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止是王後,更是奇女子!第一位愛國女詩人掙脫女性束縛

作者:夢澤喵館長

許穆夫人,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呼,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奇女子。

1、抉擇之始,情深似海

衛國朝歌,翠竹依依,少女初綻芳華,姬姓之下,藏着一顆比容貌更耀眼的聰慧之心。16歲那年,她面臨着命運的十字路口:齊國的強盛和許國的重視。

在這個“公主和親”盛行的年代,她深知,母國衛需強援。

于是,她睿智的選擇了齊國。不過,她要先說服母親,再說服當國君的哥哥。

第一步成功了,母親答應去說服國君兒子。

然而,第二步碰壁了。貪圖許國厚重聘禮的兄長--衛懿公,做主道:許國姬姓,與衛同源,可親上加親。

盡管這并非最有利的選擇,但她知君命難違,欣然前往許國成親,從此曆史上多了一位許穆夫人。

雖然許穆公百般寵愛、事事順意,但許穆夫人總是娥眉微蹙。

她在憂愁什麼?她在心系母國,那邊現在如何呢?

許國君勸她出去散心,遊覽山水的她,腦海中浮現的卻是母國淇水,《竹竿》之詩自唇邊輕吐: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豈不爾思?遠莫緻之。

......

吟後,兩行清淚滴落在異國的土地上。

不止是王後,更是奇女子!第一位愛國女詩人掙脫女性束縛

2、烽火連天,巾帼不讓

春秋紛亂,戰火紛纭。公元前660年,北戎鐵蹄踏破了衛國的甯靜,君王隕落,百姓流離。

消息傳來,許穆夫人的心,如同被烈火灼燒的石頭,悲痛萬分,他毅然決定,不顧一切的援助母國,她低聲下氣,懇求丈夫發兵救援母國衛。

然而,丈夫怕引火燒身,面色猶豫,最後回複說:先派使者前去吊唁,摸清情況之後再說。

這樣的謊言,沒有騙過聰慧的許穆夫人,她說出了如劍的話語,穿透了懦弱的借口:“國破山河在,吾豈能袖手旁觀?”

她的堅持,最終化作了孤注一擲,她決心獨自踏上歸途,叫上陪嫁的姐妹,當掉所有陪嫁首飾,換來物資,駕車奔衛。

不止是王後,更是奇女子!第一位愛國女詩人掙脫女性束縛

3、千裡馳援,心向故鄉

車馬辚辚,穿越硝煙,隻有那一份無盡的鄉愁,默默陪伴自己。中途,許國群臣追來責難:王後單獨歸母國,不合禮法,甚至會引火燒許,不允。

許穆夫人拿出了巾帼不讓須眉的氣概,擲地有聲:“爾等貴為一國重臣,難道不懂亡國之痛?我母國淪喪,豈能無動于衷、坐視不理?我意已決,速速讓道,放我離去!”

許穆夫人的凜然正氣,震懾了許國群臣的反對者,更激發了他們的羞愧,他們再也不敢阻攔了。

排除萬難後,許穆夫人愛國之情再難抑制,一首《載馳》,脫口而出,字字有力,句句含情。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驅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

不止是王後,更是奇女子!第一位愛國女詩人掙脫女性束縛

4、複興之路,希望之光

有人看見,許穆夫人帶來了大量的物資,去救濟難民。

有人看見,許穆夫人斥責衛國新君,為何未向齊國求援。

有人看見,許穆夫人聚攏百姓四千餘人,牽頭安置難民,輔助整軍。

齊桓公聞聽《載馳》,十分感動。于是,他果斷下令,譴公子無虧率兵援衛。

齊國軍隊到位後,馬上聯合宋、許兩國,齊頭并進向朝歌進發。

聯軍如神兵天降、如怒濤拍岸,北戎望風而逃。至此,衛境複,舊都還。

然而,朝歌已毀,如之奈何?

齊國建言,另立新都楚丘(今河南滑縣),可遠北戎而近中原。然衛國老百姓難舍故土啊!

這時候,許穆夫人再次挺身而出,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撫慰着每一顆受傷的心。在她的努力下,老百姓終于願意遷到新都。不久,衛國的旗幟再次飄揚,複諸侯位,四百年的國祚得以延續。

這不僅僅是土地的重生,更是信念的勝利。

5、永恒之歌,家國情懷

許穆夫人,一個名字,一段傳奇,她以女子之身,跨越了性别與時代的界限,用行動诠釋了對家園最深沉的愛。

她的那份執着與深情,就如同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對于家庭、對于故土難以割舍的牽挂。讓我們明白,無論年齡幾何,那份對家國的愛,對親人的挂念,永遠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絲毫減淡,永遠會照亮着筆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