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作者:知兵堂光亭

老周

摘要:近日,以抗战期间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为题材的影片《明日援军到达》发布预告片,并官宣定档6月28日全国公映。这部影片2022年8月开机,同年12月杀青,但因为种种原因,公映时间却迟迟未定,让众多关注这部影片的观众足足等待了将近两年,终于等来了公映的好消息,而且这个时间节点正巧是衡阳保卫战八十周年之际,确实是适逢其时!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近日,以抗战期间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为题材的影片《明日援军到达》发布预告片,并官宣定档6月28日全国公映。这部影片2022年8月开机,同年12月杀青,但因为种种原因,公映时间却迟迟未定,让众多关注这部影片的观众足足等待了将近两年,终于等来了公映的好消息,而且这个时间节点正巧是衡阳保卫战八十周年之际,确实是适逢其时!

《援军明日到达》由刘和平编剧并担任总制片人、总监制,张杨导演,秦天柱联合导演,于和伟、杨洋、尹昉、王劲松、万茜、李光洁、胡亚捷等主演。影片经过四年的剧本创作和两年的前期筹备,总投资超过5亿元,拍摄及参演人数多达2000人,场面宏大。

影片全景式展现了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航洋保卫战。这场城市攻防战是1944年下半年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也称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中国称之为豫湘桂会战中的一个战役。“一号作战”日军投入51万总兵力、火炮1500门、坦克800辆、汽车15500辆,战役规模前所未有,是日军在八年抗战中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51万、火炮1500门、坦克800辆、汽车15500辆,战役规模前所未有,日军自己都认为:“日俄战争时期的奉天会战

19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同盟国阵营在各个战场上都是高歌猛进,但是在中国战场上的豫湘桂会战,国民党军队却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唯独只有在衡阳,守卫衡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以一个不满员的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10师中,190师是后调师,只有1个团,另外2个团都是只有军官没有士兵),加上临时配属的暂编第54师的1个营以及其他部队,总兵力只有1.7万人。

而日军直接用于进攻衡阳的是第十一军(当时在中国战场唯一的一个野战军)所辖的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总兵力约5万人。而且这两个师团在之前一直是作为二线兵团,始终没有参战,因此建制完整实力丝毫无损,是真正的生力军。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要知道,抗战时期,日军1个大队(兵力编制相当于加强营,约1000人)通常要中国军队1个师(约8000人)来对抗,换言之,通常情况下中国军队要有8:1的兵力对比。而日军在制订作战计划时,通常都是按照1:10的兵力对比来部署。而在衡阳之战,日军参战部队初期为2个师团,后期更是达到5个师团,衡阳守军却只有1个实际兵力不过2个师的第十军,衡阳之战日军与国军的兵力为3:1,战役后期日军增加兵力,第十军伤亡得不到补充,此消彼长,兵力对比更是达到了5:1!

光看数字可能太过枯燥,举个实际例子来作为参照:

在很多人印象中战斗力远超国军的八路军,在1940年10月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之战,八路军129师投入9个团(实际参战7个团),参战总兵力约2万人,由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亲自指挥,围攻日军总兵力只有500人的冈崎支队(冈崎支队是从日军二线部队的守备旅团中抽调的部队组成,和野战军第十一军差了一个档次),而且还得到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炮火支援,总共发射300发山炮炮弹,这在八路军已经是相当大的手笔了,结果围攻两天依然不能解决战斗,由于外线日军增援迫近,只能饮恨撤出战斗,冈崎支队残部还剩100多人在援军接应下逃脱。此战八路军的牺牲人数在2000以上,是彭德怀一生四大败仗之一。

一般中国军队如果遇到兵力为自己五倍的日军,基本上都是被歼灭或者迅速崩溃,但第十军却顽强抗击了整整四十七天,这在抗战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说完了兵力对比,再来说说伤亡交换比。

衡阳之战,日军战史记录自身伤亡约为2.9万,而众所周知日军战史历来是缩小己方伤亡数字,因此通常认为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而第十军总兵力还不足1.8万,伤亡约1.1万,敌我伤亡交换比达到了3.6:1!

再用抗战中两次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来做个对比: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主力约6000人伏击日军第5师团21旅团1200多人的辎重部队,歼灭日军约1000人,八路军伤亡约900人。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国军投入第2集团军和第20军团共约15万人迎战日军第5、第10师团各一部约2万人,歼灭日军约7000人,自身伤亡约1万人(不包括临沂、滕县等地伤亡数字)。

从上述对比之中,可见第十军的战斗力确实称得上是中国军队的顶尖精锐。

第十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从6月23日到8月8日,与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日军浴血鏖战了整整四十七天。最后的解决虽然有些令人唏嘘痛惜,甚至几十年后还有人对第十军对军长方先觉口诛笔伐。

