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作者:隴南西和釋出

5月14日,著名藝術家陳佩斯

在蘭州出席相關活動時

在著名學者徐兆壽介紹西和麻紙時

充分認可

并表示他前年大概用了一年

西和麻紙傳承千年

古老的技藝

承載着厚重的文化

是國家級非遺瑰寶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紙質堅柔,結實耐久

歲月流轉

紙上浸潤的文墨馨香

絲毫不減

那西和麻紙是

怎麼煉成的呢?

西和麻紙全部由純手工制作而成,從原料采集到紙張成型,泡、蒸、踩、砸、切、抄……整整72道工序,每一步都凝結着手藝人的辛勞。當麻紙晾曬完後最終鋪展在桌上,那粗粝卻又不失柔韌的紙質,成了西和麻紙特有的觸感。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構樹皮。

趁日頭正好,上山采集麻紙的原材料——構樹皮。将構樹枝幹砍下,剝下樹皮,先放至水中浸泡,将适于做紙的纖維軟化。

第一次軟化過後的構樹皮此時已經褪去了鮮嫩,院子裡大石爐早已準備就位,把泡好的樹皮盡數放到鍋中蒸煮。把蒸好的原料清洗幹淨後再曬幹,備料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再把曬幹的樹皮用水搓揉軟化,就可進行錘打的工序了,重重的石錘一起一落不停敲擊,樹皮也逐漸變得綿軟,形成了穰皮,整理好後,切成小塊就可以進行淘穰。

到此時錘好的樹皮已經纖維帚化,變得十分細軟,做紙的纖維已經依稀可見,用水進一步淘洗浸泡,制成紙漿。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制作抄紙簾。

制作好抄紙簾就可以入池撈紙了,抄紙是最考驗匠人手藝的時候,紙張的薄厚均勻與否全看這一步。撈出來的紙滿是水分,一張一張疊放在一處,再用木闆和大石塊持續壓十個小時以上擠幹水分。

接下來,便是揭濕紙,壓好的紙張已經流失了絕大部分的水分,從抄紙簾上小心地揭下濕紙,再一張一張貼平在牆壁上進行晾曬,等到紙張完全幹燥後,再從牆上揭下來進行裁剪、打捆,成品的西和麻紙便完成了。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成捆的西和麻紙。姜波亮 攝

繁瑣的工序過後,成型的西和麻紙自然泛黃,紙張上纖維顆粒的痕迹清晰可見,仿佛帶着千百年前的古樸和粗犷,厚重的曆史底蘊從薄薄的紙張上透出。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的“前世今生”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古代麻紙殘片。

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以黃麻、布頭、破履等為主要原料的麻紙誕生,紙張強韌、纖維粗長,在文明的傳承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産品。姜波亮 攝

西和的麻紙就是脫胎于這種古老的制紙技藝。

據傳西和麻紙的制作曆史已經有幾千年,可追溯至西漢,制作工藝世代相傳,是古代人民在生産生活中發明和創造的一種民間工藝。随着時間的不斷推移,以西漢水為紐帶、以仇池山為中心、以古蜀道為依托,形成以現西高山鄉和紙坊鎮為門戶的麻紙生産之地。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放馬灘五号漢墓出土的紙殘片。

在西和縣附近天水市放馬灘文景時期墓葬中發現長5.6厘米、寬2.6厘米的古殘紙,顔色黃色,紙面平坦光滑,還塗了礦石粉。畫有山脈、河流、道路,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紙地圖,是以推斷出西和麻紙的生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年間。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太陽下晾曬的麻紙。姜波亮 攝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前,朱河、劉河兩村麻紙産量非常大,一個家庭工作室一月的産量達到了三萬張,生産的紙被送到各地銷售,那時出售一沓紙可以擷取一些大洋,生意很受歡迎。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房前屋後的構樹。

與古代麻紙不同的是,西和麻紙的原材料是構樹皮。構樹喜光,适應性強,耐幹旱瘠薄,耐煙塵,多生于石灰岩山地,速生、具有極強的适應性、分布廣、易繁殖,在大陸的溫帶、熱帶地區均有分布,其所含的韌皮纖維是造紙的進階原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麻紙晾曬。姜波亮 攝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揭下晾曬好的麻紙。姜波亮 攝

西和手工麻紙的制作主要集中在西和縣西高山鄉劉河村和朱河村,這一帶的山林間構樹生長茂密,為麻紙的制作提供了天然的便利,至今這裡仍舊保留着比較完整的純手工麻紙制作工藝,被譽為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和“千年壽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麻紙書畫作品。姜波亮 攝

西和麻紙耐磨抗損、手感綿滑、紙色古樸,非常适宜于書劄書寫和書畫裝裱,近年來,西和麻紙在仿古書畫創作方面倍受書畫家青睐。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姜波亮 攝

2009年西和麻紙被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2014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啟動;2017年10月,西和麻紙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2021年5月,“西和麻紙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西和麻紙助力緻富走上“快車道”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代代相傳的麻紙制作技藝。姜波亮 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代工業的發展讓部分傳統手工藝制作技藝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西和麻紙制作也一度沒落,這項傳統技藝面臨着失傳的境地。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麻紙書畫作品。

到上世紀90年代末,麻紙因其特殊的呈現效果,使用麻紙創作的書畫作品在書畫界獲得了廣泛好評,西和手工麻紙又重新煥發生機。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紙質輕薄的西和麻紙在近年來已逐漸成為西和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以古老而精湛的制作工藝、獨特的書畫成為西和文化産品的代表。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縣麻紙藝術中心。姜波亮 攝

西和以“巧西和”為縣域公共品牌,以地标特色農産品為支撐,着力建構形成了縣域電商公共品牌體系,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建立抱團發展“輻射鍊”。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麻紙傳承人劉智會制作抄紙簾。姜波亮 攝

西和麻紙以技藝傳承人為切入點,統籌各類資源,鼓勵周邊群衆大面積種植構樹,同時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依托黨支部搭建發展平台,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聯合農戶壯大麻紙産業發展,不斷推動産量和品質同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擴大。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縣西高山鎮朱劉河村。姜波亮 攝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麻紙産品快遞打包。姜波亮 攝

陳佩斯:“這是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産品。

西和麻紙搭乘電子商務的快車銷往五湖四海,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動群衆穩定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傳承曆史記憶

領略文化蘊藏

國家級非遺瑰寶

西和麻紙

快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隴南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