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保荐机构华西证券牵累,注册阶段的佳驰科技IPO中止

作者:钛媒体APP
被保荐机构华西证券牵累,注册阶段的佳驰科技IPO中止

(图片系AI生成)

悬在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驰科技”)头顶的“剑”,还是落下了。

5月14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佳驰科技聘请的保荐人被中国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根据相关规定,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这里的保荐人即是华西证券(002926.SZ),其因金通灵造假案遭江苏证监局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

(来源:上交所官网)

钛媒体APP注意到,佳驰科技的IPO之路可谓坎坷,自2022年6月首次披露招股书以来,已经第二次中止审核。如今临门一脚,却遭保荐机构拖累,何时能上市还是未知数。

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

早在今年4月12日晚间,华西证券就曾公告收到江苏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因其在执行金通灵(300091.SZ)2019年定增保荐项目过程中存在尽职调查工作涉嫌未勤勉尽责等多起问题,拟对其采取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的监管措施,暂停期间自2024年4月28日至10月27日。同时,华西证券的项目持续督导保代郑义、陈庆龄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保代刘静芳、张然2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金通灵连续六年财务造假,2017年-2022年,金通灵虚增或虚减利润金额分别占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润总额的103.06%、133.10%、31.35%、101.55%、5774.38%、和11.83%。

涉及金灵通保荐督导业务,被处罚的不止华西证券一家券商,但华西证券是被处罚最严重的一家。光大证券及公司财务顾问主办人员周平、王世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国海证券及项目持续督导保代林举、唐彬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东吴证券及项目负责人王秋鸣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

另外,江苏证监局还发布了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书,大华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并处以3443.40万元罚款。

实际上,华西证券在金通灵项目上的保荐未尽责只是其投行业务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华西证券投行业务频领罚单。比如,去年9月1日,证监会就对公司做出行政监管措施决定,因公司存在内控独立性不足、质控现场检查力度不足,且部分投行项目聘请第三方为严格履行合规审查等问题,对公司采取责任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投行业务和质控部分分管高管、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采取出局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

日前,华西证券相关负责人在回复钛媒体APP时表示:“之前确实因为相关的问题遭监管问责,所以公司非常重视,不管是从制度流程上还是员工培训上,最近一两年都在进行整改。被监管的代价比较大,但公司会切实整改,加强锻炼内功。”

被牵累的佳驰科技

佳驰科技于2022年6月申报IPO,同年9月30日财务资料过期,曾中止发行审核;到2022年底更新财务资料,恢复排队;2023年6月19日上会通过;2024年3月22日走到提交注册环节。但目前,却因华西证券拖累,中止发行注册程序。

被保荐机构华西证券牵累,注册阶段的佳驰科技IPO中止

(佳驰科技IPO进程,来源:上交所官网)

实际上,早在佳驰科技之前,华西证券保荐的四川众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终止发行上市审核。根据深交所官网,前者已问询,于4月26日终止;后者则在2022年7月27日过会,但也于今年5月2日终止。但二者给出的原因均是“因发行人、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且两家公司此前的财务数据均已过期。

当然,中介机构被处罚或调查而牵累拟IPO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鲜见。比如:2020年7月,中望软件(688083.SH)因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广发证券拖累而中止IPO,后者因康美药业造假案而被广东证监局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等监管措施。后中望软件变更保荐机构为华泰证券,于2021年3月11日上市。

无独有偶,尚品宅配(300616.SZ)此前的定增则两次中止,2022年1月因聘请的律所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中止项目,1个月后恢复审核;但同年8月又因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被立案调查而中止审核,之后再恢复;直到今年年初,公司才完成该项定增,但该公司并未更换律所和保荐机构。

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今年新修订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如果IPO企业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或者接管等措施,尚未解除,那么要中止发行上市审核。中止后IPO企业可选择是否更换中介机构。如果更换,更换后的保荐人或者证券服务机构应当自中止审核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重新出具相关文件,并对原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进行复核,出具复核意见,对差异情况作出说明。如果不更换,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向交易所出具复核报告。

这意味着,摆在佳驰科技面前的也就只有这两条路。不过,钛媒体APP致电佳驰科技证券部,公司回复称,“暂时未接到相关安排的通知。”此前钛媒体APP向上述的华西证券相关负责人询问相关问题时,其表示,“正在与客户进行沟通。”

不管是更换保荐机构还是继续与华西证券合作,佳驰科技的IPO进程明显已经被拉长了。

IPO战线越长,变数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军工配套企业,佳驰科技虽业绩连年增长,但也存在不少风险点。换句话说,IPO拖得越长,变数更多。

佳驰科技于2008年7月18日成立,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提供商,主要产品为应用于国防领域的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9亿元、5.30亿元、7.69亿元和9.81亿元,最近三年增速分别为89.90%、45.04%、27.55%;各期归母净利润为-1369.07万元、3.16亿元、4.84亿元和5.64亿元,最近三年增速为2404.58%、53.43%、16.45%。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尤其2023年,佳驰科技列出的同行中,多数公司业绩已出现下滑。

同时,公司还存在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2021年-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账面余额分别为35472.40万元、67791.11万元和98418.29万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6.91%、88.16%和100.34%,2021年以来应收款项占营收的比例持续增加,周转速度持续下降。

另外,此前钛媒体文章《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中提到,作为“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典范,公司研发费用率却低于同行。

2020年-2022年,佳驰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33.46万元、3278.64万元、4405.33万元,研发费用率为7.64%、6.18%、5.73%,而行业均值为8.85%、7.70%、6.49%。直到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猛增至8686.41万元,研发费用率达到8.86%,才首次超过了同期行业均值的8.29%。(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