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作者:草竹道人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摘要:

本文深度探讨了20世纪两位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上的革新性思想。文章首先回顾了传统形而上学对语言透明性的理解,随后展示了维特根斯坦通过其语言游戏理论如何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使用的情境性,以及海德格尔如何通过语言作为存在的家概念,强调语言在揭示存在者与世界的根本关联。文中对比了两人对传统语言观念的挑战,以及对真理概念的革新,突显现出的异同。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I. 引言

20世纪,语言哲学在哲学舞台占据着核心地位,成为探讨人类思想、知识、存在与现实关系的重要通道。这一时期,语言不再被视为透明的媒介,而是承载着构造世界与理解的框架。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作为两大哲学巨擘,他们对语言哲学的革新性探索,不仅颠覆了传统语言观念,还对存在论、认知科学、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塑造了20世纪下半叶哲学版图景。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II. 语言哲学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批判

A. 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概述

在西方哲学的悠久历程中,语言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尤其在形而上学探讨中。早期的表象主义传统中,语言被视为现实的直接反映,一种透明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无偏差地观看世界。语言被假定性为现实的被动映照,忽略其主动构造现实的能力,及语言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历史与社会性。这种透明性假设,使得语言成为理所当然,忽略了其在人类经验与世界互动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B.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共同起点

路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尽管哲学路径各异,却在对语言批判上有着共通之处,尤其是对传统透明性的质疑。他们都不约略过份强调语言的透明性,认为语言不单是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参与构建现实的活跃工具。

他们批判传统哲学中语言的表象主义,主张语言本身即是存在方式,是存在论的一部分,而非外在的、中立的工具。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的实践功能,海德格尔则从存在论角度出发,但都强调语言的构造性。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C. 背景与哲学路径

两者哲学背景差异明显,路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分属不同哲学流派,前者现象学,后者则更接近分析哲学,这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分析路径。路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从存在论出发,探讨语言在世界中的作用,语言如何揭示存在,强调在世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则从《哲学研究》中,更多关注语言的社会性与日常语言实践,语言游戏理论,语言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而非理论构造。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背景让他关注语言的社会实践,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则让他深入探讨语言的存在论。这些哲学背景与流派的差异,使得他们对语言的探讨路径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补充,共同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III.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

A. 《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研究》的转变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理解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转型,从《逻辑哲学论》的逻辑形式主义追求,到《哲学研究》中对语言的日常使用关注。早期,他尝试通过逻辑形式化语言以捕捉思想的本质,但逐渐意识到语言的复杂性与生活的密切交织。《哲学研究》中,他放弃了寻找固定规则或本质定义语言的企图,转而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这标志着他语言哲学的巨大转向。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B. 语言游戏理论

语言游戏理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核心概念,他将语言比作一系列“游戏”,每个游戏有自己的规则,却无固定定义,规则由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中共同理解。这表明语言不单是静态符号对应,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灵活变化的活动,依赖于共享的社会实践。游戏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意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社会互动与交流中产生,每个游戏是独特的语言活动,体现情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C. 生活形式的概念

“生活形式”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是理解语言与实践的更广泛框架,生活形式构成交际的基础。它是指构成特定文化、社会生活背景中共享的实践方式,如习俗、惯例,它们潜移默会话理解语言的背景。生活形式为语言游戏提供了舞台,使游戏规则被理解,语言在其中得到意义。生活形式不是静态结构,而是动态的,随生活实践变化。

在哲学中,生活形式揭示语言理解的深度,它不只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理解,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是生活形式的表现,这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占有核心地位。生活形式的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生活形式与实践性,揭示语言的动态本质,而非静止的逻辑结构。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IV.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

A. 存在与语言的关系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语言被置于存在论的核心,他不单是传达工具,更是存在方式。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在世存在”(Existenz in der Welt-sein)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附加,是人类存在状态的直接表达。语言不仅仅是描述世界,而是世界与人类存在状态的揭示,它如何存在,是存在者与世界关联的桥梁,通过语言,我们理解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B. 语言作为存在的家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中,语言被比喻为“存在的家”,强调其在人类存在中的基础性。语言不是简单的符号系统,而是构成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存在者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语言作为家,是存在者居住的地方,是存在者理解、行动的环境,是存在者对世界的理解与行动的先验前设。语言的家,不是外在存在者居住的物理空间,而是理解、解释与参与世界的框架,它构成了我们的存在基础,是存在者如何在世的条件。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C. 真理观(aletheia)的发生

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letheia),不同于传统的对应论,他不视真理为陈述与事实的符合,而是揭示。真理在语言中发生,是存在的揭示,是存在者的揭示。真理观(aletheia)是存在的真理事件,不是静态的判断而是动态揭示的过程,真理是存在者在世中的显现。

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强调,语言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存在揭示,真理在语言的使用中发生,是存在者在世的揭示,揭示存在。真理是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是揭示,不是静态对应,而是在世存在者在语言中发生的揭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是语言哲学的创新,强调语言的动态性,真理是存在揭示,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语言在世的揭示,是真理发生的场所。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V. 比较与差异分析

A. 语言的边界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与海德格尔的语言作为家在理解语言的界限上,展现了截然不同的视角。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概念强调语言的多元性与情境性,认为语言是在特定语境中的灵活规则游戏,无固定不变的边界,突出了语言的动态性和实践的多样性。

而海德格尔的“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则更侧重于语言在人类存在的根本性,视语言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存在者在世的条件,揭示存在者与世界的关联。语言家是存在者存在之家,是无边界的,但却是存在者存在之必需。两者都反对语言的透明性,但维特根斯坦强调游戏的多样性与海德格尔强调存在的基础性。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B. 理论与实践的交织

在理论突破上,两者都挑战传统语言透明性,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游戏的角度,关注语言的实践,强调语言在使用与生活中的多变,突破传统哲学的静态语言理论。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强调语言作为存在方式,突破传统哲学对语言的表象主义,将语言视为存在揭示存在。

在实践上,维特根斯坦更注重语言的日常实践,如日常对话、约定俗成规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而海德格尔更关注语言在揭示存在者存在上的实践,如真理的揭示。两者的理论实践都突破传统,但侧重点不同,维特根斯坦更社会实践,海德格尔更存在实践。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C.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在反对形而上学上,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虽都对传统语言形而上学提出质疑,但侧重点各异。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静态,认为语言的透明性,强调语言的动态性与实践性,通过生活实践突破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则从存在论出发,语言是存在者存在方式,批判形而上学的表象主义,强调语言的揭示存在,存在与世界的关联,真理的揭示。两者的革新传统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更注重实践的形而上学的动态性,海德格尔注重存在论的形而上学的超越。两者在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对真理的革新,维特根斯坦强调实践中的真理,海德格尔强调存在的真理揭示,两者都在形而上学的批判中,对真理的革新有独特的理解与贡献。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VI. 结语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两人在20世纪哲学领域内的核心贡献与差异性。维特根斯坦以语言游戏理论打破了传统语言的透明性,强调语言的社会性与实践性,揭示了语言的动态本质,为分析哲学提供了新视角。

海德格尔则从存在论角度,提出语言为存在的家,强调语言是人类存在方式,揭示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与真理的革新。两者在语言哲学史上都占据重要位置,维特根斯坦在语言的实践性与海德格尔在存在的揭示性,都对语言哲学有深远影响。

语言的界限与存在: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之比较研究

论文作者:芦熙霖

参考文献:

《逻辑哲学论》

《哲学研究》

声明:本人账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图文、论文、音视频等)自发布之日72小时后可任意转载或引用,无需告知本人。如需约稿,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