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耕“一节一赛” 13年 彭水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的共赢之道

作者:长江网

“踩花山哟,嘿诶踩踩踩……”

蚩尤九黎城,苗乡儿女穿着节日盛装,同唱娇阿依、共舞踩花山,每年一届的苗族踩花山节,已成为彭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文旅活动,今年将举办2024第十三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以下简称“一节一赛”)。

深处武陵山腹地,位于乌江之畔的彭水,是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13年前,“一节一赛”首次举办,养在深闺的彭水由此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从热闹的现场看到,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山水、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借“一节一赛”搭台文旅,一起走进彭水,看彭水如何通过节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节赛搭台

擦亮苗乡秀出“最炫民族风”

初夏的彭水,阳光铺满了碧绿的乌江,波光粼粼。

蚩尤九黎城,人头攒动,彩旗飘扬,随着一声激昂的号角声响起,2024第十三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站在人群中,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老少,手牵手、肩并肩,在广场上围成一个个圆圈,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这一刻,彭水沸腾了,整座城市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回溯历史,2011年首届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的举办,无疑是彭水文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时,彭水急需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摩托艇联赛的引入,不仅为彭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人气,也为彭水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耕“一节一赛” 13年 彭水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的共赢之道

彭水“一节一赛”。通讯员廖唯摄

“这是我第一次来彭水参加踩花山节,真是太震撼了!万人共舞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苗族同胞的热情和团结。同时,水上运动比赛也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选手们的高超技艺和拼搏精神。”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表示。

“‘一节一赛’是我们彭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也是我们展示苗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平台。看到这么多游客来到彭水,感受我们的热情和文化,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彭水人民自豪地告诉华龙网记者。

彭水地处武陵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美,同时又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这些独特的文旅资源,通过每年一届的赛事,成功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擦亮了“世界苗乡”的品牌,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以节赛搭台,经济唱戏。2023年,彭水GDP增长8.2%,其中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1.8%、53.1%,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创新思路

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

时间匆匆走过13年,“一届一赛”也在彭水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每一届都各有新意。

强化赛事品牌。引入国家体育总局、市文化旅游委等各大品牌项目和精品赛事,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街舞大赛渝东南片区赛等,逐渐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赛事;

展示世界苗乡。坚持活动与民族风情、生态资源、传统文化相结合,万人同跳踩花山节、漂流大赛、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充分展示世界苗乡文化内涵;

注重群众参与。每年的“一节一赛”,设计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能看能听、能说能唱、能耍能玩的节赛活动,实现全民参与、全民推广。

深耕“一节一赛” 13年 彭水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的共赢之道

蚩尤九黎城夜景。彭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节一赛”举办的13年里,彭水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乌江画廊、摩围山、蚩尤九黎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鞍子罗家坨苗寨、善感周家寨、太原泉水渔都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摩围山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九黎城、摩围山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一节一赛”的连续举办,彭水的文旅产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彭水依托自身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另一方面,彭水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与各大品牌项目和精品赛事合作,不断提升节赛的品质和影响力。

“随着‘一节一赛’影响力不断扩大,彭水百姓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彭水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每年这个时候,当地餐饮爆火,各种特色美食、民宿、交通线路等应运而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体验。此外,彭水还依托“一节一赛”,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当地经济发展空间。

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品牌化、产业化运作,彭水的“一节一赛”不仅成为了当地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旅活动,更探索出符合彭水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笃定信心

走文化路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如今,“一节一赛”成为彭水爆火的文旅IP,让养在深闺的苗乡走进人们的视野。

“彭水是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厚植文化底色,我们正加快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彭水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少。

与国际接轨,也对彭水旅游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用好“世界苗乡”民族特色,不断升级人文旅游,彭水以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全面梳理具有彭水特色的苗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游、购、娱、住、行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凸显文化个性魅力。

深耕“一节一赛” 13年 彭水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的共赢之道

鞍子苗寨。彭水文旅委供图

其中,在苗食上既打造大众美食,又打造好高端苗王宴,让美食变成商品;在苗绣上,既观赏体验,又延伸产业链,成为旅游产品;在苗艺上,传承和发扬好苗家技艺,将一些民间技艺以动态展示方式让游客参与互动;在苗歌上,不断提升苗歌传唱度;在苗舞上,进一步编排好形式多样的苗族舞蹈,鼓励开展苗舞教学,让苗族舞蹈传承下去。

同时,推动乌江画廊水上运动公园、万足水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完善码头、游船、水上游乐设施等配套项目,丰富水上赛事、水上体验等亲水项目,策划建设摩围山至阿依河旅游索道项目,推动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旅游线路形成大环线,加快推进渝东南会展中心及接待设施群等项目高标准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江上养眼、岸上养心、山上养生”的立体化发展模式。

2023年以来,“特色农旅融合之路”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彭水过夜游客数量增长21.1%,社会零售总额增长9.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2%。

做实做优“九苗”“三养”文章,彭水“世界苗乡”的口碑名副其实,迈上了文旅发展新台阶,全县旅游发展也由过去的小而分散,向聚焦提升全面迈进。

整个彭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力满满。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