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理决定了欧洲的历史

作者:读者报

为什么说学习历史一定要熟悉地理,因为历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发生在某个特定地点的具体事件,特定地点的特定地形对事件本身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先拿中国历史来举例子。

汉代贾谊的政论名作《过秦论》开头就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什么叫崤函之固?“崤”为崤山,“函”为函谷关。崤山为秦岭东段支脉,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洛宁县西北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春秋时期,晋军

曾在此伏击归国的秦军,使其全军覆没。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崤山与函谷关因为地理位置接近,同为扼守中原至关中的险隘,自古以来“崤函”并称,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

只有知道“崤函之固”指的是什么,才能深刻地理解秦国所拥有的战略优势,也才能明白当年秦晋大战时,晋军为何能在这里伏击全歼东征归国的秦军。而崤函古道又为什么被称为兵家绝地?因为要从这里经过,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很容易被敌人伏击而导致全军覆灭。史书上常说“山东六国”?所谓“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半岛,而是指崤山以东的国家。

那些与战争有关的地点,更是历史爱好者应该了解的,长平之战在哪里?为什么赵括会陷入绝地?背水一战又在哪里?韩信是如何在最不利的地形中击败了赵军,而赵军为什么会放弃本该属于他们的地形优势?

你看,如果不懂地理知识,讲历史就成了纸上谈兵。

欧洲的历史,是不是也跟欧洲的地理密切相关呢?当然!而且关系重大。欧洲的地理形势支离破碎,正因为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才使统一欧洲难上加难。可以说,不存在拿下一个重要关隘就势如破竹的情况。想要统一欧洲,就要一个城堡一个城堡地去攻取,而攻取一个城堡可能要花上一百年的时间。等好不容易攻下来,发现下一个更难攻克。因此,统一欧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以平原地形为主的法兰西,才更容易被一个王朝所统治。请注意,法兰西南部的山区,也很难征服。理解哈布斯堡王室用联姻来扩大地盘了吗?如果不是靠联姻而是靠打仗,再给他们一千年也未必搞得定中欧呢!

欧洲的封建制度能够保持那么久远,不能说与这样的地理环境无关。现在,我们就简单地描述一下欧洲的地理:

横亘在法意之间的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雄伟的山脉,从上到下,四季分明,山顶被白雪覆盖,而山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它从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伸到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欧洲腹地被它分割成了中西欧与南欧,这在后面讲述欧洲历史时会被反复提及。法国和西班牙又被比利牛斯山脉所分割。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也被数条山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后来穆斯林占据西班牙的时候,基督教小国们就是依靠这些山脉挡住了穆斯林的进攻,最终成功将穆斯林势力驱逐出半岛。

意大利是一个半岛国家,这个半岛名叫亚平宁半岛,它像一只脚孤零零地伸向地中海,脚上还有一个“足球”西西里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军队进攻意大利,就首先从西西里岛登陆。西西里岛东岸,也是古希腊人移民建立的王国锡拉库扎的所在地。

再往东看就是古代的大希腊地区了,当时,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是一个文化区域的名字。大希腊地区有一大半是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这个半岛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为什么会被称为火药桶,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在后面的篇幅中介绍的。

继续向东看去,我们看到了富饶的小亚细亚,这里现在是土耳其的领土。土耳其掌握着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土耳其海峡,将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牢牢锁在黑海里。俄罗斯的核心部分位于欧洲,它南下的海上通道正好被土耳其堵住。知道这点,我们也就能部分理解为什么俄土矛盾如此尖锐了。

再向北看是波罗的海,越过波罗的海,我们就看到了现在北欧的三个国家,也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芬兰、瑞典和挪威。别小看这里,当地的维京人曾经是整个欧洲的梦魇;而近代历史上的瑞典,也是欧洲的超级强国,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大杀四方,还追着俄罗斯打了半个欧洲。

顺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下看,我们看到了一片低洼之地,所谓的“低地国家”就在这里。这三个国家分别是丹麦、荷兰和比利时。它们分别位于不列颠岛对岸,德国的北方和西方,因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很容易遭受攻击。这里一旦发生战争就必然引发欧洲大战,因为低地三国是欧洲的“不征之地”,谁也不许碰,谁碰这里就意味着要对付英国,不管其他国家如何反应,英国必定要出手。

比利时和荷兰的东边是德国,南边则是欧洲最丰饶的法国大平原。法国在欧洲历史上,当了一千年的强国不凭别的,就凭它在农业时代拥有最富饶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法国在中世纪的敌人,是位于欧洲腹地的神圣罗马帝国;到了近代,这个角色由德国扮

演,原因没别的,两大强国挨得太近了。中欧如果都是小国就没什么大事,一旦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整个欧洲的均势就会被打破,引发严重后果。

欧洲大陆之外,还有一个岛在虎视眈眈,那就是被英吉利海峡隔开的大不列颠岛。大不列颠岛一直在离岸观望,谁在欧洲坐大,它就去支持坐大者的敌人。一个统一的欧洲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奉行离岸平衡战略的英国,被称为欧洲大陆的“搅屎棍”。正是这样的地缘优势,让大不列颠岛上的英国人可以用欧洲大陆人的血去制衡欧洲大陆的强国,他们只需要付出一点海外殖民地的资源就够了。

可惜到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却昏头昏脑地参加了欧洲大陆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表面上看是战胜国,但它失去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那么英国到底在历史上做对了什么,又在二战中做错了什么?英国人不应该在欧洲耗费太多的精力,大海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他们可以不要欧陆的土地,但必须掌握与欧洲紧密相关的要道,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曾经拼尽全力也要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中间的马耳他收入囊中。(摘自《欧洲四千年》凤来仪/著 孔学堂书局/出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