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信防诈骗 ▍亏损2.24亿元!警惕这类投资骗局

作者:十二师在线

新华调查|亏损2.24亿元!警惕这类投资骗局

吸粉引流、恶意喊单、快进快出……近期,兰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期货案,嫌疑人借期货交易之名行诈骗之实,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据警方介绍,该案导致3300余名投资者亏损2.24亿元。

小信防诈骗 ▍亏损2.24亿元!警惕这类投资骗局

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押解至兰州。(专案组民警供图)

投资期货小赚大赔,有人被骗数百万元

2023年3月,受害人关女士刷手机时,无意中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财经主播推荐某款期货交易软件,并对虚假的盈利成绩信以为真。下载该软件后,关女士先在交易平台小赚一笔,随即追加投资,结果无论买空买多都是亏损。

“和其他正规交易平台不同,这个交易平台一笔手续费就高达200元至300元。”种种可疑迹象,让关女士开始怀疑平台的真实性。在大笔亏损后,她选择报案。

被主播“头头是道”的分析打动后,另一位受害人王女士也下载该期货交易软件并加入了微信群。在群内“专家”手把手“指导”下,短短6个月就亏损30余万元。据她回忆,平台上每笔交易都会收取高额手续费,如果不交易,还会收取延期费。

2023年兰州警方陆续接到大量受害人报案,有人不到一个月就损失十几万元,有人共计被平台坑骗254万元。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立案,开展全面调查。

专案组缜密分析工商、税务、银行等数据,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筛查过滤,并对交易平台APP溯源解析。通过调取后台数据,警方发现一个由幕后金主、吸粉引流、技术支撑、资金结算等环节组成的职业化犯罪团伙。

经查,该犯罪团伙在未取得经营期货业务资格的情况下,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软件搭建交易平台,购买期货品种数据,通过编写运算代码更改数据后发布,形成虚假期货大盘数据K线图和分时图走势。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披着现货的外衣,以非法期货为手段,干着诈骗的勾当”,表面看属于非法从事期货交易,实际是典型的诈骗犯罪类案件。

2023年11月,兰州警方组织警力分赴多地同时抓捕,捣毁网络平台犯罪窝点15处,现场查扣电脑、硬盘、手机等作案工具,对9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冻结涉案资金6000余万元,剩余涉案资金正在全力追缴。

多种手法“收割”受害者

警方介绍,该案大部分受害人是平时从事股票、期货投资的爱好者。截至案发,这些受害人累计亏损资金额达2.24亿元。投资者进入违法交易平台前,嫌疑人就设下层层圈套,通过话术诱骗受害人加大投资。

圈套一:使用诈骗常用伎俩“吸粉引流”。

警方介绍,该团伙与一些平台推广公司合作,吸引投资者入局,业内称为“吸粉引流”,手法与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前期犯罪极为相似。

首先,嫌疑人吸引投资爱好者进入手机直播间,假装“荐股老师”分析股市、期货市场走势,逐步推介自身虚假的期货产品,团队水军则在直播间内互动点赞。“荐股老师”会分享虚假盈利图,进一步诱骗受害者进入虚假期货股票、原油分析群。

专案组民警张向阳说,一个群有20多人,其中只有一人是受害者,其他成员全是诈骗者或水军,他们相互鼓动、诱导受害者下载安装交易平台。“诈骗团伙还会根据受害人投资金额大小,按照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等不同金额等级分策略施骗。”张向阳说。

在捣毁犯罪窝点时,民警发现一名诈骗分子会同时操控十多部手机,在网上冒充水军诱骗投资者,一墙之隔的“导师”就在办公室内,对着屏幕分享理财心得。

小信防诈骗 ▍亏损2.24亿元!警惕这类投资骗局

警方在查获现场发现诈骗分子使用多部手机诱导受害人。(专案组民警供图)

圈套二:恶意喊单,诱迫投资者触发强平线。

强制平仓是期货市场中的专业术语,触发强平的情形之一是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

如何让受害人在交易平台上快速亏损触发强平线?在赢得信任后,诈骗团伙中的投资“导师”会恶意喊单,诱惑受害人频繁交易,进行非理性投资。投资者短时间内出现巨额亏损,就会被强制平仓,有的受害人“上午投资,下午就被平仓”。

圈套三:设置高额手续费、延期费。

专案组民警王哲介绍,该平台虽声称手续费是万分之八,实际则是在本金20倍的基础上收取,如此一来,每笔交易一进一出,就会被扣除万分之三百二十的高额手续费。此外,为逼迫投资者快进快出频繁交易,平台还设置了高额延期费,不交易时按万分之一收取。

谨防投资市场中的迷惑性骗局

随着国内对诈骗犯罪采取高压打击态势,许多犯罪团伙开始转向更具欺骗性的犯罪模式。上述犯罪团伙作案手法就极具迷惑性,K线图和分时图走势数据均引用合法的期货品种数据,引得不少投资人上当受骗。

此类花样翻新、手段隐蔽、操作复杂的敛财行为,在法律上应如何认定?

陕西威能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文博说,嫌疑人搭建虚假期货交易平台,组织人员大肆招徕投资者,诱骗他人进行所谓“交易”,以“赚取”受害人高额手续费和亏损,作为自己的“盈利”,以“期货交易”之名,行诈骗钱财之实,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近些年,借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传播渠道,金融投资骗局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甘肃恒亚律师事务所律师瞿梦炜说,直播平台对涉诈账号及内容具有监测、识别和处置义务,如果平台因未履行风险防控责任致使群众受骗的,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

李文博建议,加强网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包括网络舆情监测、恶意机器人识别与高危活动预警在内的风险研判系统,同时加大对视(音)频类信息的技术监测识别、研判分类、处置响应,进一步优化互联网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反诈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也需增强自我保护和投资风险意识,远离非法期货投资活动。面对不明机构、人员营销推介的“产品”和高利诱惑,需要理性研判,不去轻信“躺赚”美梦,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来源:新华视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