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作者:上海崇明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5月是崇明特色种源“崇明1号”河蟹成长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崇明河蟹集团玉海棠基地利用农业无人机实现河蟹智能化投喂,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下午两点,正是阳光猛烈的时候,记者来到位于崇明区三星镇的玉海棠河蟹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为无人机换装电池、装载饲料。伴随着桨叶强劲的嗡鸣声,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大家伙”腾空而起,沿设置好的路线飞越蟹塘、投放饲料。不过三四分钟,便完成了一片十余亩的蟹塘的投料工作。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操作十分简单明了,飞行路线、高度都可以自己设置,避障功能也很智能。”无人机飞手、玉海棠农机公司技术人员顾新告诉记者,眼前这架无人机是大疆公司最先进的T60型农用无人机,其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智能化程度高,每次最多可以投喂50-60公斤饲料。该机型不仅可用于水产养殖,也广泛应用于稻田撒药等领域,“相比人工,它的作业效率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谈话间,只见无人机敏捷地绕过了蟹塘中央的一根电线杆,继续沿预设路线行进投料。随着投料拨盘的高速旋转,河蟹饲料被均匀地撒向蟹塘水面。“撒料均匀也是无人机投料的优势之一。”玉海棠水产养殖负责人王柳忠介绍,“借助无人机,我们实现了每片蟹塘每天定时、定量、均匀投喂,养殖效果更上一层楼。”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玉海棠基地是崇明河蟹集团的主要养殖基地之一,出产的成蟹品质高、味道好,历来备受岛内外市民的喜爱。因效益较好,今年玉海棠基地进一步扩大河蟹养殖规模,通过整合改造周边散户的闲置蟹塘,目前河蟹养殖总面积达到380亩。

自今年年初到3月上旬,玉海棠基地向380亩蟹塘累计投放7300余斤“崇明1号”优质扣蟹,并通过“棚塘联动”方法,让扣蟹在大棚里强化培育,提早蜕完1次壳后再移到外塘,比其他基地提早了一个月左右。基地投喂的优质配合饲料富含蛋白质,充分满足河蟹生长需要。目前,基地的清水蟹长势良好,部分个体已经达到2两以上。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据了解,“崇明1号”是崇明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培育的特色种源,从实际下塘表现来看,其苗种活力比较强、成活率较高,很适合在崇明水域生长。长成后的“崇明1号”河蟹具有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优良特征,外观青背白肚、体型修长,吃起来膏脂丰满、收口微甜,品质绝佳。

无人机“养”螃蟹见过吗?

5月下旬,“崇明1号”河蟹即将迎来第三次蜕壳(从投入成蟹塘起计算),这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口。连日来,玉海棠基地加强蟹塘水质监测和水草管理,通过增加水体含氧量,确保“崇明1号”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也将结合玉海棠基地成功经验,持续引导河蟹养殖主体应用农业新科技,确保在金秋时节为市民呈现肉嫩黄满、口感绝佳的“崇明1号”河蟹。与此同时,基地在各蟹塘小批量捕捞河蟹,计划在其换壳阶段,向市场推出特色“软壳蟹”产品。

“软壳蟹个头不大,但营养同样丰富,口感更是受到不少食客的喜爱。”王柳忠表示,今年是玉海棠基地第一次探索软壳蟹产品,看中的既有可观的附加值,也包括其生产过程对河蟹养殖密度的调控作用,“希望借助软壳蟹产品,让广大市民提前尝鲜,品尝‘崇明1号’的美味。”

记者、摄影:朱远哲

编辑:陆海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