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得了类风湿,到底该吃什么药才好?

作者:医脉通风湿汇
得了类风湿,到底该吃什么药才好?

“得了类风湿该如何治疗”,这是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好在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口服药物”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那么多,到底该选择哪种呢?

得了类风湿,到底该吃什么药才好?

临床上不同的医生也往往会给出不同的建议,但这就让不少患者糊涂了,到底哪位医生说的对,又该听谁的呢?

别着急,下面我就从下几个方面来为您排疑解惑。

第一: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治疗药物都有哪些?

目前口服药物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系统规律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防止关节强直畸形,并可减少肺、胸膜、血管等重要脏器及组织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植物类药等五大类。

其中每一类又包含了不同的药物,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属于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属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

枸橼酸托法替布属于小分子靶向药,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等属于注射类生物制剂;

雷公藤、白芍总苷属于植物类药物。

第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不同种类的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

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起效快,但仅能减轻关节肿痛,不能控制病情进展,不可长期服用,且具有肝肾功能、消化道、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但起效较慢,需要3个月以上,服药周期较长,服药期间需要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糖皮质激素、小分子靶向药、生物制剂类药物可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同时控制病情发展,但容易在减药或停药时出现病情反复,且用药前及用药期间需监测结核、真菌、病毒感染情况以及肿瘤相关指标。

植物类药物虽不良反应较少,但治疗力量偏弱,起效时间也较长。

此外,同一种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因所含成分不同,其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中的依托考昔、塞来昔布较双氯芬酸钠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适合于合并有皮肤病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硫酸羟氯喹可对眼底造成损伤,需警惕。

植物类药物中雷公藤可影响女性月经,而白芍总苷可引起大便次数增多。

第三,患者病情不同决定了用药不同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病情轻重程度因人而异,如有的患者仅出现少数关节肿痛,单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及一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或植物类药即可。

有的患者除多关节肿痛外还伴有内脏损伤,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并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此外,不同的患者其个人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有的患者伴有消化道疾病,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时需要谨慎。

有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损伤,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使用中需要监测肝肾功能。

有的患者伴有眼底病变,能否使用硫酸羟氯喹需要眼科医师会诊。有的患者还对多种药物过敏,这也决定着治疗中的药物选择。

第四,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是调整用药的参考

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治疗药物的反应也有所差异,同样是甲氨蝶呤,有的患者服用后效果非常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而有的患者服用后效果也很好,却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还有的患者服用虽无不良反应,但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第一类患者可以继续服药,第二种患者需要视不良反应的轻重及发展变化加用相关保肝保肾药物,并减少甲氨蝶呤的服用剂量,必要时还可停药、换药。对于第三类患者必须立即停药,换用其他治疗药物。

由此可见,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治疗特点与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

但大体上风湿科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药物种类,其中也会参考所累积的治疗经验,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进行调整。

虽然不同的风湿科医生有可能会为患者处方不同的药物,但都是有医学依据的,患者大可放心,切不可自行减药加药。

在服药的过程中,也要定期复诊,向医生详细告知服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异议 联系删除

得了类风湿,到底该吃什么药才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