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作者:吉林警事

初夏时节

风暖昼长,满目青翠

在临江市五味子种植田地里

村民们育苗、打药、施肥……

一派繁忙景象

临江市公安局

苇沙河边境派出所

民警走进田间地头

与群众一起聊农忙、话安全

将一颗颗“平安”种子

播撒进群众的“心田”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临江市公安局苇沙河边境派出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围绕平安乡村建设,紧密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采取“登门入‘群’”“联建联评”“警民畅谈”的新形式,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绘就大山里的最美风“警”。

登门入“群” 宣传防范“更深一步”

“张大娘,小孩的身份证到了,下片走访时给您送过去。”“各位乡亲,警惕近期多发的百万保障服务诈骗,无法判断时请及时联系我。”5月7日清晨,民警在白马浪村警民微信群通知村民领取身份证,并进行反诈预警。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苇沙河边境派出所按照“一群一警”的原则,组建警民微信联系群6个,通过“织微密网、勤微宣传、快微回应、约微服务”的“四微”警务工作模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接受警务咨询,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该所还创建“流动户籍室”,组织民警走进辖区各村屯,上门帮助行动不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将“被动警务”变为“主动警务”,进一步延伸基层服务触角。

联建联评 治理水平“提升一步”

村民老宋因翻新房屋在施工作业时,毁坏了张大哥家的院墙,双方就修缮院墙引发纠纷,各不相让,在邻里间产生不良影响。民警与村干部多次登门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成一致意见,老宋将张大哥家的院墙修缮一新。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苇沙河边境派出所牵头搭建警、村、企联动平台,与苇沙河镇5个村委会、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通过“支部联建、理论联学、活动联办”的“三联共建”党建新模式,积极融入村、企党支部工作。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来,警务与政务相融合,共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警民畅谈 警民关系“贴近一步”

“早晚温差变化较大,要注意增添衣物。”“老贺家的房顶漏雨问题解决了吗?”“五味子进入打药施肥期,大家白天下地干活时把家里门窗锁好防止家中丢失钱物。”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这是苇沙河边境派出所民警开启“一个圆桌+几排板凳”的 “警民畅谈”活动场景。茶余饭后,民警与村民们围坐一起唠上几句,了解他们的近况,并对近期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回访。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提升了矛盾纠纷的闭环化解质效,更在家长里短中加深了警民鱼水情。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警地融合 警民融合】乡村“微警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为了把更多的警务服务和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近年来,苇沙河边境派出所采用“田间警务”“团结夜话”“围炉警务”等模式,引导民警在“身入”实际、“心至”群众中了解百姓期盼、掌握基层实情,让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推进警民共建、平安共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