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地救助管理机构暖心救助 流浪38年的他返回家乡

作者:历史控制
两地救助管理机构暖心救助 流浪38年的他返回家乡

“感谢救助站,漂泊了这么久,我终于有家了!”返乡回家的王展(化名)激动地说。

民警巡查发现流浪人员送往救助管理站

时间回到2024年1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浐灞生态区分局辛家庙派出所在巡查时发现了衣衫褴褛正在流浪的王展,由于他思维混乱,说不出有效信息且行动缓慢,民警便将他护送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登记入站后,考虑到王展的精神状况,救助管理站将他转至定点医院检查身体,随后工作人员立即在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上推送了寻亲信息。经过医生检查,王展患有脑梗后遗症,但身体状况无大碍,于是,工作人员又将他接回站内照料,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采取户籍查询、DNA采集、人像比对等方式寻亲,但都一无所获。

在寻亲的这段时间里,西安市救助站侧重在照料服务中挖掘寻亲线索,通过生活照料上嘘寒问暖及细节上的关心、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康复服务以及不厌其烦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试图发现找到一些线索。因王展操着陕西、甘肃一带口音,工作人员不断向王展介绍陕西及甘肃一带的风土人情,想通过这种方式唤起王展的记忆。

某日,工作人员常亮、李岗在和王展交谈中谈到宝鸡,在讲述宝鸡工业发展史时,王展突然变得健谈起来,说了一些“大三线”“知青下乡”的事情,甚至还提到了麟游国营酒厂,工作人员趁热打铁,一个人和王展继续聊,一个人在手机上搜索麟游国营酒厂的信息,不断提供聊天素材,通过情景带入,终于王展说出了他曾随父母在麟游县岭西村下过乡,在当地居住过二十多年。

听到王展提供的这个消息,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当地派出所、村委会,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未有此人户籍”。好不容易得来的一点“线索”又中断了,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工作人员常亮心有不甘:“既然他能说到那么多关于麟游的事,至少说明他跟麟游是有渊源的,再说,没有户籍也可能是有其他情况,要不咱们去麟游实地了解了解情况,说不定能找到点儿眉目呢”。

两地救助管理机构暖心救助 流浪38年的他返回家乡

工作人员赶往麟游终于找到线索

常亮、李岗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报请领导同意,带上相关资料前往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镇岭西村开展走访调研,2月的麟游,积雪还未消融,路滑车辆无法前行,工作人员冒着大雪徒步3公里山路。到了岭西村,多方走访核查、讲解救助政策,最后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几经波折找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从他口中得知:“他爸我有点印象,知识青年下乡那时候,他爸在村里插过队下过乡,居住过二十多年,现在屋里都没人了。”随后工作人员到当地村委会及派出所查询其父亲档案资料,但是也未查到,凭借长期的寻亲经验,常亮建议“咱去当地婚姻登记处或者档案馆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呢”。

最后在麟游县档案馆的协助下,工作人员查到了王展的档案资料,原来他的户籍在很早以前开具了迁出手续,但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并未办理落户,且直系亲属均已离世,本人也是因为身体患病、长期流浪以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户籍迟迟未能办理,成了空户。

最后,工作人员联系了麟游县民政局,介绍了王展前期核实的情况,希望给予协助。得知情况后,麟游县民政局立即向本地公安部门寻求政策指导,同时联系县救助管理站帮助王展申请恢复他在岭西村的户籍。

两地救助管理机构暖心救助 流浪38年的他返回家乡

38年后返回家乡开始“新生活”

2024年3月28日一大早,工作人员为王展洗了澡、剪了指甲,换上崭新的服装,护送王展踏上了返乡之路,离麟游越来越近,王展的情绪明显波动,话逐渐多了起来,给工作人员讲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在欢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到了麟游县救助管理站,王展走下车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地鞠躬道谢,就这样王展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回原籍这条路很难走,尤其是像王展这样已经迁出且一直没有落户的情况,我们历时两个多月的甄别、走访,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能够帮助像王展这样漂泊在外的人回归家乡,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常亮说。

目前,在麟游县民政局、麟游县救助管理站的安排下,在外漂泊流浪38年的王展被临时安置在麟游县中心敬老院照料,接下来将为他落实户籍恢复、申请社会救助政策等措施,充分保障他“老有所依、弱有所扶”。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家永远是我们心之所向的港湾。临时救助只是暂时的,帮助受助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才是我们救助的最终目的。下一步,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将依据救助规程定期开展回访,避免受助对象反复外出流浪乞讨, 不断推进、做实源头治理工作,同时强化站际间业务联动,提升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