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变废为电!每天700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

作者:弥勒市融媒体中心

在泸西县午街铺镇绿峨村委会大习龙村,有一个每天能“吞”下700吨垃圾的神奇工厂,与传统印象中的“垃圾处理场”大相径庭,工厂里一幢幢极具设计感的现代建筑在鲜花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然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运往这里的生活垃圾能够“浴火重生”,变成绿色电能,通过并网发电输送到各家各户,变成千家万户的灯火。

变废为电!每天700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

泸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为实现泸西县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推进美好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早在2019年3月19日,泸西县人民政府与海螺创业签署了《泸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协议》,2019年4月10日,注册成立泸西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6日,泸西县人民政府与海螺创业签订《泸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变废为电!每天700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

据了解,项目一期于2021年1月17日实现并网发电,二期于2021年12月25日实现并网发电。日垃圾进厂量约700吨,日垃圾焚烧量约660吨,日上网电量约23万度,服务范围主要为泸西县、弥勒市。

走进泸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只见垃圾收运车进进出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变废为电!每天700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

记者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并不神奇,生活垃圾在工厂的垃圾储坑里,储存5到7天后,20%左右的水分滤出,便可送至焚烧炉进行焚烧,余热锅炉里的烟气将水加热成为中温中压过热蒸汽,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换成电能,排出的烟气和废水在进行专业处理后达标排放,经过一系列工序,原本污染环境的垃圾完成彻底蝶变,实现变废为电。

走进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各种颜色的数字星罗棋布,透过“炉内焰火”可视化监控,能清晰地看到熊熊燃烧的烈焰。操控员不断调控运行参数,让数字直观、准确地显示在大屏幕上。这关乎着垃圾焚烧发电达标排放能否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还关系到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能否高效发电。

变废为电!每天700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

“我们采用当前世界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日处理垃圾660吨,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达标排放,废水经过水处理设备净化后回用,全面实现污水零排放。”泸西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控值班长罗会军说介绍道,生活垃圾高温焚烧的全过程,在无害化处理实现环保的同时,还让垃圾实现了“浴火重生”、变废为电,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环保是公司坚守的底线,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营运。垃圾焚烧发电厂所用的设备和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在整个生产工艺中安装了实时监测系统,对环保排放实行在线监测。”泸西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方伟说。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更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产运营,让泸西县、弥勒市垃圾处理正式告别填埋的时代,走向了无害化焚烧发电循环利用的新时代。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