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战略“一子落” 关键技术“满盘活”

作者:长春发布

在荣德光学车间里,自动化机器人正在生产高集成微型化新型光电编码器;

博信光电子和长春工大联合研制出光学非球面元件精密抛光装备;

长光宇航利用国产T700级碳纤维成功研发出大型复合材料卫星整流罩产品……

这些项目包含了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了光电编码器、激光芯片、固体激光器、CMOS图像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关键技术。

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春市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技术攻关专项。

关键核心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创新战略“一子落” 关键技术“满盘活”

在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一楼大厅,一台搭载高集成微型化新型光电编码器的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系统正在运行。

发动创新引擎

奔向科创“星辰大海”

走进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一个直径3.1米、长5米的“黑色罩子”映入眼帘,正是它保护航天运载火箭飞向“星辰大海”。

“黑色罩子”是由长光宇航研发团队利用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发出的大型复合材料卫星整流罩产品。该产品技术路线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可应用于航天运载火箭整流罩等领域,有力推进大陆碳纤维领域原材料国产化。

“产品是一体化结构,特点是运用了国产碳纤维,实现了自主可控。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全面克服了大尺寸相关制备技术难题,提出了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形成了新的工艺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长光宇航副总经理邹志伟说,产品研发得到了长春市相关资金支持。

创新战略“一子落” 关键技术“满盘活”

长光宇航研发团队利用国产T700级碳纤维研发出的大型复合材料卫星整流罩产品。

聚焦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科技经费117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4000余万元,支持了禹衡光学、荣德光学、希达电子、长光辰芯、长光宇航等一批明星、重点科技型企业,在光电编码器、激光芯片、固体激光器、CMOS图像传感器、高精尖快速反射镜、碳纤维复合材料、聚醚醚酮、柔性显示发光材料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24个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开发新技术48项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39项,申请知识产权93项(发明专利42项),为产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突破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闪亮出圈”

“它相当于人的‘神经单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元器件!”在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一台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系统正在运行,公司总经理倪国东指着设备上面一个圆形的小物件说道。

倪国东口中的“神经单元”就是此次科研攻关项目之一——高集成微型化新型光电编码器。荣德光学采用自主研发的电路集成处理芯片研制出高集成微型化新型光电编码器,产品可应用于伺服控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保障产业链安全。

“我们研发的集成处理芯片,攻克了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解决了国内同类编码器产品生产所需芯片供货量不足等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倪国东说,目前,企业已具备年产20万台(套)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战略“一子落” 关键技术“满盘活”

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电路集成处理芯片研制出高集成微型化新型光电编码器。

与荣德光学一样,攻克关键技术的还有禹衡光学的高分辨率角位移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实现了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新产业光电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窄脉宽紫外固体激光器,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生物仪器、医疗设备、精密加工、钻石加工、增材制造等高端应用领域对激光的特殊要求;

中科应化突破了高含量淀粉塑化、改性成型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化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生物基缓冲发泡产品以及专用双螺杆生产设备;

新金享时速160km动力集中电动车组(鼓形车体)项目解决了应用多条焊缝拼接技术带来的车体易变形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宽幅长大件的高强度辊压型钢的尺寸精度,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长光辰芯突破低噪声电荷域全局快门像素设计、高灵敏度有源像元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全局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一个个关键科技成果的“闪亮出圈”,离不开优渥的创新生态。“除了出台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专项政策,围绕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前期还到长光卫星、中车长客等龙头企业,以及围绕产业链发展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专项的实施,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吕季姝介绍说。

加强协同攻关

创新合力“攥指成拳”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离不开协同创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攻关单位,在不同学科、领域、行业和创新环节进行协同攻关,才能“攥指成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

此次,关键技术攻关专项之一的光学非球面元件精密抛光装备正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物。

光学非球面元件精密抛光装备由博信光电子和长春工大联合研制。项目已拥有设计、加工、运行无缝集成的一体化制造技术。“目前,项目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30%以上,获得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我市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校及学科,在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中,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加强资源共享,探索有效合作模式,实现强强联合,营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生态。

“我们通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在长高校院所,围绕主机厂及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产学研协同攻关,共同延链、补链、强链,共同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吕季姝说,通过积极指导企业进行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把研发积累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让产业优势反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激荡浪潮涌,风劲正是扬帆时。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及应用等产业关键技术,实施相关科技专项,集聚在长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产学研协同攻关,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力量。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