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保薦機構華西證券牽累,注冊階段的佳馳科技IPO中止

作者:钛媒體APP
被保薦機構華西證券牽累,注冊階段的佳馳科技IPO中止

(圖檔系AI生成)

懸在成都佳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馳科技”)頭頂的“劍”,還是落下了。

5月14日,上交所釋出公告稱,佳馳科技聘請的保薦人被中國證監會采取限制業務活動的監管措施,根據相關規定,中止其發行注冊程式。這裡的保薦人即是華西證券(002926.SZ),其因金通靈造假案遭江蘇證監局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

(來源:上交所官網)

钛媒體APP注意到,佳馳科技的IPO之路可謂坎坷,自2022年6月首次披露招股書以來,已經第二次中止稽核。如今臨門一腳,卻遭保薦機構拖累,何時能上市還是未知數。

華西證券被暫停保薦資格6個月

早在今年4月12日晚間,華西證券就曾公告收到江蘇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因其在執行金通靈(300091.SZ)2019年定增保薦項目過程中存在盡職調查工作涉嫌未勤勉盡責等多起問題,拟對其采取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的監管措施,暫停期間自2024年4月28日至10月27日。同時,華西證券的項目持續督導保代鄭義、陳慶齡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保代劉靜芳、張然2年内不得擔任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相關職務或者實際履行上述職務。

公開資訊顯示,金通靈連續六年财務造假,2017年-2022年,金通靈虛增或虛減利潤金額分别占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潤總額的103.06%、133.10%、31.35%、101.55%、5774.38%、和11.83%。

涉及金靈通保薦督導業務,被處罰的不止華西證券一家券商,但華西證券是被處罰最嚴重的一家。光大證券及公司财務顧問主辦人員周平、王世偉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國海證券及項目持續督導保代林舉、唐彬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東吳證券及項目負責人王秋鳴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

另外,江蘇證監局還釋出了對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政處罰書,大華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沒收業務收入688.68萬元,并處以3443.40萬元罰款。

實際上,華西證券在金通靈項目上的保薦未盡責隻是其投行業務的一個縮影。近些年,華西證券投行業務頻領罰單。比如,去年9月1日,證監會就對公司做出行政監管措施決定,因公司存在内控獨立性不足、質控現場檢查力度不足,且部分投行項目聘請第三方為嚴格履行合規審查等問題,對公司采取責任改正行政監管措施,對公司投行業務和質控部分分管高管、時任質控部門負責人采取出局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

日前,華西證券相關負責人在回複钛媒體APP時表示:“之前确實因為相關的問題遭監管問責,是以公司非常重視,不管是從制度流程上還是員工教育訓練上,最近一兩年都在進行整改。被監管的代價比較大,但公司會切實整改,加強鍛煉内功。”

被牽累的佳馳科技

佳馳科技于2022年6月申報IPO,同年9月30日财務資料過期,曾中止發行稽核;到2022年底更新财務資料,恢複排隊;2023年6月19日上會通過;2024年3月22日走到送出注冊環節。但目前,卻因華西證券拖累,中止發行注冊程式。

被保薦機構華西證券牽累,注冊階段的佳馳科技IPO中止

(佳馳科技IPO程序,來源:上交所官網)

實際上,早在佳馳科技之前,華西證券保薦的四川衆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經終止發行上市稽核。根據深交所官網,前者已問詢,于4月26日終止;後者則在2022年7月27日過會,但也于今年5月2日終止。但二者給出的原因均是“因發行人、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且兩家公司此前的财務資料均已過期。

當然,中介機構被處罰或調查而牽累拟IPO企業或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鮮見。比如:2020年7月,中望軟體(688083.SH)因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廣發證券拖累而中止IPO,後者因康美藥業造假案而被廣東證監局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等監管措施。後中望軟體變更保薦機構為華泰證券,于2021年3月11日上市。

無獨有偶,尚品宅配(300616.SZ)此前的定增則兩次中止,2022年1月因聘請的律所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中止項目,1個月後恢複稽核;但同年8月又因保薦機構招商證券被立案調查而中止稽核,之後再恢複;直到今年年初,公司才完成該項定增,但該公司并未更換律所和保薦機構。

根據上交所和深交所今年新修訂的《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規則》,如果IPO企業的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依法采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停業整頓、指定其他機構托管或者接管等措施,尚未解除,那麼要中止發行上市稽核。中止後IPO企業可選擇是否更換中介機構。如果更換,更換後的保薦人或者證券服務機構應當自中止稽核之日起3個月内完成盡職調查,重新出具相關檔案,并對原證券服務機構出具的檔案進行複核,出具複核意見,對差異情況作出說明。如果不更換,證券服務機構應當及時向交易所出具複核報告。

這意味着,擺在佳馳科技面前的也就隻有這兩條路。不過,钛媒體APP緻電佳馳科技證券部,公司回複稱,“暫時未接到相關安排的通知。”此前钛媒體APP向上述的華西證券相關負責人詢問相關問題時,其表示,“正在與客戶進行溝通。”

不管是更換保薦機構還是繼續與華西證券合作,佳馳科技的IPO程序明顯已經被拉長了。

IPO戰線越長,變數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軍工配套企業,佳馳科技雖業績連年增長,但也存在不少風險點。換句話說,IPO拖得越長,變數更多。

佳馳科技于2008年7月18日成立,是國内主要的電磁功能材料與結構(EMMS)提供商,主要産品為應用于國防領域的隐身功能塗層材料、隐身功能結構件。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3年,公司分别實作營收2.79億元、5.30億元、7.69億元和9.81億元,最近三年增速分别為89.90%、45.04%、27.55%;各期歸母淨利潤為-1369.07萬元、3.16億元、4.84億元和5.64億元,最近三年增速為2404.58%、53.43%、16.45%。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尤其2023年,佳馳科技列出的同行中,多數公司業績已出現下滑。

同時,公司還存在應收賬款高企的問題。2021年-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賬面餘額分别為35472.40萬元、67791.11萬元和98418.29萬元,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别為66.91%、88.16%和100.34%,2021年以來應收款項占營收的比例持續增加,周轉速度持續下降。

另外,此前钛媒體文章《電子科大教授創辦的佳馳科技拟上科創闆,親屬和學生“包圓”關鍵崗位|IPO觀察》中提到,作為“産學研”成果轉化的典範,公司研發費用率卻低于同行。

2020年-2022年,佳馳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别為2133.46萬元、3278.64萬元、4405.33萬元,研發費用率為7.64%、6.18%、5.73%,而行業均值為8.85%、7.70%、6.49%。直到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猛增至8686.41萬元,研發費用率達到8.86%,才首次超過了同期行業均值的8.29%。(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蘇啟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