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作者:文汇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4个艺术门类163个群文原创作品同台竞演,被看作一年一度申城群文创作“大阅兵”的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即将拉开大幕,为2024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吹响号角。从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周时间内,围绕“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主题,群众文艺创演、艺术培训课程、公共文化内容专题配送等众多活动,将在全市四级文化馆连番登场,让更多人认识文化馆、走进文化馆、爱上文化馆。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赛事活动的场所,其具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向下一级文化馆或村居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等职能。截至目前,上海共有1个市级馆、18个区级馆,220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6608个居村委文化活动室,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将文化艺术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每个区都将端出特色群文“菜式”。黄浦区文化馆“评弹天天演”与市民相约雅庐书场,还有戏曲专场演出、“三民”文化展览让人应接不暇。徐汇区的“人文汇萃 向美而行”2024年徐汇区各街镇群众文化周周演、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赛前讲座等,不断提升海派文化之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艺起苏河show·社区文艺汇”、现代越剧《彝族星火》……普陀区将通过赏大戏、学才艺、逛展厅、云享家、进社区五大板块内容,吸引市民成为文化馆的忠实“粉丝”。杨浦区推出的“艺美同行”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的活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闵行区依托上海浦江戏曲节开展“乡音和曲”沪剧邀请赛开展社区剧团走亲;“激情闵行”社区大联演、“海上和美 四季村晚”——闵行区虹桥镇春季村晚暨虹桥镇中韩文化交流活动等,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点亮市民艺术生活。嘉定区将开展“享活动”“学才艺”“看展览”“云游玩”“同观赏”五大板块、百余场活动,让市民感受近距离的艺术体验。金山区的“2024金山区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巡演活动·慰问乐高乐园建设者专场”“2024上海金山乡村艺术节系列活动·田园音乐会”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松江区的“人人出彩 周周精彩”红色戏剧专场展演,将全面展示优秀群文艺术风采,凝聚人民力量,讴歌伟大时代。此外,长宁的舞蹈、静安的戏剧、松江的诗歌、青浦的民歌等,将吸引文艺爱好者近悦远来。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颗永不泯灭的火种……上海淮剧团的淮剧《火种》讲述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期底层产业工人命运的故事;上海越剧院的越剧《好八连》以转型后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书写对象,展现八连指战员在面对新任务、克服新困难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优良传统的兵者精神......5月20日,崇明岛将迎来“风雅瀛洲 韵动江海”崇明生态岛惠民演出季第二季,演出聚焦崇明百姓喜爱的沪剧、淮剧、越剧、滑稽戏、相声等多剧种,由9家优质市级配送主体参与的18场精彩文艺演出在崇明岛上演。上海越剧院演出营销中心主任孙旭还记得第一季演出票被秒杀的情景,临走时,基层工作人员还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要常来啊。”崇明岛地处远郊,优质文化资源相对市区较少,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优质演出,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市民们翘首以盼的文化“节日”。

在上海,以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已经多年。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这项惠民实事工程迎来第二十个年头,它是面向社区、基层开展的一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23年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演出、特色活动、展览展示、艺术导赏等活动超10万场,文艺指导超过7万课时。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持续提升文化惠民服务品质、放大“社会大美育课堂”溢出效益,夯实四级体系,着力推进优质文旅资源向基层和家门口延伸,向远郊倾斜,为新城赋能,不断促进供需有效匹配。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紧跟时代的步伐,致力于建设数字场景,提升数字服务内容体验。文化馆周期间,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全新上线66个数字化产品,包括高清影像的英国马修·伯恩新冒险舞团芭蕾舞剧《天鹅湖》、纪录片《长江之恋》、“九州百戏”年度戏曲盛典之“绝活”戏曲绝技展演、大世界城市音乐会——林小尤国风二次元音乐会等精彩剧目,落地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点播展映,探索在线在场相结合服务新模式。去年首届文化馆周尝试推出的这种服务新模式广受社区欢迎,一周期间全市22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播放476场。今年5月20日13:30,文化配送直播间特别活动将在东方网、文化上海云、上海数字文化馆、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视频号及抖音号同步播出,聚焦老百姓最爱的文艺演出,邀请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等6家配送主体来做直播推介,节目类型囊括评弹、音乐剧、儿童剧、相声、淮剧和管弦乐,通过嘉宾访谈、现场演绎、实地探访等形式把这些优质的产品推送给网友们。

据统计,文化馆周期间,市区两级日常配送活动近千场,市配送中心安排的“文化万家行”专题配送活动,将超百场活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5月20日中午,市群艺馆的又一期“午间一小时”活动准时与观众见面。上海音乐学院的海派钢琴家钱蕊嫣携旅美青年女中音史航及“绿房子”的后人、已故著名海派女作家程乃珊的先生——严尔纯将为大家带来《上海素描——飘落的音符》悠扬的小提琴伴着动人心弦的歌声,沪语朗诵娓娓道来,在人声与琴声之间呈现老上海的场景。

专业文艺人才在文化馆与观众面对面,如今已是常见,而十余年前却不多见。据市群艺馆老员工高芸回忆,以前大多数活动聚集在节假日,一般是全馆所有的员工都出动一起来办活动。而今,部分项目几乎一个员工就能负责。这种改变,源于市群艺馆在开放机制上坚持“开放式办馆”,遵循“群众文化群众办”的理念,打开大门,吸引多元主体进馆办活动。于是,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杨蚕在这里办起了青少年乐队沙龙,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的摄影展,一年一度中国最大规模的新年模型赛(新年模型展),魔都手帐集市、“王小毛之父”葛明铭老师的故事汇、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的中医保健讲座“应时养生习得苑”及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应时爱物工作坊”等等,纷纷落户市群艺馆,提高了场馆利用率,逐步实现“满载运行”。市群艺馆聚焦“传统文化”“社会公益”“艺术普及”“本土特色”,在服务方式上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节假日,系统设计全年活动内容,更加突出专题性、主题性、特色性;坚持每天开放,用不同的内容吸引各种人群,让更多市民走进群艺馆,使其成为“市民乐园”和“百姓舞台”。

业内人士指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只有七天,但文化馆为民服务365天从不停歇。希望更多市民常来文化馆,为文化馆建言献策,共同守望群众文化这片“金色麦田”,在都市里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365天为民服务,身边的文化馆你了解多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