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懿为何会被曹爽压制?(曹魏中军最核心的三个位置是什么?)

作者:幸福44960

曹魏时期,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在曹芳年幼执政期间,司马懿和曹爽原本是共同辅佐的忠臣。然而,曹爽凭借超卓的谋略和手腕,渐渐取得了更大的权力。他首先控制了政务权力的核心——尚书台,然后又逐步掌控了军权。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素有大才识的司马懿竟然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远走淮南,为何会如此贻笑大方?曹爽又是如何夺取军权的呢?答案或许就藏在曹魏中军的三个最核心的位置之中。究竟是哪三个位置如此重要,让司马懿也不得不低头认输?让我们一探究竟。

司马懿为何会被曹爽压制?(曹魏中军最核心的三个位置是什么?)

曹爽的崛起

天资聪颖的曹爽,自幼便得到曹魏世族的眷顾。他出身于沛国谯县,是曹魏宗室贵族。由于和曹叡交情甚笃,曹叡继位后便重用曹爽,先后任命他为散骑侍郎、城门校尉、武卫将军等要职,可谓是受宠若驺。

曹芳即位时年仅十四岁,朝政自然由辅政大臣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负责。起初两人关系融洽,曹爽凡事都与司马懿商议,并未独断专行。然而,权力往往如同一把双刃剑,给予者荣华富贵,也可能招致祸患横生。

权力之争,实则由曹爽身边的谋臣引发。何晏、丁谧等人见曹爽掌有重权,便暗中怂恿曹爽将大权全部握在自己手中。丁谧尤为机谋过人,他向曹爽指出夺权的关键:掌控政务权力和军权。

纵观历史,往往是权力的诱惑难以抗拒。曹爽一鼓作气,先是上书皇帝,将司马懿撤换为太傅,剥夺其执掌尚书台的实权。接着,他又将亲信何晏、邓飏、丁谧安插入尚书台,将原任吏部尚书的名士卢毓边缘化。就这样,尚书台很快被曹爽的党羽垄断。

与此同时,曹爽也将曾被曹叡罢黜的旧权贵重新束之高阁。不少来历可疑的人物卷土重来,在曹爽党羽的怂恿下,朝中形同沦为一个暗潮汹涌的权力角逐场。

曹爽出身贵胄,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极为机警谨慎。他明白,要想牢牢控制政权,单凭士族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不急于直接夺权,而是先斩后捕,削弱异己力量。可以说,曹爽虽然狡诈奸猾,手段残忍,但其谋略布局,确实了得。

曹爽夺取政务权力

曹爽决心掌控政务权力后,首先瞄准了尚书台。尚书台掌管朝政的方方面面,从草拟诏书到选拔官吏,可谓是权力的核心所在。曹爽巧妙利用曹芳年幼无知,上书御製,将司马懿从实权最大的录尚书事降为虚衔太傅。接着,他又迁徙卢毓,令亲信何晏、邓飏、丁谧占据尚书台重要职位。

尚书台一旦失守,中书省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中书省原本与尚书台职能相仿,负责起草诏书和处理机密事务。然而,曹叡朝以来,中书省的权力已逐渐被尚书台所取代。如今曹爽把持尚书台,中书省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

为巩固权力,曹爽不惜使出种种卑劣手段。当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都是久任重臣,曹爽表面上加封邑第,实则已将二人的权力架空。与此同时,他又迁卢毓为廷尉、光禄勋,逐步打压异己。

权力之争愈演愈烈,朝野上下也随之分崩离析。原本与曹爽水火不容的旧臣,如今也不得不班师投降,以求存活。反过来,那些曾遭曹叡打压的旧权贵,则纷纷卷土重来,拥戴曹爽为雄主。典型人物便有何晏、丁谧这一类机谋之臣。

在他们的怂恿下,曹爽渐渐放弃了当初对司马懿的恭敬态度。曹爽专擅朝政,凡事不与司马懿商议,更自作主张罢黜旧臣,新进己党。整个中央政权,已然完全落入曹爽一人之手。

然而,曹爽并非只满足于此。他明白,要彻底控制整个曹魏王朝,光有政务权力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掌控军权。于是,曹爽开始瞄准曹魏军队的核心——中军。

司马懿为何会被曹爽压制?(曹魏中军最核心的三个位置是什么?)

