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作者:丽妮说历史

当春风拂面而来,蓬勃向上的生机也悄然苏醒

1984年,正值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焕然一新的曙光也照进了偏僻的小城海城。县委新任书记李铁映不负众望,以一番新作为引领全县群众重拾希望,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推开民心之门 放眼聆听民声

1984年3月的一个清晨,海城县委机关门前早已人头攒动。数百名百姓自天未明就在这里等候,他们肩膀上扛着理应得到公平回应的诉求。秉持"大门向百姓敞开"的理念,李铁映主动迎接了这波民意的涌流,当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对于那些遭遇不公还在寻求公平的访民,他从未摆出高高在上的官僚架子。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李铁映谆谆相告:"水不平则溢,物不平则鸣。他们来投诉,自有委屈话要诉。我们党和政府的大门之所以向他们敞开,不就是邀他们来反映诉求吗?在这其中,蕴含着老百姓对党对国家的无限信任啊!"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诚挚出自肺腑的承诺,赢得了民心所向——访民们对这位勤恳书记报以厚望。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铁映用实际行动一一回应了期望。

恪尽职守 化解矛盾

忠于职守是李铁映的行为信条。每当百姓前来控诉,即便是连年的"老访民",他都亲自过问细节,倾听故事原由。当真相大白,他从不吝惜精力为弱势群体求得公道。

1983年,村民王桂芹的儿子陷入疑案被羁押。让李铁映感同身受的是,对方仅仅凭狗只嗅到气味,即判了重刑。面对王桂芹"不离不弃"的上访,李铁映并未对其敷衍塞责,而是令鞍山检察院重新介入调查并全权监督。历经6个月,儿子终获平反,王桂芹称赞李铁映是真正"青天老爷"。

上世纪60年代,受灾回乡干部周某被诬陷为"反革命分子"入狱,再一次被拖上"文革"审判。改革开放后,她依旧被毫无根据地当作"黑帽子"而歧视。得知此事,李铁映立即展开调查核实,为周某平反。后又亲自出面帮助他们小本经营、重新立足。

如同对待权力,公平正义更需一种君子之风。面对一名老妪哭诉宅基地归还问题,起初承包村干部不让步。李铁映一锤定音: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顺应现状。他批示要逐一访民开展思想工作,并制定了妥善解决方案。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这位满怀同情心的"公仆",也为一名知识分子解开了委屈。李铁映深知"尊重人才"理念的重要性,遂亲自出面令其厂长履行相关政策,为这名才高蠢挫的大学生施展才华创造机会。

历经种种访民事件,李铁映惟有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方能引领风气向善。某次公开招干时,明令重考以避免黑箱作风。期间曾有部分考生试图作弊,他视若不见,顺利将考务推向公正理性。这种工作作风,既体现了为民理念,更为全县改革开放时期树立了耿介本色。

1984年早春,县委书记李铁映面对来访的平头百姓

历史注定需要榜样和领航者,在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李铁映正是挺身而出、有力有为的引路人,他用敬民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期待未来社会,也将有更多这样有担当、有操守、有情怀的好官伸张正义,带领民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