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作者:红色文化网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收到一些留言来信,有批评,有规劝,也有责骂。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我理解这些网友朋友的用心,诚无意得罪诸君。如果我文章中视频中哪些话使您感到不愉快,首先应该检讨的是我。

如下一些认识,不对的,还请大家批评。

①这些来信让我感到震惊,一个落马的官员有这么多的人为他说话,可见他一定是做了很多让老百姓感到满意的事情,才会有今天这个结果。谢谢你们告诉我这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事实。

②中纪委和国家监委拿下这个干部,并没有披露具体的事实,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朱书记落马,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③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改变南阳的面貌,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老百姓看不着也不知道?如果只有第一种可能,那就是组织上处理错了;如果第二种可能也存在,完全可以解释今天舆论对他的两种反应。

④指控我落井下石,这可能冤枉我了,在朱书记风头正劲的时候,我曾有三次批评他,都是因为具体的事情。否则也就不存在他动员了很多关系,专程跑北京,拉上许多熟面孔,请我吃饭,要我闭嘴了。

⑤我赞成临江钓月讲的,功是功,过是过,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发展中国高铁的贡献,比朱是西可能还要大一些,还不是照样落马了,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们现在还不时兴将功补过。

⑥总督燕淳风说我不了解朱书记,没有资格评论。应该到南阳去了解一下老百姓对朱书记的评价。谢谢您的叮咛和嘱咐,我暂时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我注意到了包括您在内的一些人对朱书记的正面评价,我同样看到了中纪委国家监委对他的处理决定。

⑦我只陈述了朱书记派人到北京来捂我嘴的事实,并没有说,也不认为,捂我嘴是导致他落马的原因。

⑧城市面貌、城市形象的改变与一把手的关系的确比较大,相信诸位陈述的事实,理解你们改变家乡面貌的急切心情,但朱是西同志同时存在腐败或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可能的,一码归一码,不能一概而论。

⑨朱是西同志调换过很多工作,他究竟是在哪个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犯了错误,现在我们并不清楚。假如问题出现在驻马店而非南阳,假如他在南阳工作,非但没有瑕疵,而且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必须充分肯定的,那怎么办?我们也只能说可惜了。

司马南:听说有人要为朱是西送万民伞?

一个奇怪的发现:几乎所有留言歌颂朱是西,表扬朱是西的人,均自称南阳人,或听南阳人自述朱是西是个好干部。

今年是朱是西到南阳工作第三个年头,此种现象或许证明了朱这三年在南阳工作,确实成绩有目共睹,老百姓有获得感,认同他的工作。然而,已经这把年纪了,工作过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不见南阳以外的,例如驻马店或其他的一些地方的读者,来为其鸣不平?朱是西在其他的地方工作怎么样?三年来工作有成绩,得到部分南阳百姓的称颂,是否标志着三年来他没有其他的问题?三年来没有其他的问题,是否就此推论出三年之前他的工作中、生活中也没有问题,经得起组织的审查?

看得出来,有人共情能力特别强,对朱书记有强烈同情,对司马南有强烈憎恶,故此甚至主张把司马南抓进去,把朱书记放出来……

如果有证据证明司马南该抓进去,朱书记该放出来,你说的是对的,你有你表达意见的权利,中纪委国家监委有依法依规办事的权力,情绪不能代替证据,万民伞情结无法改变事情的性质。

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旧时百姓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有赠送伞的传统。其伞之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到了清代,这个习俗被大大发扬了,地方官离任,这个地方的绅士商人(注意,都是地方有头有脸的,而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都得表示一点挽留的意思,后来弄成了盛炽的形式主义,每每声势浩大送“万民伞”,意思是这个父母官,像伞一样遮蔽着一方的老百姓,送的伞越多,这个官越有面子,于是面子工程愈演愈烈,流于滥俗。

这里当然不排除确有好官清官实行德政被人民怀念,当这个官被撤职或者降职的时候,人民感念其德行送万民伞,甚至拦轿,这是好官清官的功德使然,尤是人民有情有义的表现。

我由衷地相信,那些对朱是西表示留恋,彰颂其政绩的读者都是真心实意的,甚至是从官与官的对比中发现朱是西办了好事,好官难得。我理解你们的感情,绝无意拂逆你们的感情,然余继登有言:“人所见不同,若有拂逆,不可加罪。”我的这个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诸位的认同。

部分人印象中的好官清官,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官,与违反党纪政纪乃至违反国家法律,是否绝对不兼容?

(2024年5月14日晚,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5月15日早晨菜市场买菜,又追加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