当时,曹魏的军队可分为地方军和中央军,而中央军又可分为外军和内军。内军即中军,由三营、五校、游击将军统领,是保卫京城洛阳的骁勇精锐。在曹魏军制中,中军的地位最为重要,其中又以中领军、中护军、武卫将军三职尤为关键。

曹爽权力滔天,自是志存必得。他先是让亲弟曹训掌管武卫将军,牢牢控制了禁军;又任命亲信蒋济为中领军,掌控军政大权。只剩下中护军一职仍由清流卿士把持,但曹爽也并未就此止步,他渐次将自己的党羽安插入其中,为最后的权力夺取做好充分准备。

争夺军权的关键

曹魏中军虽由多个部门组成,但其中三个职位权力最为集中,可谓是军权的核心所在。它们分别是:中领军、中护军和武卫将军。

中领军掌管军政大权,相当于现代的总参谋长,是中军的最高统帅。他不但指挥中军的一切军事行动,更可与皇帝直接对话,建言军国大策。由此可见,中领军一职在军权之中分量何其重大。

相较之下,中护军虽非最高职务,但其地位也并不逊色。中护军掌管军纪军法,负责监督和维持军队秩序,同时还统领亲卫大军,可谓是武力的直接代表。由此可见,中护军一职对控制军权至关重要。

武卫将军则是负责京城禁军,也就是当今所说的近卫军的统帅。禁军素来荫蔽朝野,是皇权维系的关键。掌控禁军,便等于牢牢把持了皇家的命脉。再加之武卫将军掌管京城巡警等军事力量,其职权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曹爽要夺取军权,这三大核心职位理所当然是必争之地。而从曹爽的布局来看,他是有步骤地逐一将这些要职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首先,曹爽让亲弟曹训掌管武卫将军一职,从而牢牢控制了禁军。接着,他又任命亲信蒋济为中领军,使军政大权尽归己有。唯独中护军这一重要职位,仍由异己把持。然而,曹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渐次安插自己的党羽入主中护军。

尽管如此,曹爽手中的军权还远远不够。当时曹魏地方军马步都尚由曹氏宗室世族统领,加之司马懿麾下还有不少精锐骁勇,一旦发生内乱,曹爽很可能力不从心。因此,曹爽不得不将目光再次转向中枢,着手重塑曹魏的武官选拔制度。

曹爽一手遮天,中央和地方的军权终将无一幸免。可以说,曹爽是当之无愧的军政掌控者,而军中的三大要职,正是他牢牢控制军权的根本所在。一旦掌控这三大职务,整个军队无疑将如同归顺牧羊人,任由宰割。

曹爽渐次掌控军权

曹爽虽已掌控了政务大权,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瞄准了军权这块肥肉。作为阅人无数的老谋深算,他自然明白,要真正一统天下,光有政务权力远远不够,必须将军权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曹爽的第一步,便是先拿下武卫将军这一王牌职位。武卫将军掌管禁军,是皇家权力的最后屏障。一旦失手,皇权将荡然无存。因此,曹爽先是让亲弟曹训出任这一重要职务,从而将禁军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中。

接下来,曹爽又将目光投向了军权的核心——中领军和中护军。中领军掌管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丞相;中护军则统领亲卫大军,实为武力的代表。这两个职位,可谓是掌控军权的关键。

为此,曹爽先是任命亲信蒋济为中领军,从而牢牢掌控了军政大权。虽然中护军一职仍由清流卿士把持,但曹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渐次将自己的党羽安插入其中。

与此同时,曹爽在军中树立了一系列新的人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在军队中造就一股控制力量。他不惜重金厚祿,广纳贤士,尤其是那些富于机谋、主战派的武将,更是被他千方百计地拉拢到自己阵营。

司马懿为何会被曹爽压制?(曹魏中军最核心的三个位置是什么?)

