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作者:秋风说历史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和丞相,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无人能及。在他的辅佐下,刘备一手创立了蜀汉王朝。然而,诸葛亮没有留下一位合适的继承人,这成为蜀汉后来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诸葛亮有生之年,他曾精心培养了一位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如果这位继承人不曾英年早逝,蜀汉的命运会不会改写?他到底是谁?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一. 诸葛亮最心爱的养子诸葛乔

话说那年诸葛亮还在襁褓之中,父亲诸葛渥早逝,靠着母亲一手拉扯长大。及至长大,诸葛亮聪睿过人,吸引了不少贵族子弟前来求学。当时诸葛亮的堂兄诸葛瑾家中,育有一子,生得眉清目秀,天资聪颖。诸葛亮见这个外甥十分中意,遂向诸葛瑾央求,愿收为己养。

诸葛瑾见诸葛亮如此看重儿子,喜从天降,便欣然应允。从此,这个孩子便被诸葛亮视如己出,赐名诸葛乔。原本诸葛乔的字是仲慎,后来诸葛亮又给他改了个很有意义的字"伯松"。

松树在寒冬腊月仍能常青不凋,寓意诸葛亮希望诸葛乔就像松树一样,风雨无阻,永不言败。诸葛亮对诸葛乔殷切期盼,他要在有生之年,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诸葛乔,将他培养成为一代人杰。

诸葛乔自幼跟随诸葛亮学习,诸葛亮为他请了很多很好的老师,诸葛乔也确实学有专攻。到了十来岁,便随侍诸葛亮出入军中,身经百战,阅历日增。诸葛亮待他视如掌上明珠,无微不至。不仅传授军事上的学问,也教他怎样处理朝政。

诸葛亮对诸葛乔的期望很高,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蜀汉的大业托付于他。诸葛乔确实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聪明过人,学有专精。只是诸葛亮为人严厉,对诸葛乔从不手软。有一次诸葛乔在朝堂上稍有懈怠,被诸葛亮狠狠责骂了一顿,这使诸葛乔何等惭愧,连连磕头赔罪。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从小诸葛乔就在军中打滚,屡次跟随诸葛亮征战沙场。诸葛亮视他为掌上明珠,每每随军出征,诸葛乔都在身边辅佐,从不离左右。诸葛乔在军中颇有威望,曾多次建议诸葛亮调整军略。诸葛亮对诸葛乔器重有加,将他视为幕僚中最得力的一员。

诸葛亮临终之年,诸葛乔已是当朝的驸马都尉,而且已与刘禅之女订下了娃娃亲。可见诸葛亮对诸葛乔有着何等重视。只可惜,当年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诫子书》时,并没有将这本宝典留给诸葛乔,而是留给了亲生儿子诸葛瞻。彼时诸葛瞻尚在襁褓,诸葛亮无法判断其将来能否接手大权。而诸葛乔却是他一手培养的心腹爱将,素有过人之资,应是诸葛亮当年心目中的最佳接班人选。

二. 诸葛乔入蜀汉内廷,备受重视

诸葛亮在位时数次北伐,屡战屡败,无功而返。每每归来,他便将诸葛乔召入帐中,与他分析战况,研究对策。诸葛乔观望入微,每每能提出中肯的见解,颇获诸葛亮赞赏。

诸葛亮对诸葛乔的器重,并非只在军中,在朝中地位同样不低。当年诸葛乔刚被诸葛亮从叔父诸葛瑾处领养时,诸葛亮便为其赐下了一个虚衔,驸马都尉。这个官职在当时并非实职,更像是一种尊荣的封号。

驸马都尉一职,本是为皇室子弟和权贵之家的子孙而设。能获此职者,无不是些风云人物。诸葛亮给诸葛乔这个职衔,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将诸葛乔封为亲王,并与皇室正式联姻。

果不其然,诸葛乔被任命驸马都尉后不久,便与刘禅的长女成了亲家。虽说当时只是孩童之年,但这桩娃娃亲为诸葛乔在朝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刘禅对诸葛乔同样十分器重,视他如同己出。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将诸葛乔留在身边佥同作事,地位仅次于丞相姜维。诸葛乔在朝中权倾一时,连同曾任群臣都要给他几分薄面。诸葛乔虽是养子,却远比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期望。

诸葛亮在世时,诸葛乔跟随身边,征战沙场。诸葛亮不仅将军事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也经常派遣他前去督阵。诸葛乔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深得诸葛亮的赏识。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有一年,诸葛亮率军远征,沿途需大量军粮储备。诸葛乔不远万里跟随主公,却被分配到最艰苦的运粮线上。炎炎烈日之下,诸葛乔和粗籍士兵们并无二致,挥汗疲惫。有人见状便问诸葛亮为何连亲传弟子都如此使唤。诸葛亮却说,这正是考验诸葛乔的良机。

