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作者:文彙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4個藝術門類163個群文原創作品同台競演,被看作一年一度申城群文創作“大閱兵”的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即将拉開大幕,為2024上海文化館服務宣傳周吹響号角。從5月20日至5月26日的一周時間内,圍繞“文化館: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主題,群衆文藝創演、藝術教育訓練課程、公共文化内容專題配送等衆多活動,将在全市四級文化館連番登場,讓更多人認識文化館、走進文化館、愛上文化館。

文化館是開展群衆文化藝術教育訓練、賽事活動的場所,其具備舉辦各類展覽、講座、教育訓練,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衆文化素質;組織并指導群衆文藝創作,開展群衆文化工作理論研究;向下一級文化館或村居配送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等職能。截至目前,上海共有1個市級館、18個區級館,220個街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和6608個居村委文化活動室,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越織越密,将文化藝術的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在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期間,每個區都将端出特色群文“菜式”。黃浦區文化館“評彈天天演”與市民相約雅廬書場,還有戲曲專場演出、“三民”文化展覽讓人應接不暇。徐彙區的“人文彙萃 向美而行”2024年徐彙區各街鎮群衆文化周周演、長三角阿卡貝拉音樂大賽賽前講座等,不斷提升海派文化之源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藝起蘇河show·社群文藝彙”、現代越劇《彜族星火》……普陀區将通過賞大戲、學才藝、逛展廳、雲享家、進社群五大闆塊内容,吸引市民成為文化館的忠實“粉絲”。楊浦區推出的“藝美同行”系列活動,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融合發展的活力,打造家門口的“文化生活圈”。闵行區依托上海浦江戲曲節開展“鄉音和曲”滬劇邀請賽開展社群劇團走親;“激情闵行”社群大聯演、“海上和美 四季村晚”——闵行區虹橋鎮春季村晚暨虹橋鎮中韓文化交流活動等,用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點亮市民藝術生活。嘉定區将開展“享活動”“學才藝”“看展覽”“雲遊玩”“同觀賞”五大闆塊、百餘場活動,讓市民感受近距離的藝術體驗。金山區的“2024金山區紅色文藝輕騎兵走基層巡演活動·慰問樂高樂園建設者專場”“2024上海金山鄉村藝術節系列活動·田園音樂會”等活動,不斷提升市民認識美、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松江區的“人人出彩 周周精彩”紅色戲劇專場展演,将全面展示優秀群文藝術風采,凝聚人民力量,讴歌偉大時代。此外,長甯的舞蹈、靜安的戲劇、松江的詩歌、青浦的民歌等,将吸引文藝愛好者近悅遠來。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一顆永不泯滅的火種……上海淮劇團的淮劇《火種》講述了上海三次勞工武裝起義時期底層産業勞工命運的故事;上海越劇院的越劇《好八連》以轉型後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為書寫對象,展現八連指戰員在面對新任務、克服新困難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優良傳統的兵者精神......5月20日,崇明島将迎來“風雅瀛洲 韻動江海”崇明生态島惠民演出季第二季,演出聚焦崇明百姓喜愛的滬劇、淮劇、越劇、滑稽戲、相聲等多劇種,由9家優質市級配送主體參與的18場精彩文藝演出在崇明島上演。上海越劇院演出營銷中心主任孫旭還記得第一季演出票被秒殺的情景,臨走時,基層從業人員還握着他們的手說:“你們要常來啊。”崇明島地處遠郊,優質文化資源相對市區較少,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優質演出,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市民們翹首以盼的文化“節日”。

在上海,以居民“點菜”、政府“買單”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已經多年。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這項惠民實事工程迎來第二十個年頭,它是面向社群、基層開展的一項基本公共文化服務。2023年市、區兩級配送文藝演出、特色活動、展覽展示、藝術導賞等活動超10萬場,文藝指導超過7萬課時。今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持續提升文化惠民服務品質、放大“社會大美育課堂”溢出效益,夯實四級體系,着力推進優質文旅資源向基層和家門口延伸,向遠郊傾斜,為新城賦能,不斷促進供需有效比對。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緊跟時代的步伐,緻力于建設數字場景,提升數字服務内容體驗。文化館周期間,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全新上線66個數字化産品,包括高清影像的英國馬修·伯恩新冒險舞團芭蕾舞劇《天鵝湖》、紀錄片《長江之戀》、“九州百戲”年度戲曲盛典之“絕活”戲曲絕技展演、大世界城市音樂會——林小尤國風二次元音樂會等精彩劇目,落地全市社群文化活動中心進行點播展映,探索線上在場相結合服務新模式。去年首屆文化館周嘗試推出的這種服務新模式廣受社群歡迎,一周期間全市220家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全覆寫播放476場。今年5月20日13:30,文化配送直播間特别活動将在東方網、文化上海雲、上海數字文化館、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平台、上海市群衆藝術館視訊号及抖音号同步播出,聚焦老百姓最愛的文藝演出,邀請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等6家配送主體來做直播推介,節目類型囊括評彈、音樂劇、兒童劇、相聲、淮劇和管弦樂,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繹、實地探訪等形式把這些優質的産品推送給網友們。

據統計,文化館周期間,市區兩級日常配送活動近千場,市配送中心安排的“文化萬家行”專題配送活動,将超百場活動送到老百姓家門口。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5月20日中午,市群藝館的又一期“午間一小時”活動準時與觀衆見面。上海音樂學院的海派鋼琴家錢蕊嫣攜旅美青年女中音史航及“綠房子”的後人、已故著名海派女作家程乃珊的先生——嚴爾純将為大家帶來《上海素描——飄落的音符》悠揚的小提琴伴着動人心弦的歌聲,滬語朗誦娓娓道來,在人聲與琴聲之間呈現老上海的場景。

專業文藝人才在文化館與觀衆面對面,如今已是常見,而十餘年前卻不多見。據市群藝館老員工高芸回憶,以前大多數活動聚集在節假日,一般是全館所有的員工都出動一起來辦活動。而今,部分項目幾乎一個員工就能負責。這種改變,源于市群藝館在開放機制上堅持“開放式辦館”,遵循“群衆文化群衆辦”的理念,打開大門,吸引多元主體進館辦活動。于是,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楊蠶在這裡辦起了青少年樂隊沙龍,城市紀實攝影師聯盟拾城的攝影展,一年一度中國最大規模的新年模型賽(新年模型展),魔都手帳集市、“王小毛之父”葛明銘老師的故事彙、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醫院的中醫保健講座“應時養生習得苑”及非遺傳承人帶來的“應時愛物工作坊”等等,紛紛落戶市群藝館,提高了場館使用率,逐漸實作“滿載運作”。市群藝館聚焦“傳統文化”“社會公益”“藝術普及”“本土特色”,在服務方式上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時段、不同節假日,系統設計全年活動内容,更加突出專題性、主題性、特色性;堅持每天開放,用不同的内容吸引各種人群,讓更多市民走進群藝館,使其成為“市國樂園”和“百姓舞台”。

業内人士指出,文化館服務宣傳周隻有七天,但文化館為民服務365天從不停歇。希望更多市民常來文化館,為文化館建言獻策,共同守望群衆文化這片“金色麥田”,在都市裡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365天為民服務,身邊的文化館你了解多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