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内豆市触底反弹 东北为何依然清淡?

作者:粮油市场报

特约分析师刘从新

关内豆市经过持续下跌,蛋白企业大量采购“二等”豆源,明显支撑底部行情,收购价格触底反弹。受关内行情影响,东北产区豆源流通明显受挫,但全面展开的春种使得收购进入半休市状态。

华南地区的降雨经过短暂的间歇,上周末新一轮强降雨再次登场。高温高湿的环境或进一步抑制豆制品消耗,但受持续性的灾害侵袭,部分地区蔬菜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毁,或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内增加豆源转化。

关内豆市经历持续下跌后,蛋白企业对“二等”豆源的大量采购,明显支撑底部行情,优等级商品豆流入终端市场的价格大幅低于东北同类豆源,各地市场经营商已放弃观望。自去年新季大豆上市以来,从未出现这样的快节奏流通景象,使得各产区现收货源失去库存,收购价格触底反弹。受关内行情影响,东北产区豆源流通明显受挫,但全面展开的春种使得收购进入半休市状态,加上基层豆源余量甚微,贸易商对优等级商品豆后市仍持看涨心理。

外盘对巴西产区洪灾的炒作已偃旗息鼓,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对豆市的利空明显放大。国内各类储备大豆拍卖专场一轮接一轮,近期内、外盘面将失去提振源,其弱势格局或给现货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南北豆市欲出现明显的涨幅依然有较大阻力。

价格跌势不同寻常

关内豆市触底反弹

自3月下旬至5月初,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关内豆区的苏、鲁、豫、皖商品“杂花豆”主流价格由5200~5300元/吨跌至4700~4800元/吨,而“二等”豆源跌幅高达700~800元/吨,直至蛋白企业大量采购,才使得跌势得到控制。商品大豆流入终端市场大幅低于同类东北豆价格,令许多豆制品企业倾向于对关内豆源的转化,各地终端市场经营商跟随其后,上周蛋白豆和商品豆流通全面加快,现货库存得到有效释放。随着夏收日益临近,豆农已不再惜售,而收购量已低于外发量,当前蛋白豆受入厂价格制约而企稳,优等级商品豆收购价格触底后小幅反弹。

本周起,长江流域的夏收陆续展开,皖南安庆地区的余豆为腾仓已出现抛售行为,正常年份能作商品的豆源也向蛋白企业售卖,当地净散粮装车价仅4260~4320元/吨,商品豆占比下降。当前湖北产区“杂花豆”余量仍较大,石首、公安、监利、仙桃等地许多高价库存货源仍不愿接受过大亏损,5600~5700元/吨的报价市场很难接受。而江汉平原的天门、钟祥、沙洋、京山等地现收“杂花豆”报价虽在5400~5600元/吨,与苏、鲁、豫、皖的价差较大,流通量较低。部分区域的“冀豆12”装车价已出现5800~5900元/吨,而这类豆源大多来自下基层收购的商户库存,初期毛粮入仓价6200~6400元/吨,如今网点收购价已跌至5300~5360元/吨,且对质量要求苛刻。由于夏收已陆续开启,本周大豆收购市场将陆续转向清淡,湖北产区的豆源将继续后移,预计新豆上市仍有一定数量待转化。

安徽、河南、山东豆区“五一”过后,各地蛋白豆流通加快,产后散装净粮上车价多在4300~4400元/吨,企业入厂价4680~4700元/吨基本稳定,给产区下跌行情提供明显支撑。各产区普通筛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4500~4640元/吨,双比重筛粮以4700~4800元/吨占主流,精选豆和部分手工豆已跌至4840~4900元/吨,流入终端大幅低于同等蛋白含量的东北豆100~200元/吨,企业和销区经营主体的倾向性选择,经过上周的快速转化,各区域收购主体库存锐减,除种子公司待转商和赌市豆源外,现收货源已出现车等货现象,各地收购主体将收购价格上调40~60元/吨。值得说明的是,市场流通加快并非消费转旺,是因其价格低至被市场接受,不过小幅反弹可以,一旦上涨过快,与东北豆的价差收窄,终端可能暂缓增补。

江苏豆区“大乳白”“黑脐王”类优等级商品豆装车价6060~6100元/吨,比上周上调20~40元/吨;蛋白含量43%以上且感观较好的“杂花豆”主流装车价5160~5240元/吨,上涨40~60元/吨;一些“泥花”偏重、略带“红眼”的均被当作“二等”豆收购,散粮装车价4300~4400元/吨。至上周末,各区域收购量均出现下降。