经此一役,诸葛乔在军中的声望大增。随后诸葛亮在野战时,诸葛乔常常被派去领兵冲阵。每到紧要关头,诸葛亮都会将诸葛乔唤入营帐,与他商议军机。诸葛亮数次北伐,诸葛乔无一次缺席,可见诸葛亮对他是何等器重。

诸葛乔不仅军事身手了得,在文职政务方面也是诸葛亮的爱将。诸葛亮常常将诸葛乔留在身旁侍奉,传授朝政之道。诸葛乔孜孜不倦,勤学苦究,颇有进益。每遇国家大事,诸葛亮总要先与诸葛乔商量,听取他的意见。

诸葛亮赏识诸葛乔的才能,不仅赐予他崇高的地位和封号,也对他百般栽培提携。只可惜,二人的师徒恩情终究无法延续,因为命运总是捉弄人。

三. 英年早逝,蜀汉家运将尽

诸葛亮离世后,蜀汉军国大事虽交由姜维执掌,但刘禅对诸葛乔的器重程度远超于姜维。诸葛乔的封号与军权日益增加,已然是蜀汉朝野翘楚。然而命运无情,就在诸葛乔备受期望,有望继承蜀汉大业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自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上下对诸葛乔都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像当年的诸葛亮那样,指挥有方,运筹帷幄。刘禅对诸葛乔更是倍加器重,经常唤他入宫商议军国大计。姜维虽统帅六军,但诸葛乔亦有亲征实权。

有一年,前线传来火燄冲天的战报。姜维力阻魏军侵犯,与他们在汉中一带遭遇狙击。双方在险峻山地里你来我往,战火弥漫数月不止。忽有一日,姜维起兵大捷,斩获魏军首级无数。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就在此时,诸葛乔竟患重病垂危。

消息传来,蜀廷大乱。诸葛乔只是位副将,但其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当年诸葛亮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亲自栽培,教以天文地理,兵书妙策。诸葛亮不仅重视诸葛乔的军事地位,还将蜀汉的兴衰前程全托于他。如今诸葛乔病危,令文武上下为之裁汲。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刘禅闻讯大惊,即刻传诏,征集天下能医前来救治。数月之后,诸葛乔终因病重不治而亡。刘禅亲自为之主恥,追谥"忠烈王"以赞扬其一生忠勇。蜀汉上下为之哀悼,为诸葛亮再无适当接班人而叹惋不已。

诸葛乔病逝前后,蜀汉上下为之痛心疾首。姜维在战场上用刀枪为诸葛乔报仇,大破魏军,却也难掩失望之情。这一决裂对蜀汉无疑是个巨大打击,家国无能之辈,天下震惊。

诸葛亮为培养诸葛乔付出了二十余年的心血,无微不至地将所学传授于他。然而诸葛乔英年早逝,未能延续蜀汉基业,诸葛亮一手栽培的栋梁之才就此阵亡,蜀汉由盛至衰的转折就此开始。

若诸葛乔不曾年少身故,或许蜀汉的命运将会全然不同。有诸葛亮栽培多年,诸葛乔的智谋才能非常人可及。刘禅对他亦是无比器重,赐予他崇高的爵位和重大的军权。若未病逝,诸葛乔将会成为蜀汉最高统帅,代替姜维平定曹魏,继而与东吴一较高下。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事实上,诸葛乔早逝后,蜀汉很快便走向衰落。姜维未能阻挡曹魏铁骑南下,终被曹魏所灭。曾经的三国鼎力,也就此分晓。而诸葛亮一手栽培的接班人诸葛乔,更是成了蜀汉沧桑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四. 诸葛亮托孤于诸葛瞻,有意为之

虽然诸葛亮将诸葛乔视为接班人,百般栽培,器重有加,但在临终前写下《诫子书》时,却将这本圭臬之作留给了亲生儿子诸葛瞻。究竟是何用意?

诸葛瞻乃诸葛亮的嫡亲骨肉,生母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然而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已年过半百,黄月英亦是高龄产妇。诸葛瞻呱呱坠地时,诸葛亮正值蜀汉国力渐衰,忙于北伐作战,军旅劳顿,根本无暇分心照料。所以诸葛瞻自幼便由母亲黄月英亲自抚养。

诸葛亮贤妻良母,料理家计无微不至。然而黄月英终究只是个闺阁女流,难免见识有限,未能为诸葛瞻请到良师益友。诸葛瞻自小便未受过系统的教育,更遑论习武读书。直到六七岁,诸葛亮方才注意到这个遗憾,这才将诸葛瞻接到身边,亲自授之以文墨武艺。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诸葛瞻生性淳朴,但难免平庸。诸葛亮深知儿子的资质毕竟无法与门生诸葛乔相比,才学武功都逊色许多。尽管如此,诸葛亮依然孜孜不倦地教导诸葛瞻,希望将蜀汉大业托孤与他。

