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作者:博望财经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文|飞雪

来源|博望财经

日前,康佳(股票名称:深康佳A;简称:康佳)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其2023年年度营收为178.5亿元,同比减少39.71%;归母净利亏损21.64亿元,同比下降47.15%;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减少9.38%至-29.14亿元。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图源:深康佳A-2023年年度报告

而此后不久公布的康佳2024年一季报则显示,其该季营收为24.63 亿元,同比下降 46.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5.1亿元,同比下降434.49%,上年同期为盈利1.53 亿元。

当年中国家电产业的佼佼者、彩电龙头康佳,缘何短短数年走到如今这般营、利双双连年暴跌骤降的“尴尬境地”?其财报之中,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细思极恐”般的数据?在公司战略、管理决策以及具体的业务层面,康佳又因何困在了“盲目扩张”的“恶性循环”里,以至于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接下来,康佳提出的“自救”策略,到底是其盲目扩张野心的真正“收敛”,还是既有的行业长期主义市场里仍留给“迷途知返者”唾手可得的且足改变其财务状况及企业困境的“灵丹妙药”?

01

引深交所发问询函 康佳财务状况到底有多少个“细思极恐”?

细究康佳交出的2023成绩单,结合其过往几年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几组数据可谓“触目惊心”,甚至颇为“令人不解”。

也难怪,就在4月22日,深交所向康佳集团下发问询函,要求就其年报相关问题说明情况。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图源:深交所

梳理可知,至少以下几组财务指标,无不说明康佳“病了”:

其一,营收上,尽管2023年康佳宣布将回归主业,倡导长期价值,在“一轴两轮三驱动”的新战略框架下实现转型。但年度营收则不仅暴降39.7%,而且可以用营收萎缩或缩水过半来看待。毕竟,2023年的178.49亿元营收,2022年同期则为296.08亿元,同比下降39.71%。而追溯至康佳营收规模约550亿元的高位,其营收的“萎缩”实则是从2020年便开始逐年开始的。其2023年跌破200亿元的营收规模,相当于较之2019年的551亿元缩水过半。

其二,亏损持续,盈利能力“日益走弱”。这可谓是资本市场对康佳,更为担心的“细思极恐”。不仅其2023年年报显示,康佳该年度录得净利润亏损21.64亿元,同比扩大47.15%。更重要的在于,其2023年年度扣非净利润还扩大到29.14亿元。

其三,负债率创近十年新高、债务“大山”背后是压力“山大”的资金“大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康佳资产负债率为83.51%。其中,流动负债高达184.46亿元,在手货币资金只有58.24亿元。在资本市场越来越看重一家上市公司造血能力的大趋势下,康佳却因何走到了急于“大输血”的“田地”?

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康佳对其2023年的净亏损,给出五大方面的原因,大致包括彩电业务亏损、持续收缩园区业务、半导体业务尚处于产业化初期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计提减值准备10.17亿元,以及工贸及环保等业务收益下降等。

而连同上述各大原因的具体分析在内的年度报告出炉后,深交所紧急下发的问询函,可谓直指康佳多个“痛点”,甚至被一些投资者称之为是“灵魂拷问”。

其中,康佳披露该公司2019年至2023年各年度计,计提减值准备为8.35亿元、11.85亿元、17.5亿元、12.45亿元、10.17亿元。2023年计提减值包括存货跌价准备3.72亿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2.54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0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07亿元。

而且,康佳还披露,其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为30.63亿元,累计计提坏账准备20.82亿元,账面价值为9.89亿元。

对此,深交所的问询函“首当其冲”就此情况发出问询,具体说明相关情况。

另一组问题则更有必要提及,因为这或许是导致康佳营收、净利双双连年暴跌、连亏的“根由”所在。

康佳2023年年报显示,康佳彩电、存储芯片贸易及半导体业务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02%、-1.06%,白电业务毛利率为10.97%,根据成本构成数据,彩电、存储芯片贸易及半导体、白电业务营业成本分别为47.57亿元、34.33亿元、37.9亿元,同比减少6.4%、减少66.94%、增加7.58%。

对此,深交所要求:

