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年人就业,为何看重企业文化?

作者:海河钟声
青年人就业,为何看重企业文化?

现在的青年人更在乎自己的才能有没有空间发挥,付出有没有得到回报,以及工作中能否得到足够的认可和支持。张立摄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某互联网知名企业公关副总裁发布了四条短视频,抛出“我不是员工的婆婆,没必要考虑员工的家庭;员工提离职我秒批”等雷人言论,很快登上了网络热搜。大批网民留言指责该言论没有人情味、太霸道,为这样的企业工作不值得,现实中也不愿服务这样的上级。

  热搜爆发的当日,该公关副总裁所在的企业就陷入了舆论危机,单日股价下跌2%以上,市值蒸发60亿元。受到舆论压力,该副总裁深夜发文道歉,不久后删除了全部的短视频。两日之后,该副总裁已从所在的企业离职。企业也重新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称前公关部门人员的言论不代表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从“秒批”到“秒离”,一出公关闹剧和舆论危机的背后,映射出当前青年人鲜明的职场价值观。他们反感不良的职场文化,拒绝职场欺凌。求职者不仅关注薪资收入,更关心目标企业的价值观、工作氛围和管理风格,追求“情绪价值”。

  职场欺凌,隐秘而广泛存在

  32岁的晓涵(化名),两个月前从北京的一家知名金融企业离职。离职后,晓涵并未立即寻找新的工作,而是选择咨询心理专家寻求帮助。过去三年,她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直至再也无法忍受,最终决定主动辞职。

  这种压力不是来自业务,而是来自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来自所在部门直属领导的霸凌。单位内部也存在严重的派系纷争,她找不到申诉的路径和为自己说话的人。“工作中80%的时间都在处理人际关系,只有20%的时间在干正事。”她无奈地表示。

  刚进公司时,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晓涵的工作内容是销售策划。进入公司后晓涵却发现该岗位面对的直接汇报人是财务总监。50多岁的财务总监兼着销售总监的职位,但该总监并不了解互联网时代营销工作的要点。外行领导内行,只能让下属更难开展工作。

  记得刚到公司的第一个月,晓涵就被公司的各种操作惊呆了。公司开全体会时,大领导明确提出,新员工、年轻人不得看不起老员工,要在工作中向老员工请教。当时她还不太理解,工作之后才发现该公司的老员工都是“关系户”,大部分已50多岁了,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以自己所在的销售部门为例,50多岁的上级对新职员提出很难完成的指标,随时提出新的要求,甚至在半夜时分要求员工更改方案。起初,晓涵还想着要完成任务,要努力上进,积累工作经验,但随着上级的指令和要求越来越多,她不断受到打击。有几次,她被领导当众批评羞辱,她也不再有工作激情了,对直属领导也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她试着找人事总监沟通,希望能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中工作。结果发现,人事总监和自己的上级领导沟通完,只管用了两三天。两三天过后,自己的上级又开始对自己各种刁难和羞辱,以业绩不达标为由降低其工资。而且在有上级领导参加的部门会时称:“你这样的业绩,是要被开除的。你这种水平的销售策划,只有我才能接纳你,离了我们公司,你找不到工作……”

  年轻的她丧失了自信,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自我怀疑和否定,天天失眠。她想着,这家企业在行业内也算排名靠前的,自己在这家企业不能待下去,怎么说也是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想法的刺激下,她更加努力地工作,业绩有所上升,但接下来,公司改变了KPI考核的要求,自己又变成“不及格”了。

  晓涵同岗位的其他同事,入职不到三个月就离职了。离职后,该同事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新工作。据同事反馈,她们共同服务的这家公司,管理风格落后,上下级信息交流存在屏障,与市场严重脱节。这样的公司严重依赖此前获得的垄断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冲击后必然走下坡路。“公司里,有资历的员工把市场和外部的压力全部转嫁给新招聘来的基层员工,存在明显的职场欺凌。建议你早点离开这个泥潭。”公司前同事对晓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晓涵来自农村,从某211大学毕业,一直是“好学生”,善良、正直是她身上的标签。前不久,她在职场论坛上得知,正是她这种性格的人,不愿意说“不”,更容易成为职场欺凌的受害者。某招聘网站的一份报告也显示,高达63.65%的职场人遭遇过霸道上级和职场欺凌。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拒绝和反抗,甚至有职场人士直接起诉公司,以公司单方面随意更改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身心遭受侵害为由,索要各种赔偿。