在这股新兴势力的支持下,曹爽对曹魏旧贵族世族形成了有力的制衡。毕竟,他们中不乏诸如卢曜、卢芳之流的重臣权贵,一旦发生军变内乱,曹爽单凭一己之力未必够用。

值得一提的是,曹爽在重塑军权时并未忽略了地方军马步的重要性。在他的安排下,不少地方重镇的统领都被自己的党羽所取代。这无疑极大增强了曹爽的控制能力,为他掌控全国军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即便如此,曹爽在掌控军权的道路上仍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当年跟随曹操出生入死的老资格谯昆等人,以及麾下还有一些曹氏宗室将领。他们对曹爽的做法自然非常不满,暗地里也曾多次想方设法加以阻挠。

面对这些来自旧臣的威胁,曹爽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不惜铲除异己,打击曹氏宗室势力,以确保自己在军中的绝对控制权。甚至在洛阳宫廷,也时有阴谋酝酿,险些酿成大祸。不过最终在曹爽的高超手腕下,一切阴谋都被及时扑灭,军权重新巩固于他一人之手。

司马懿远走淮南

曹爽掌控了政务和军权两大权力核心后,宦海沉浮的司马懿显然已无足够的资本与之抗衡。面对曹爽步步进逼的强压,司马懿不得不远走淮南,避其锋芒。

这一决定,对当时政局来说影响极为重大。司马懿自曹丕、曹叡朝便开始执掌朝政,是曹魏一代宰辅。他深明大体,识见过人,在中央政权的运作上可谓是里应外合、游刃有余。然而,曹爽一旦掌权,便立即将司马懿的权力架空,意欲尽数收归己有。

那时年已七旬的司马懿,看清了曹爽的野心和手腕后,顿感无计可施。他虽身怀上将之资,曾经统帅大军,却也深知自身已非当年之勇。一旦与曹爽硬拼,很可能难逃一败涂地的下场。

于是,司马懿选择了暂避锋芒,避其兵燹。他上疏奏请,托辞年迈之故,归故乡养老。曹芳固然不愿失去这位腹心谋臣,但面对曹爽的强势压迫,却也只能违心地批准了司马懿的请求。

就这样,曹魏政坛上这位举足轻重的宿将,不得不远走淮南,暂且回避残酷的权力斗争。对曹魏中枢政权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损失。

司马懿离开洛阳后,先是在颍川一带游历,继而长驻于范阳。当年辅佐曹魏三朝,经历权力更迭的他,自然知道现在并非出头之时。曹爽掌控朝野,加之又对他虎视眈眈,他只得暂且隐居乡野,静待时机。

在淮南及许昌一带隐居期间,司马懿还曾遭到过一些磨难。比如曹爽曾遣人到许昌刺探他的动向,意图斩草除根。幸而司马懿早有准备,躲过了这一劫难。

另一次,更是有人在他的马厩中放火纵火,险些酿成大祸。不过都被司马懿极力控制住了局面,并未酿成更大波折。

可以说,尽管远走乡里,但司马懿仍时刻小心防范着曹爽的报复。他深知,自己虽然暂时离开了权力中心,却也仍是曹爽心头的一根刺。一旦有机可乘,曹爽定然会不顾一切地予以剪除。

因此,司马懿在淮南期间,生活简朴克勤,避免惹是生非。他沉潜心思研习兵法,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能重新执掌军权;同时也广纳贤士,力图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但无论如何做打算,他都始终未敢贸然出手,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结尾

总的来说,司马懿能够平安度过这一艰难时期,实在有赖于他过人的机警谨慎和老到稳健。正是这些品质,才最终让他在曹魏动乱期间得以安全渡过,为未来重掌大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