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作者:兰台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杨金莲一家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红军长征中特殊的母女三人。

之所以说她们三人特殊,是因为这母女三人不仅参加了长征、顺利的到达了陕北,而且母女三人都得享高寿,其中母亲去世时102岁,大女儿去世时84岁,小女儿去世时94岁,母亲三人的平均寿命为93.33岁。

更为传奇的是母亲参加长征时已经60岁了,比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四位历史上著名的“大龄”红军都要大。

是参加长征的红军里年纪最大的战士,没有之一。

接下来,兰台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颇具传奇色彩的母女三人。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杨金莲

01、

杨金莲,藏族,原名板登卓。

1875年出生于四川省懋功县一个贫穷的农奴家庭。

懋功县,在清朝被称为懋功屯务厅,是当时四川总督直辖的直隶厅。

为什么会被四川总督衙门直辖呢?

因为在清朝乾隆朝之前,懋功屯务厅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大小金川。

是的,懋功屯务厅就是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一年征讨完大小金川的土司后,将大小金川土司改土归流,在乾隆四十八年改为懋功屯务厅,治所就在今天的四川省小金县。

在清代,懋功屯务厅的管辖范围大致在今天四川省的小金、金川二县和丹巴县东部地区。

1914年,懋功屯务厅改名为懋功县,1953年改名为小金县。

而杨金莲出生的1875年,正好是清朝光绪元年,也就是说杨金莲出生时,清德宗光绪帝才刚登基。

杨金莲成年后与一位从川南到藏区谋生的姜姓汉族男子结为夫妻,婚后两人定居木龙乡王家寨。

两人婚后一共生了两子两女,过着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1928年杨金莲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微薄的财产也因为给丈夫看病花了一个精光。

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租给他家地的地主见杨金莲丈夫病死,也不再将土地租给杨金莲一家耕种。

失去了一切生活来源的杨金莲顿时陷入了绝望中,还是丈夫生前好友唐洪山伸出了援手。将杨金莲一家接到了理番县朴头居住。

为了使年幼的孩子们有个依靠和立足之地,杨金莲选择嫁给丧妻后孑然一身的唐洪山,并且为了报恩,杨金莲还把小儿子改名唐志泉。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1966年5月姜秀英、姜德成在北京

1935年5月,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创建松理茂赤区。

而作为积极分子的唐洪山被选为村苏维埃筹粮委员会委员,可是谁也没想到,唐洪山在为红军筹粮时,被反动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

杨金莲再度丧夫,全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给人做童养媳,但是不堪虐待外逃的大女儿姜秀英被另外一支红军解救,并且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加入了红军做了翻译。

她得知自己继父牺牲的消息后,连忙请假回娘家,一来是安慰母亲,二来是动员母亲、妹妹以及两个兄弟给红军做翻译,藏语称之为“通司”。

此时已经60岁的杨金莲在大女儿的劝说以及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毅然决然的决定全家参军,这个时候她的小女儿姜萍才14岁,小儿子唐志泉12岁,她还叫回了给人做马夫的大儿子。

就这样,杨金莲全家五口都参加了红军,并且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为红军当翻译。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姜萍

02、

长征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虽然杨金莲和两个女儿都顺利的随大部队到达了陕北;但是两个儿子却都失踪了。

大儿子姜德成在过雪山时,冻伤了腿,为了不拖累部队,他只能留在当地养伤,只是他伤得太重,腿伤养了一年都没有好,无奈之下,他只好返回朴头老家务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才得以相见。

而小儿子唐志泉则在一次侦察任务时失踪,从此了无音讯。

因为杨金莲参加长征时已经60岁,因此被红军战士叫做“老妈妈“;红军到达延安后,蔡畅给她取了一个汉名叫“杨金莲”。

因为杨金莲年过六旬,组织上为了照顾她,就安排她在总供给部做后勤工作。

从此,杨金莲随所在机关转战山西、河北。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姜萍(第一排)和她的儿女,第二排左二傅建军(姜萍的日籍养女)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74岁的杨金莲被组织上以中直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离休,之后杨金莲就一直跟随大女儿生活。

1977年11月,杨金莲在北京病故,享年102岁。

杨金莲的大女儿姜秀英,在长征途中冻坏了脚趾,又在躲避国民党空军突袭时撞伤了脚趾,导致脚趾骨折。

在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姜秀英为了不拖累大部队,用小斧将断趾砍掉,用柴灰涂抹伤口,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毅力随大部队走出了草地,来到了延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母女三人才终于时隔一年多才再见面,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中知道了大哥和小弟失踪的消息。

在之后的岁月里,姜秀英一直在中央直属机关工作,这也是组织上的照顾。

新中国成立后,姜秀英先后在中直机关供应部、中央档案馆工作,后来以副处级离休。

1997年,84岁的姜秀英在北京病故。

小女儿姜萍在随红军到达陕北后,在安排在延安总后勤被服工厂当工人、小队长。

抗战爆发后,她先是被安排到延安抗属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抗属医院当护士。

解放战争时期,她先后担任吉林军区供给被服工厂指导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一师供给部指导员。

1949年,姜萍随军南下到武汉,经历了湘西剿匪,任务完成后调往解放军第47军供给部工作,还曾到过朝鲜。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1966年,姜萍一家

姜萍在47军工作期间,应当时47军野战医院日籍护士长的请求,收养了她的女儿,并取名傅建军。

1972年,中日建交后,姜萍原本想让傅建军回日本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傅建军已经把姜萍当做了自己的母亲,因此,她拒绝前往日本。

1969年,傅建军光荣参军,并在部队入党、提干、恋爱、结婚,直到退休。

长征中最长寿的母女红军:母亲102岁、大女儿84岁,小女儿94岁

2018年清明节,傅建长(左一,姜萍的小儿子)在朴头红军墓园缅怀姥姥、母亲、大姑、舅舅等先烈

姜萍的丈夫傅家佑是解放军高级军官,1955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他还曾以“年纪大了”为由推辞掉了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姜萍夫妇一直在武汉军区后勤部工作,并且定居在了武汉。

2014年9月,姜萍在武汉病故,享年94岁。

END

参考资料:

《杨金莲:红军长征中年龄最长的女英雄》,王友平,中国军网;

《红心向党—— 一家五口的长征》,岳云刚、王小芳,《巴蜀史志》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