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作者:成都新津

家长们注意啦!

校门口那些让人头疼的拥堵现象

正在逐步改善

校门是否变得宽敞了

交通是否更顺畅了

孩子们上学放学是否更安全了

快来看看

新津这些学校是怎么做的

开通“家校”公交专线

成都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

成都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位于五津东路三渡水大桥路段,由于早晚高峰交通繁忙,过去家长接送学车辆常常在校门前造成严重的拥堵现象。

自从开通了“家校”公交车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每天有大约300名学生选择乘坐公交车上下学,有效地减轻了校门前的交通压力。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每天下午17:20,一辆辆绿色的“家校”公交车准时抵达学校,它们驶入为“家校”公交特别设置的专属车位。放学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踏上了回家的温馨之路。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学校在推出这一措施之前,经过了精心的现场研究、细致的摸底调查以及充分的家校沟通。目前,在区城产发集团、区交警十四分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已经在海悦豪庭、兰湾蒂梵尼两个小区成功开通了“家校”公交专线服务。接下来,学校还计划在欧郡和隆鑫两个小区继续开通公交“家校”专线服务,以覆盖更多的学生家庭。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交通秩序,避免车流交织造成的安全隐患,学校还在校门对面设置了电动车临时停放区域。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电动车的停放,也进一步提升了校门口的交通流畅度。

同时,学校开设了2、3号校门,方便学生在上、下学时段进、出,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学校1号校门拥堵。

组建护学岗

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

在正东街,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门前,每到上下学高峰期,原本狭窄的双向两车道却并未出现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道的混乱场面。这一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如何实现的呢?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津一小共有约2300余名学生,学校周边居民楼密集,人流量大。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学校联合教师、安保人员、家长志愿者和交警等多方力量,共同组建了护学岗队伍。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每天上下学时段,护学岗队伍准时到岗,各司其职。教师们负责引导学生有序进出校门,避免拥挤;安保人员则负责维护校门口的秩序,确保安全;家长志愿者则协助教师引导学生过马路,提供必要的帮助;交警则负责疏导交通,确保校门口的道路畅通无阻。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交警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与合作,采取了更加细致和创新的措施。特别是在廊桥处,交警部门实施了单向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双向车流在此处的交汇,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在单向交通管制期间,交警部门增派了警力,设置了明显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指引车辆按照指定方向行驶。学校也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居民和商户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共同努力,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更加安全、有序的环境。

错时上下学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小学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小学位于五津北路70号,与新津区第一幼儿园共用同一校门出入,校门前15米即为交通繁忙的五津北路主干道。针对长期以来上下学时段出现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问题,学校与交警十四分局等部门共同探索并成功实施了错时上下学策略,有效缓解了校门口的交通压力。

“特别是早上7:40至9:10的上学高峰,有不少送孩子上学或入幼儿园的私家车在五津北路主干道短暂停留,造成主干道汽车通行拥堵,下雨天私家车增多,拥堵现象更为突出。相比上学,放学路上的拥堵其实更棘手。”交警十四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放学时段家长要提前到校等孩子,最早的提前一个小时就来了,放学这一时段学生、家长总人数超过6000人。校门处接送孩子的私家车约300辆停在主干道,约1000辆左右的电瓶车和自行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或商铺门前路上,从而造成拥堵。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为了缓解这一难题,新津区实验小学决定实施错时上学、放学策略。

在上学时段,学校按照年级划分不同的入校时间。同时,交警部门对私家车进行规范管理,要求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在主干道短暂停留不超过3分钟,即停即走。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放学时段,学校则实行错时错位放学制度。前校门放学班级为一、五、六年级,第二通道放学班级为二、三、四年级,每个年级放学时间间隔10分钟。

为了确保放学秩序井然,学校还联合老师、安保人员、家长共同组建护学岗小组,负责放学时段的组织、秩序维护,引导家长规范停车。此外,学校还在校门口附近的两个公交站台安排职工,组织学生文明候车、乘车。

公交专线、家长护学岗

错时上下学

……

在共同努力下

曾经的交通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学生们能够安全、顺畅地进出校园

校门口变得安静有序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
这样接娃儿!新津家长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