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止是王后,更是奇女子!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挣脱女性束缚

作者:梦泽喵馆长

许穆夫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奇女子。

1、抉择之始,情深似海

卫国朝歌,翠竹依依,少女初绽芳华,姬姓之下,藏着一颗比容貌更耀眼的聪慧之心。16岁那年,她面临着命运的十字路口:齐国的强盛和许国的重视。

在这个“公主和亲”盛行的年代,她深知,母国卫需强援。

于是,她睿智的选择了齐国。不过,她要先说服母亲,再说服当国君的哥哥。

第一步成功了,母亲答应去说服国君儿子。

然而,第二步碰壁了。贪图许国厚重聘礼的兄长--卫懿公,做主道:许国姬姓,与卫同源,可亲上加亲。

尽管这并非最有利的选择,但她知君命难违,欣然前往许国成亲,从此历史上多了一位许穆夫人。

虽然许穆公百般宠爱、事事顺意,但许穆夫人总是娥眉微蹙。

她在忧愁什么?她在心系母国,那边现在如何呢?

许国君劝她出去散心,游览山水的她,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母国淇水,《竹竿》之诗自唇边轻吐: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

吟后,两行清泪滴落在异国的土地上。

不止是王后,更是奇女子!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挣脱女性束缚

2、烽火连天,巾帼不让

春秋纷乱,战火纷纭。公元前660年,北戎铁蹄踏破了卫国的宁静,君王陨落,百姓流离。

消息传来,许穆夫人的心,如同被烈火灼烧的石头,悲痛万分,他毅然决定,不顾一切的援助母国,她低声下气,恳求丈夫发兵救援母国卫。

然而,丈夫怕引火烧身,面色犹豫,最后回复说:先派使者前去吊唁,摸清情况之后再说。

这样的谎言,没有骗过聪慧的许穆夫人,她说出了如剑的话语,穿透了懦弱的借口:“国破山河在,吾岂能袖手旁观?”

她的坚持,最终化作了孤注一掷,她决心独自踏上归途,叫上陪嫁的姐妹,当掉所有陪嫁首饰,换来物资,驾车奔卫。

不止是王后,更是奇女子!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挣脱女性束缚

3、千里驰援,心向故乡

车马辚辚,穿越硝烟,只有那一份无尽的乡愁,默默陪伴自己。中途,许国群臣追来责难:王后单独归母国,不合礼法,甚至会引火烧许,不允。

许穆夫人拿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掷地有声:“尔等贵为一国重臣,难道不懂亡国之痛?我母国沦丧,岂能无动于衷、坐视不理?我意已决,速速让道,放我离去!”

许穆夫人的凛然正气,震慑了许国群臣的反对者,更激发了他们的羞愧,他们再也不敢阻拦了。

排除万难后,许穆夫人爱国之情再难抑制,一首《载驰》,脱口而出,字字有力,句句含情。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

不止是王后,更是奇女子!第一位爱国女诗人挣脱女性束缚

4、复兴之路,希望之光

有人看见,许穆夫人带来了大量的物资,去救济难民。

有人看见,许穆夫人斥责卫国新君,为何未向齐国求援。

有人看见,许穆夫人聚拢百姓四千余人,牵头安置难民,辅助整军。

齐桓公闻听《载驰》,十分感动。于是,他果断下令,谴公子无亏率兵援卫。

齐国军队到位后,马上联合宋、许两国,齐头并进向朝歌进发。

联军如神兵天降、如怒涛拍岸,北戎望风而逃。至此,卫境复,旧都还。

然而,朝歌已毁,如之奈何?

齐国建言,另立新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可远北戎而近中原。然卫国老百姓难舍故土啊!

这时候,许穆夫人再次挺身而出,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抚慰着每一颗受伤的心。在她的努力下,老百姓终于愿意迁到新都。不久,卫国的旗帜再次飘扬,复诸侯位,四百年的国祚得以延续。

这不仅仅是土地的重生,更是信念的胜利。

5、永恒之歌,家国情怀

许穆夫人,一个名字,一段传奇,她以女子之身,跨越了性别与时代的界限,用行动诠释了对家园最深沉的爱。

她的那份执着与深情,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于家庭、对于故土难以割舍的牵挂。让我们明白,无论年龄几何,那份对家国的爱,对亲人的挂念,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淡,永远会照亮着笔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