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年人们是如何评价衡阳之战的吧。

《扫荡报》的社论这样写道:“衡阳,这一度成为全世界注视中心的城市,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曾占有辉煌之一页。提起衡阳,称得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国外,这个城市与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英名永远流传。……就时间算,衡阳阻敌47天;若就消耗敌实力,挫折敌锐气算,衡阳阻敌何止47天!……若无衡阳之守,也许敌寇更要猖獗。衡阳之战的价值,不仅在于延宕敌寇打通内陆交通线时间,且有助于黔边战局的转捩。……因为衡阳之守,桂林要塞方有建筑余暇。这种要塞虽没有收到效果,但衡阳之固守,使敌入感到中国军队之坚强;又加之桂林之地形,与要塞之坚固,使他们停止于大榕江兴安一带,达40日,以待补充。因为敌人怕兵力火力不够,不能一鼓南下桂林,致挫折其士气,所以须补充完整,方敢前进。假使不是衡阳之手,以挫敌人锐气,敌人不必补充,大胆长驱直入。那么,敌人侵入贵州,当提早三个月,那时敌人更要猖獗。是衡阳之守虽仅47天,而大榕江兴安40天之停留,亦是方军长之余威。在军事上争取3个月时间,是如何的大功勋呢?……这40天来,敌寇不断用强大的兵力猛击你们;甚至滥用毒气,做出不齿于人类的野蛮事。而你们装备劣势,给养不足,援军接应困难,负伤缺乏医药,各种条件都不如敌人。你们用血肉抵挡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保卫祖国的名城,给四万万同胞吐了一口闷气!有了你们这一战,才觉得做中国人是最高贵的。后方的同胞对你们真是说不尽的感激,说不尽的崇敬!”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大公报》社论:“衡阳虽以陷落敌手,衡阳守军的战绩尚在!衡阳47天是索得敌军巨大的代价,衡阳47天是在明耻教战。全国人都应惭愧对国家太少贡献;而凡是中华军人必更普遍反省自己的决心与努力是否也如同衡阳守军,我们以为衡阳之战贡献至大,不仅向敌人索取了代价,也给中国军人做了榜样。”

《救国日报》社论:“方先觉军长,率万余疲惫之士,持朽劣之械,以抗志在必进之20万倭寇,其必失败,自属意中。这样毫无成功希望之任务,使贪生畏死者,当之必闻风而逃,不能支持一、二日,见于地形较好、条件较优之长沙、全州、桂林等地弃守之速,可足证明,但方军长毅然对这种艰巨任务,博血肉之长城,与必死之倭寇硬拼到底,卒使敌人想尽方法,施尽卑劣手段,仍不获逞。最后乃请期‘天皇’敕谕,激励将士,又猛攻5日,始攻破我防线。方军长因弹尽援绝,防无可防,始被敌人俘虏。这在方军长与其部下,真百分之百尽了职份,不论对于国家,对于长官,对于国民,均无愧色。……抗战8年,战死疆场之英雄烈士,至少数10万人;而保卫国士,致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为衡阳守军。”

由毛泽东为《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中这样写到:“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王世杰(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日记中称衡阳守城战:“断然为抗战以来之一伟绩!”

衡阳之战还在进行中,重庆20余万市民签名,向苦守衡阳的第十军官兵致敬。

……

我方对衡阳之评价是如此之高,那么作为对手的日军又是如何说呢?日军认为是“从未有若斯顽强之抵抗”,其战史称:“衡阳之战,如欲惹人瞩目,可称之为‘华南的旅顺之战’。此种比喻稍嫌夸张,但称之为:‘中日8年作战中,惟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则绝对正确。”

“敌人之首将方先觉将军为一骁勇善战之虎将;其第10军之3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负隅顽抗,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

当时,与第十军接洽投降的日军第十一军使竹内参谋说:“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情形,不仅此地日军敬佩,就连日本天皇和大本营都已有所耳闻。”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部全景式再现衡阳保卫战的大电影,作为衡阳保卫战的研究者,自然倍感欣慰。在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老周的《喋血孤城:衡阳会战》之前,老周曾经去衡阳实地探访当年的旧战场,那时知道衡阳保卫战的人并不多,就算在衡阳当地,除了长年致力于研究航洋保卫战的肖培、李岳平先生等人之外,了解这场战役的人可谓寥寥无几。不过,到了几年后的2015年,再到衡阳的时候,知道衡阳保卫战,研究衡阳保卫战的人就多很多了。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这次发布的预告片,出于宣战的目的,都是一些精彩镜头的剪辑拼接,主要是强调视觉冲击,看来战争场面还是很宏大,不过看到了第十军的官兵头戴德制的M35钢盔。在现在众多的抗战影视剧里,M35钢盔建制成了抗战时期国军的标志。确实,中国在1936年前后从德国订购了大约31.5万顶M35钢盔,这也是德国第一批量产的M35钢盔,甚至连德国国防军都没有装备就卖给了中国。当时接受德国军事顾问训练,装备德式武器的德械师(德械师是民间的俗称,官方的正式名称是1935年调整师)自然优先配发,另外还有一些中央军嫡系部队也配发了M35钢盔。但是到了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这批最精锐的德械师损失殆尽,M35钢盔也在作战中损耗殆尽。之后除了还有零星头戴M35钢盔,成规模成建制戴M35钢盔的部队基本上是没有了。所以,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确实是戴M35钢盔,他们隶属于迪88师,是第一批德械师之一。但是到了1944年衡阳保卫战时,即便是中央军嫡系的第十军都没有M35钢盔了。

等待两年,抗战片《援军明日到达》发布预告片,定档6月28日公映

另外,还有日军飞机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这也是不符合历史。当时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已经是在中美空军手里了。在衡阳保卫战时,日军飞机轰炸的情况并不多,反倒是中美空军经常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并为守军空投物资。空中支援也是衡阳守军获得的唯一外援。

不过,瑕不掩瑜,能够在衡阳保卫战八十周年时,看到这样一部抗战大片上映,还是值得期待的。这也表明,八十年过去了,作为后人,我们依然没有忘记那些不畏强敌,以“我死国生”之心,用血肉之躯抵御外侮的先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