有一年,诸葛亮忽然召诸葛乔至营中商议军事。当时诸葛亮正率军伐魏作战,前方战况胶着。诸葛乔立刻拜见军师父亲,期盼指教。然而诸葛亮这次却并未向诸葛乔请教兵法,只是对他说:"我已将蜀汉兴衰托孤于瞻儿,你可要辅佐他,不可有失。"

诸葛乔闻言大惊,心想诸葛瞻尚年少无经验,怎能担此重任?然而作为养子门生,诸葛乔只得含羞应允。从此,诸葛乔便不遗余力地教导诸葛瞻军旅之道,孜孜不倦。

有一回,诸葛亮临终将至,便将亲朋好友们召至床前,为诸葛瞻众叔伯拜托。诸葛亮嘱托诸葛乔等人要竭尽全力辅佐诸葛瞻,方能延续蜀汉基业。诸葛亮说罢便将圣训《诫子书》递给诸葛瞻,并叮嘱他要铭记其中的要旨,好好珍惜。诸葛亮去世后,诸葛乔等人便将诸葛瞻簇拥在中央,扶植他掌管蜀汉国政军权。

诚然,当初诸葛亮将诸葛乔视为掌上明珠,器重有加,将他亲自教导,无微不至。但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却决意将大业托孤于诸葛瞻,其中原因只有诸葛亮自己知晓了。也许是因母系血统的缘故,也许是怜惜亲生骨肉,又或许是相信诸葛乔能够辅佐有方。但无论如何,诸葛亮对诸葛瞻无疑寄予了厚望。

不过蜀汉最终还是由于年少无能的统治者而走向没落。诸葛瞻年岁尚幼,难免识见不足。尽管有诸葛乔和其他谋臣辅佐,蜀汉仍旧难逃覆灭的命运。诸葛亮的一臂之力已然消失,曹魏大军势不可挡。最终蜀汉不攻自破,被曹魏所灭。

五. 诸葛瞻恩师有违,最终失意而亡

诸葛亮去世后,诸葛乔本应继位助理支持诸葛瞻,但他却多有失察。最终诸葛瞻未能一雪前耻,蜀汉陷入困境,父子师徒的心血也就付诸东流。

诸葛亮临终前,曾专门嘱托诸葛乔等人要尽心辅佐诸葛瞻。但诸葛乔对此恩师临终嘱托却未尽心尽力。他虽在军事上竭力指导诸葛瞻,但在国政方面却未多费心思。诸葛乔本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接班人,诸葛亮对他无比器重。但他终未能体会诸葛亮的一片肺腑之言。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悉心培养20年,若不早逝将挽救蜀汉

有一年,诸葛瞻刚继位不久,便遭遇了重大的国难。曹魏大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打了进来,意图一举消灭蜀汉。诸葛乔此时已是诸葛瞻身边的军师,见状急忙奏请出征迎战。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迟迟不下决心。诸葛乔竭力相劝,但诸葛瞻总是支支吾吾。

就这样一拖再拖,等到蜀汉后院已被曹军攻城掠地时,诸葛瞻方才决定出征。于是蜀汉大军出师远征,但因机会已失,形势危急,节节告败。诸葛乔虽千方百计想扭转局面,但诸葛瞻因才无双全,执迷不悟,不听劝阻。最终蜀汉不战而败,被曹军一举所灭。

诸葛乔这才恍然大悟,诸葛瞻根本无能继承蜀汉基业,当初何曾尽心相助?若一开始就听从诸葛亮的嘱托,莫不两全其美。然而事已至此,诸葛乔只能悔恨终生。

蜀汉覆亡后,诸葛瞻被俘虏,最终在狱中自尽身亡。诸葛乔虽性命无恙,但也早已名存实亡。曾几何时,他可是诸葛亮的掌上明珠,备受器重。然而因为背离了恩师临终嘱托,疏于辅佐蜀汉新主,最终导致大业全失。

更令人痛心的是,诸葛乔生前无疑是得到了诸葛亮全部的真传。然而因其护短,辜负了恩师的殷殷期望,才导致蜀汉最后的覆灭。若诸葛乔能全心全意地辅佐诸葛瞻,蜀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存。但命运弄人,终成空谈。

有一回,诸葛乔临终之际,曾对身边人感叹:"恩师临终前将大业托付与瞻儿,并叮嘱我们要尽心辅佐。然而我却自以为是,疏于教诲国政兵略,以致蜀汉只能走向灭亡。如今想来,还是我对不起恩师的一片苦心了。"

结尾

诸葛亮一生扶植蜀汉,垂垂老矣方始有成。然而他却未能培植出一员可以接手大业的嫡传弟子,最终功亏一篑。而诸葛乔虽然是诸葛亮视为掌上明珠的门生,却也因对待恩师临终嘱托的马虎而令蜀汉覆亡。诸葛亮和诸葛乔的一番苦心不但白费,最终连蜀汉国祚都随之覆亡,真可谓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