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药反腐持续发力 上市药企挖掘增长新动能

作者:江苏经济报

近日,有消息称,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运营官兼高级副总裁尹品耀等5位公司前高管,从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初,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纪委监委部门带走调查。截至目前,云南白药方面未对相关情况作出正面回应,但是“贪腐窝案”被曝后两天时间内,云南白药市值蒸发超60亿元。

从去年开始刮起的医药反腐风暴一直持续至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官方通报被查的药企高管已超过14人。过去一个月,就有包括海正药业、上海医药、国药集团等知名药企高管遭调查。面对高压态势,不少药企“大砍”销售费用,泰州医药高新区某药企高管表示,调整和优化营销模式已是公司头等大事。随着传统销售模式被颠覆,药企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AI+”和“出海”正成为业内新风尚。

医药反腐持续发力 上市药企挖掘增长新动能

销售费用大幅缩减

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合计494家。剔除未披露财报和新上市企业,记者统计了487家上市药企2023年销售费用情况。财报显示,487家上市药企2023年销售费用为3451.91亿元,同比增长1.1%;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3.8%,同比增长0.03%。销售费用超过年净利润仍是普遍现象,超七成上市药企2023年净利润低于销售费用。上海医药以139.02亿元的“天价”销售费用位列第一,也是业内唯一一家销售费用超百亿的公司,其中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占比最高,达64.07亿元。

考虑到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于去年7月开始,记者又梳理了2023年下半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情况。财报显示,2023年下半年,487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合计1721.03亿元,同比减少84.31亿元。上海医药去年下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3.15亿元。业内销售费用规模第二的复星医药也在去年下半年“大砍”市场、学术及品牌推广等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缩减最多的是万泰生物,2023年全年减少16.29亿元。

不过,2023年下半年,依然有252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不减反增。去年全年增加最多的是华润三九,同比增加18.89亿元。从细分行业来看,销售费用过高、研发投入偏低的情况在中药行业更为突出。数据显示,72家中药类上市公司中,2023年有近六成企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六成企业研发投入比低于平均水平,超四成企业的研发费用出现同比下滑。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头部企业,中小上市药企在销售费用使用上更为激进。中药类上市公司中有5家企业2023年销售费用增长超过40%,分别是陇神戎发、片仔癀、ST百灵、佛慈制药和上海凯宝。这些公司除片仔癀外,市值均未突破100亿元。

营销模式开启大变革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下半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总体规模下降,是医药反腐取得重要成果的体现。“在做账的时候,药企会把形形色色的费用算到销售费用里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Sunny告诉记者,销售费用金额、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成本比重、市场推广费占销售费用比重三项指标偏高的药企,发生商业贿赂风险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对药企销售费用情况一直颇为关注,规模过高或将引发调查。5月13日,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深交所关于年报的问询函。针对龙津药业2023年销售费用占当期营收的73.6%,深交所要求其说明市场费用的具体内容,市场费用率是否与现有业务相匹配,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为商业贿赂提供便利的情形。

目前,“控费”已成为不少药企的头等大事。泰州医药高新区多家药企负责人坦言,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收紧了对销售费用的管控,几乎都需要一把手签字。“卡得太严格了,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销售工作。比如销售人员的差旅费现在已经不给报销了,非常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有药企负责人向记者抱怨。从财报上来看,销售费用的降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绩,复星医药2023年的营收同比下滑了5.81%,而在上半年,复星医药营收还处于正增长。不过,上述药企负责人也表示,公司管理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对现有销售模式开启大变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严控销售费用有助于企业增加创新费用,提升行业“内功”。在Sunny看来,医药行业销售费用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国内大部分头部药企的销售费用率,都远远高于国际巨头。国际大药厂通常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并计算,占营收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相比之下,国内药企的销售费用率基本超过30%。”

注重挖掘增长新动能

面对医药反腐持续发力,不少药企已经着手改变“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策略,注重挖掘增长新动能。采访中,多位药企高管表示,“AI+”和“出海”是当前的行业热点。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与科技巨头开展合作,我省也有十几家生物医药企业宣称涉及“AI制药”。另据上市药企财报,药明康德等省内知名药企已布局“AI+”领域。“AI技术有望帮助生物制药产业解决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通过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提升整个行业的景气度。这也是许多传统药企愿意加入的原因。”有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年来,不少药企加速了产品“出海”步伐。5月5日晚间,科兴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获批欧盟GMP认证,海外市场拓展迈出重要的一步。有药企高管表示,虽然国内药企研发的诸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但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仍具备较高的竞争优势,选择如巴西、沙特、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为切入点,是提升国内药企业绩的重要机遇。清华大学药学院创始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表示,这两年,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交易变多,“原来每年只有一两家药企有海外授权交易,现在每年出海的药企有一二十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药反腐势头依然强劲,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高压态势仍将持续。这对于整个医药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更多的药企将走上创新之路,并寻求新的增长点。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