豫、皖、苏、鲁距夏收时间日益临近,经历本轮快节奏流通,压力明显释放,小幅反弹后部分豆农依然有“再等等”的心理。随着上货量减少,部分收购商对质量把控稍有松懈,5月初略有瑕疵被列为“二等”的豆源开始作商品豆混收。建议各产区收购商继续严格把控质量,切勿盲目提价收购,本周中后期终端市场的补库节奏将会放缓,即将开启新的待转化周期。

国储拍卖节奏加快

东北购销价稳量减

东北产区春种进入高潮,收购市场呈“半休市”状态,贸易商持有的大多是40%以上蛋白含量不同等级的商品豆,由于基层豆源见底,贸易商对未来的行情有看涨心理,但近期受关内行情抑制,流通明显减量。国储自上周起利用不同形式启动拍卖,虽然全部流拍,但本周一轮接一轮的拍卖专场,底价是决定成交结果的关键。

上周,国储竞价采购和单向拍卖以及进口大豆拍卖以全部流拍而告终,充分说明市场对其底价的不认同,本周采购和拍卖节奏明显加快。5月13日以竞价形式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计划采购2.48万吨产于2023年的大豆;5月14日投拍产于2020年、2021年的陈豆1.3296万吨,标的分布于牡丹江市和鸡西市,上周该批次豆源拍卖以底价4500元/吨流拍。

5月16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计划拍卖进口大豆51.5万吨,生产年限为2024年、2022年、2021年,涉及福建、河北、广西、湖南、山东、四川、湖北,辽宁、天津。上周的拍卖专场正值外盘热炒巴西洪涝灾情,3940~3950元/吨的拍卖底价却全部流拍;本轮拍卖在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大豆利空消息放大之后,其底价调整将决定本轮拍卖成交的结果。

受春种和即将到来的春管影响,东北产区大豆现货收购几近休市,但贸易商均持有一定量的商品豆源,基层余粮见底是持豆主体对未来豆市看涨的理由,而关内低价豆受市场青睐,加之未来国储持续拍卖或多或少会影响市场看涨情绪。本周黑河口岸俄罗斯大豆有增量到港的迹象,而东宁口岸通过陆路运输一直供应不断,对东北豆现货释放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东北普通类商品大豆近期仍以趋稳态势运行,部分高蛋白品种在未来会出现小幅上涨。

黑龙江产区绥化、嫩江、宝清、佳木斯、建三江等地,因先期豆源进入终端的数量较大,这些区域的贸易商看涨心理比中西部地区和吉林、内蒙古的主体偏强。当前40%~40.5%蛋白含量的塔选商品豆装车价仍徘徊在4540~4640元/吨之间;41%~42%蛋白含量的塔选豆以4760~4860元/吨占主流;42.5%~43%蛋白含量的塔选商品豆装车价多在4900~5100元/吨范围;部分44%以上蛋白含量的优等级塔选豆装车报价在5200~5300元/吨之间。总体上来看,各类豆源流通虽弱,但价格明显趋于稳定,同等品质的豆源报价已不像前期那样悬殊。

外部失去提振因素

未来豆市“稳”占主导

华南大范围降雨天气经过短暂停歇,新一轮接踵而至,高温高湿的环境使得豆制品保质期缩短,但部分受灾地区的蔬菜水毁,未来或对豆制品转化有利;终端市场经营主体的豆制品常态需求淡季日益显现,受进口大豆分销价短暂上涨影响,加之关内大豆价跌入谷底,沉不住气的主体开始适度增仓。终端市场主体集中到关内采购,令关内豆市主流行情企稳,但市场将面临新的转化周期,加上美农业部供需报告利空,本周不仅外盘弱势调整,连盘豆一同样缺乏利好因素。

受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洪灾影响,外盘的热炒“昙花一现”,而国内各港口美湾大豆净粮分销价曾一度报至4470元/吨,前期为4260~4300元/吨,食品市场在国产南北大豆现行价格影响下均明显缺乏替代优势,其过快的上涨助推市场倾向于关内豆补给。

本周,随着黑河口岸“开关”,俄罗斯大豆入港量增加,对市场的释放将等量减少国内豆源的消耗。由于进入俄罗斯境内采购的主体大多是行业人员,对国内的豆质和价格有全面了解,入关的质量、价格优势均将得以体现。

随着国储豆源投拍节奏加快,初期的流拍是在观察市场的承受度,未来拍卖底价肯定会进行调整。现货质量虽占优势,而陈豆价格在占优势后也影响现货释放,同时价格也会受抑。国内豆市现行趋势仍将以稳为主,短期欲出现明显上涨仍有较大阻力。建议产销区主体理性看待后市,不宜盲目认为豆源少了价格就能涨了,持续关注随时出现的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