(1)根据以往年报问询回复,公司2022年彩电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到产品均价下降、产线升级切换期成本较高、销售与生产备货未有效匹配等3个因素影响。请说明上述因素在本年是否有所改善、已采取措施及有效性,公司彩电业务负毛利经营的可持续性,对比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毛利率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2)公司围绕主业涉及的存储芯片,开展贸易业务,经营利润来源于上游采购与下游销售的差价。请补充说明该类业务开展的具体时间、决策过程、产品类型、采购渠道、采购定价方式及采购价格区间、主要供应商及关联关系、销售定价方式及销售价格区间、收入确认政策、结算方式及回款情况,结合上述情况,进一步说明存储芯片贸易及半导体毛利率为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对比行业同类业务情况,说明公司相关业务经营情况是否符合行业特性和一般商业逻辑。

(3)公司2023年白电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0.63%,较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请按照细分产品类型说明营业成本核算方法、归集过程、明细构成及变动情况,进一步解释成本增长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与行业同类业务成本变动情况是否相符。

深交所这份问询函提出的问询项之多,在此不一一复述。而彩电、存储芯片贸易及半导体业务等主营业务在2023年可谓“全线溃败”的康佳,其到底是如何从家电巨头走到了多线惨败的今天?

02

始于2017、“膨胀”在2023的“盲目扩张”

2017年7月,正值令人心烦意乱的燥热夏日。而就在那一年夏天,决定康佳未来命运的“大齿轮”开始发动了。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图源:第一财经

时任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凤喜,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所言,彩电一直是康佳主营核心业务,但“康佳下面不再只是一个彩电业务公司”,集团要做的就是投资控股,做大投资业务。

刘凤喜对该媒体记者表示,康佳要转型成为一家投资控股平台,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希望扩张新的产品线;二是希望通过投资并购实现扩张;三是希望通过直投,形成物联网生态圈。

为何刘凤喜当时是“言必称”扩张,且表示要做大投资业务呢?个中背景是,在当时的刘凤喜看来,康佳2015年“走出动乱”,2016年“恢复增长”,2017年稳定团队,现在具备了新一轮发展的基础。

也正是在这一年,2001年毕业之后即进入康佳工作的周彬,任命为康佳集团总裁。次年,据界面新闻相关报道,康佳计划到2020年营收600亿元,培育3个营收过百亿的新产业。总裁周彬也曾表示“要用5—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致力于成为中国前10大半导体公司,年营收过百亿元。”

此外,以周彬为代表的管理层,对康佳扩张版图过程中涉足的环保业务,也定下了1-2年内实现年营收80亿-120亿元的“小目标”。其还希望用3—5年时间,打造出国内一流的环保运维高端品牌,实现年营收180亿-260亿元的战略目标。

这场始于刘凤喜言必称“扩张”和“做大”、落地于新任总裁周彬确立的“科技+产业+园区”的具体扩张发展计划。康佳迅速动用战投、合资等多种“武器”,大举进入多个对家电主业的康佳而言,属于“陌生”的新领域。

譬如,产业园区投资热潮下,“康佳速度”得以充分体现,其火速与滁州、遂宁、南京、宜宾、海门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为开发这五大区域的科技产业园区业务,总投资额高达430亿元。

环保产业作为当时“新兴产业”,也是诸多大企业眼中的“热门朝阳项目”。而康佳也“开疆拓土”,快速聚焦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料治理与回收再加工利用等具体业务“疆域”。

于新材料产业而言,康佳则是通过扩大旗下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将其第三代纳米微晶石材料,拓展到医疗、航天、军事等领域进行推广落地。

而真正的“重头戏”也是“压轴项目”,则是对半导体业务的扩张上。或是因为与康佳赖以起家的彩电显示业务有一定联系,因此,作为“相关多元化”扩张的重要一环,康佳誓要发展成半导体元器件及智能解决方案垂直整合服务商,并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全国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且立下了年度营收过百亿的“军令状”。

可以说,自2017年至今,康佳一路走来,其关键词始终没有绕开扩张、多元化、用投资等“武器”将“陌生领域”的业务“做大”。譬如,这些年,康佳也在大健康、大数据、物联网、5G等各大“淘金热”的领域上有所“落子”。

而如果说2017年至2022年均是康佳多元化扩张上的“摸石头过河”,那么,2023年,以周彬为代表的康佳管理层,则是开始“科学扩张”,或者说“战略性收缩”。用康佳2023年年报中的官方表述即是,“2023 年,公司贯彻落实‘一轴两轮三驱动’新发展框架,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深入开展资产盘活、控费提效、法人压降、降本增利等专项行动,并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业务主体优化等形式重组业务布局,优化资源聚焦于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主业,为公司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简言之,康佳要从什么都做,向“聚焦式”业务发展转型。但是,具体这被康佳新定义为主业的“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等业务,到底表现如何,财报中的营收等数据已经足以佐证。尽管康佳从未用“盲目扩张”作为营利双双暴跌、连亏的原因,但无论是言必称扩张、做大,还是2023年的缩为“聚焦”,康佳的“困境”或无不与“盲目扩张”这颗种子是否达成了“种豆得豆”的预期有关。

03

用“聚焦”取代“盲目扩张”,康佳“新主业”的“翻盘”胜算有多大?

