挖掘构建企业知识谱图为主要卖点,目的是快速核验公司法人、董事、股东等企业关键人,补全企业信息,精准推荐目标客户,从而提升获客效率。尤其励销云近年来在网上投放不少业务广告,拓展到国际物流、电商代运营、跨境电商等行业。

专家称或不涉及信息泄露 但业务模式存在合规风险

据平台销售人员说法,其公开的信息系网络上抓取整合得来。那么,两平台出售企业家个人信息的行为该如何界定?是否涉嫌侵犯个人信息?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研究员胡峰博士认为,企业家手机号码属于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出于商业目的,在经营活动中主动公开的,平台可以在抓取、整合后进行集中展示,不涉及信息泄露的问题。只要使用者使用这类信息的目的,与公开主体的预期商业目的一致,就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但“使用者要自己负责,如果是(用于)骚扰个人,对个人构成侵权。”

胡峰还提到,此类平台为规避合规风险通常选择在相关协议中强调,使用方应在合理范围使用,但如何证明其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较为困难。他建议,企业应内部建立一套审核机制,过滤网络上一些来源明显不合法的信息。

在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看来,探客查、励销云这种公开标价出售企业人员个人信息的业务模式,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合规风险,这种做法可能属于“无目的处理个人信息”,在这一前提下,如果个人信息被大量非法使用,平台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他表示,平台抓取、整合网络公开信息并进行集中展示,应有一定合理限度,不能漫无目的地延伸。企业家在公开个人信息时,通常会有一个合理预期范围,比如出于商务接洽目的,平台进行公示时也应对目标客户及其使用目的有一定预判,“如果存在(信息)会被非法利用的预期,它就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销售。”

据胡峰了解,使用此类服务的一类客户群体是讨债公司。不过,商务合作有风险,合作后若产生欠债,讨债公司使用这类信息追债——尤其是使用激烈的方式追债,此时能否视为合理使用,尚未有明确定论。

麻策认为,如果平台展示的是未公开的企业人员信息,需经过其本人单独同意;如果展示处理的是网上已公开信息,应根据其原本的信息公布场景进行判断,以可预期的合理方式来展示这些信息,“这个标准可能稍显模糊,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决定。”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李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