  高薪不一定有吸引力

  30岁的章文英,从国外一所知名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国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投递简历,他收到了四份offer(工作机会)。第一份是国内互联网知名大厂,年总薪资45万元,岗位是技术服务;第二份是某新能源制造企业,年总薪资在50万元左右,岗位是研发;第三份是某科研院所,岗位是研究员助理,年总薪资35万元左右。

  章文英在网络论坛发帖,询问该如何决策,请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和帮助。同龄的热心人纷纷给出中肯建议。一位网友说,30岁的年龄,不要考虑进互联网企业了,因为互联网企业到35岁就可能被辞退,这些企业有年龄歧视。还有网友也不建议进互联网企业,因为给他提供岗位的这家互联网企业有严重的“内卷”,工作流程追求完美,每周都有“周报”。

  有经验的网友还指出,这家互联网企业近两年受到冲击,中层开始“务虚”,没有担当,只有少数员工冲锋陷阵。这样的公司,进去后可能要做苦力和“工具人”。

  在制造业企业工作过的网友也提出,给章文英发出工作邀请的新能源企业存在明显的压榨员工的现象,内部推崇加班文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周工作超过70个小时。“你这是拿命去拼,要工作还是要健康,身体透支后得不偿失。”网友这样提醒。

  章文英的父母是基层员工,辛苦供他上学不容易,他原本想早点赚钱回报父母和家庭。但是,经过网友的点拨,他改变了想法,不再追求高薪,而是要充分了解这些目标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此后,他又继续在人力市场上投递简历,先后接到过多份工作机会,但因与自己的价值观不一致,或者存在明显的企业文化问题,他拒绝了这些公司。

  一家互联网公司邀请他加入,提供的岗位是数据分析师。经他调查了解,该公司是初创公司,也获得过天使资金投资,但公司的业务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爬取敏感信息的嫌疑。章文英觉得,虽然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自己也学习了机器算法、神经网络、视觉传达等新技术,但所有技术都应该“向善”,不应该服务于灰色产业。

  还有一家传统制造企业,提供的岗位是技术总监,但公司是家族企业,由少数几个人操控着核心管理岗位。章文英咨询有经验的网友得知,公司内部对基层员工管理严格,要求苛刻,缺乏人情味。公司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绝大部分车间技术人员待不过三个月。“这样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说明公司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只能通过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才能在市场立足。去这样的公司应该慎重。”一位网友提出这样的建议。

  有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与上一代职场主力人群相比,现在的青年人更在乎自己的才能有没有空间发挥,付出有没有得到回报,以及工作中能否得到足够的认可和支持。也就是说,他们有足够的自驱力,也更有个性,对待工作不再有“人生只有一份工作”和“工作就是事业”的执念,不合适就重新选。而不合适,更多的来自于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方面的冲突。

  视员工为公司的宝贵财富

  一位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介绍,半年前,一位外国客户通过网络联系到他们公司,期待进口该公司的相关产品。在正式签订贸易合同前,外国客户要求公司提供一系列认证材料,包括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同时,外国客户要求来中国考察公司的实际生产环境,察看员工的工作环境、饮食起居配置等,接到这样的要求,贸易工作人员有些为难。因为,公司的车间虽然干净整洁,但工人的住宿和饮食条件可能不够健康安全,而且为了赶工期,公司也存在着加班的现象。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对国际客户提出的察看工作环境的要求并不感到陌生,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体系认证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企业不得强迫员工加班,不得歧视员工,不得存在危害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问题,这些都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而且客户认为,企业对员工的保障是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建立公信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建立正面情感的基础。

  近年来,国内一家连锁超市爆火。有观察家指出,该超市能在线下商场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壮大,一个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尊严和价值:超市管理方视员工为公司的宝贵财富,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参与公司决策,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正是在这种友善、温暖的工作环境中,超市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出了奇迹。

  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展现着公司的形象和社会责任。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获得社会认同,企业文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这家连锁超市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其他企业参考和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