当刘凤喜连在媒体面前都言必称扩张、做大投资业务之际,当新任总裁周彬迅速祭出扩张、做大的“三板斧”(多元业务方向)……,那么,“真金白银”花出去了,如今换来的却是康佳营收暴降、扣非后净利润连亏,即便是今年一季度财报也不“好看”,不禁试问,谁来为此“买单”?

某种程度上看,深交所的问询函来得正是时候。尽管康佳在5月10日才发布了《深康佳A: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23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但是,其中对于深交所一项项“灵魂拷问”的回复,想必是康佳集团高管多次推敲后的结果。

而面对深交所的问询,若能将其视为一种对集团自身多元化扩张发展这么多年的“反思”,也不失为监管部门的“良苦用心”。毕竟,包括深交所以及投资者在内,无不希望看到康佳重新“雄起”。

然而,早在2017年便选择“不再只是一家彩电公司”的康佳集团,又到底凭哪些“真本事”在其“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主业”上,获得高质量发展?毕竟,唯有做到这一点,方才能真正提振资本市场对康佳的信心,也才能真正帮助康佳走出当下这般困境。

具体来看,“一轴两轮三驱动”作为去年康佳发布的企业新战略,实则是,以电子科技为发展主轴,以消费电子、半导体为发展支撑,以产品驱动、制造驱动、国际驱动为主引擎。其中,消费电子聚焦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厨电等主要品类;半导体聚焦光电显示、存储与印刷电路板产品。

对此,消费电子属于康佳“老主业”,即家电板块,对康佳而言,或还能“吃姜还是老的辣”。然而,半导体业务,却是实打实需要巨资研发投入的高精尖业务领域,如果没有长期的相关技术实力积累,很难短时间内做出成绩,更莫谈对康佳营收、净利上的助益。

营利双降,“老骥”康佳能否“迷途知返”?

图源:康佳2023年报

从2023年康佳消费电子、半导体“主业”的营收数据来看,其发展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消费电子虽然营收占比有所提升,但营收规模相对于2022年同期实则是呈收缩态势的。另一方面,半导体业务的营收表现则更难为其“加分”。甚至,因该业务33.97亿元的营收,相当于同比暴降67.37%,营收占比也由2022年的35.16%降至19.03%。

由此来看,康佳要走出被“盲目扩张”带入的“尴尬”发展境地,既需要提升其消费电子业务的营收规模,更亟需从技术水平上对标国际一流半导体企业,快速研发推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平替”半导体解决方案,方才有一定可能将体量小、难“养家”的这块当初“盲目圈地”的扩张业务,做成真正为康佳创收、增利而非“拖后腿”的“新主业”。

令人不能不为康佳“捏把汗”的是,因为半导体这一领域需要巨大研发投入方才能做出一定成绩,这势必需更高的研发预算。

2023年年报显示,康佳该年度研发费用仅为4.98亿元,同比上年的5.439亿元甚至不增反降,其研发费用率则仅为2.79%。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仅以其家电同业企业为例,同期TCL电子的研发投入为23.27亿元、费用率为2.94%;创维的研发投入虽比TCL少一点,为21.27亿元,却在研发费用率上达到了3.08%。

由此来看,2023年,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主业的康佳,不仅这两块业务数据不够“好看”,而且包括环保及新材料,以及康佳过去数年“盲目扩张”的其他行业,在营收数据则更为“难看”,用“全军大溃败”予以形容或并不为过。

如此既缺乏“造血能力”,又遭遇“压力山大”的资金难题,这般处境之下,康佳拿什么像其他国际半导体“大玩家”一样“烧钱”做研发、搞创新?而康佳界定的消费电子不过是大都进入存量时代的家电细分品类,这些市场竞争激烈、创收增量不大,很难为康佳的半导体业务“供血”,也难以像多年前康佳彩电份额位居榜首之时那般,可以单挑“大梁”。

当然,能主动收缩“战线”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止损”策略,但是,康佳能否凭借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实现“翻盘”,我们只能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