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作者:陇南西和发布

5月14日,著名艺术家陈佩斯

在兰州出席相关活动时

在著名学者徐兆寿介绍西和麻纸时

充分认可

并表示他前年大概用了一年

西和麻纸传承千年

古老的技艺

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是国家级非遗瑰宝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纸质坚柔,结实耐久

岁月流转

纸上浸润的文墨馨香

丝毫不减

那西和麻纸是

怎么炼成的呢?

西和麻纸全部由纯手工制作而成,从原料采集到纸张成型,泡、蒸、踩、砸、切、抄……整整72道工序,每一步都凝结着手艺人的辛劳。当麻纸晾晒完后最终铺展在桌上,那粗粝却又不失柔韧的纸质,成了西和麻纸特有的触感。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构树皮。

趁日头正好,上山采集麻纸的原材料——构树皮。将构树枝干砍下,剥下树皮,先放至水中浸泡,将适于做纸的纤维软化。

第一次软化过后的构树皮此时已经褪去了鲜嫩,院子里大石炉早已准备就位,把泡好的树皮尽数放到锅中蒸煮。把蒸好的原料清洗干净后再晒干,备料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再把晒干的树皮用水搓揉软化,就可进行锤打的工序了,重重的石锤一起一落不停敲击,树皮也逐渐变得绵软,形成了穰皮,整理好后,切成小块就可以进行淘穰。

到此时锤好的树皮已经纤维帚化,变得十分细软,做纸的纤维已经依稀可见,用水进一步淘洗浸泡,制成纸浆。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制作抄纸帘。

制作好抄纸帘就可以入池捞纸了,抄纸是最考验匠人手艺的时候,纸张的薄厚均匀与否全看这一步。捞出来的纸满是水分,一张一张叠放在一处,再用木板和大石块持续压十个小时以上挤干水分。

接下来,便是揭湿纸,压好的纸张已经流失了绝大部分的水分,从抄纸帘上小心地揭下湿纸,再一张一张贴平在墙壁上进行晾晒,等到纸张完全干燥后,再从墙上揭下来进行裁剪、打捆,成品的西和麻纸便完成了。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成捆的西和麻纸。姜波亮 摄

繁琐的工序过后,成型的西和麻纸自然泛黄,纸张上纤维颗粒的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着千百年前的古朴和粗犷,厚重的历史底蕴从薄薄的纸张上透出。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的“前世今生”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古代麻纸残片。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以黄麻、布头、破履等为主要原料的麻纸诞生,纸张强韧、纤维粗长,在文明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产品。姜波亮 摄

西和的麻纸就是脱胎于这种古老的制纸技艺。

据传西和麻纸的制作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可追溯至西汉,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是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和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西汉水为纽带、以仇池山为中心、以古蜀道为依托,形成以现西高山乡和纸坊镇为门户的麻纸生产之地。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放马滩五号汉墓出土的纸残片。

在西和县附近天水市放马滩文景时期墓葬中发现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古残纸,颜色黄色,纸面平坦光滑,还涂了矿石粉。画有山脉、河流、道路,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纸地图,因此推断出西和麻纸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太阳下晾晒的麻纸。姜波亮 摄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前,朱河、刘河两村麻纸产量非常大,一个家庭工作室一月的产量达到了三万张,生产的纸被送到各地销售,那时出售一沓纸可以获取一些大洋,生意很受欢迎。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房前屋后的构树。

与古代麻纸不同的是,西和麻纸的原材料是构树皮。构树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烟尘,多生于石灰岩山地,速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分布广、易繁殖,在大陆的温带、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其所含的韧皮纤维是造纸的高级原料。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麻纸晾晒。姜波亮 摄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揭下晾晒好的麻纸。姜波亮 摄

西和手工麻纸的制作主要集中在西和县西高山乡刘河村和朱河村,这一带的山林间构树生长茂密,为麻纸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便利,至今这里仍旧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和“千年寿纸”。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麻纸书画作品。姜波亮 摄

西和麻纸耐磨抗损、手感绵滑、纸色古朴,非常适宜于书札书写和书画装裱,近年来,西和麻纸在仿古书画创作方面倍受书画家青睐。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姜波亮 摄

2009年西和麻纸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2017年10月,西和麻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5月,“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和麻纸助力致富走上“快车道”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代代相传的麻纸制作技艺。姜波亮 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代工业的发展让部分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西和麻纸制作也一度没落,这项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麻纸书画作品。

到上世纪90年代末,麻纸因其特殊的呈现效果,使用麻纸创作的书画作品在书画界获得了广泛好评,西和手工麻纸又重新焕发生机。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纸质轻薄的西和麻纸在近年来已逐渐成为西和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以古老而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书画成为西和文化产品的代表。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县麻纸艺术中心。姜波亮 摄

西和以“巧西和”为县域公共品牌,以地标特色农产品为支撑,着力构建形成了县域电商公共品牌体系,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抱团发展“辐射链”。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麻纸传承人刘智会制作抄纸帘。姜波亮 摄

西和麻纸以技艺传承人为切入点,统筹各类资源,鼓励周边群众大面积种植构树,同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党支部搭建发展平台,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农户壮大麻纸产业发展,不断推动产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扩大。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县西高山镇朱刘河村。姜波亮 摄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麻纸产品快递打包。姜波亮 摄

陈佩斯:“这是西和麻纸!”

▲西和麻纸产品。

西和麻纸搭乘电子商务的快车销往五湖四海,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承历史记忆

领略文化蕴藏

国家级非遗瑰宝

西和麻纸

快来了解一下吧~

(来源:陇南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