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乔蓓华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乔蓓华法官,是同事们口中亲切的“乔乔”,是当事人眼中“行走的劳动法百科全书”,是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在上海二中院,不管新同事还是老同事,大家都会亲切地叫她“乔老师”。

乔蓓华,当时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审判长,国家四级高级法官,在当时近二十年的司法审判工作中,她为无数企业与个人争取到了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国家其实劳动法规的出台时间实际上还是比较短的,我们是1995年有了劳动法,到2008年的时候才制定了劳动合同法,这两年我们劳动法的立法进程比较快,应该说劳动法规对经济的发展它是有推动作用的,一部好的法律可以规范用工行为,可以推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对于一些违法违纪用工的、或者是侵犯劳动者利益的行为,法律通过强制来进行调整、其实是对弘扬社会正义,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很有帮助的。乔法官日常所面临的案件通常是涉及劳动争议与合同纠纷,因此她在处理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了老娘舅的作用。其实有时候我们讲诉讼是很伤感情的一件事,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民事诉讼最好的一个解决方式是调解,我们这些当事人当中有各种各样类型的人,有些确实是很无助的,他是需要你帮助的,有些人可能就是要发泄一下情绪,法官其实有时候跟医生一样、他们医生是处理你生理上的毛病,我们处理的是心理上的毛病,首先我要有耐心。在乔蓓华耐心的劝说和悉心的调解下,绝大部分的当事人都当庭握手言和,从此摒弃前嫌、扔掉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对于过往案件中当事人的回访,也是乔蓓华日常所必须的工作,这次乔法官去到了范阿姨家,范阿姨的老伴儿徐老伯工龄已经38年,之前因为一时冲动与单位领导发生冲突、违反了劳动纪律,被解除了劳动关系,因合同赔偿金问题、他将单位告上了法庭,一审判决没有支持徐老伯的请求,脾气暴躁的徐老伯一度在二审法庭上情绪失控、并扬言要采取过激行为,但乔法官没有轻易下判、在多次做老徐的说服工作、并与单位反复协调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徐老伯也最终撤回了上诉。有人说法官铁面无私、不通人情,其实天平何尝不芬芳,乔蓓华正是用她的柔性与亲和力、向广大群众展示了一个女法官的人格魅力。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乔蓓华常说,群众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也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土地,由于坚持贴近群众的务实作风、乔蓓华的工作得到了众多当事人的交口称赞。

这张照片、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拍的,那个时候我们刚参加少先队,自己是第一批入队的,戴上红领巾,当时拍了一张这样的纪念照,这个是自己、这个胖嘟嘟的就是自己,小时候还长得蛮壮的,那个时候觉得戴上红领巾很光荣、因为那时候说少先队是先锋队,觉得自己要做一个最优秀的人,当时可能就有这么一个天赋、很喜欢做一些主持正义的事情,比如说谁和谁打架啦、我要评判一下、批评一下谁对谁错,因为自己记得自己在班里还是班长,自己在小学的时候就当了班长,那时候男同学和女同学打架、自己就要评判一下谁是不对的,你这个行为是不对的、要劝一下架,然后在所有的比赛当中也喜欢做一个裁判,不管是做游戏也好、当时潜意识中还是有一种比较喜欢主持正义的想法在那里。曾经想过当老师,但是到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考虑到底考什么专业的时候、自己发现自己好像逐步地有这么种倾向,就是说要选一个能主持正义的专业,未来要从事这样一个职业。1988年,19岁的乔蓓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文学院法律专业,大学的生活、不仅圆了她儿时的梦想,更是让她坚定了一辈子从事法律工作的信念。这张照片是自己大学的时候,几个同学、几个比较要好的女同学聚在一起聚餐,这个是自己,当时还是比较年轻的,那个时候我们进了大学、可能对社会的了解更多了,那时候其实我们的想法、虽然都读的是法律专业,但是可能我们各自的理想还是有很多区别,像我们这些同学、其实这张照片中所有的人、只有自己在法院工作,其他有的同学做了律师,有的是出国了,有的去做了房地产、其实就是转行了,很多人其实没有再做法律专业的工作,因为一九九二年的时候、我们毕业的时候正好是赶上经济大潮席卷大陆嘛,很多人都下海经商,组建了很多企业、开了很多公司嘛,当时在企业工作比在法院工作收入好,当时确实自己对法律工作很敬仰,那个时候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我要进法院、要到法院工作,我要去做一个让人敬仰的法官,我要去做一个主持正义的职业。在大学四年当中自己也到很多地方实习过,自己也到法院实习过,看到了很多事情、也就是很多无助的当事人通过诉讼或者通过法官的工作获得了正义,看到很多企业频临破产,因为这个欠债的纠纷、三角债的问题频临破产、面临倒闭,最后是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了它的困境,最后获得了新生,自己觉得法律确实是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确实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所以自己觉得这个职业是值得一生去追求的。1992年,23岁的乔蓓华从大学毕业、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她魂牵梦绕的法院,由书记员开始步入了法律生涯。这张是自己刚进单位不久时拍的照片,这张背后倒是写着了、1993年10月7日、摄于沪军营路66号、就是自己原来的家,1993年十月份是自己刚进单位一年,自己穿着制服、戴着肩章,那时确实觉得很自豪、自己穿上这身制服代表了正义的化身,自己要去从事一项正义的事业、所以非常自豪,就穿着这身衣服,在很简陋的家里和父母拍了一张照片。其实在我们当时的工作中,做书记员、除了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以外,也跟着法官去跑现场去做调解,亲身地体验他们是怎么做调解工作的,他们是怎么调查的、他们是怎么掌控庭审,这种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应该说做书记员这几年、对自己的收获是很大的。经过多年时间,乔蓓华逐渐从一个青涩的书记员、成长为了一名能独当一面的法官,然而当时的她却没有意识到,扎实的断案能力、并不是衡量一个合格法官的唯一标准。自己记得有一个案子,确实是自己在二审查明事实的时候、把一个日期给写错了,没有校对出来,最后处理以后当事人就跟自己提出来了,那个时候自己觉得、哎呀,我居然连这么低级的错误都会犯,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虽然这个案子最后还是圆满地把当事双方都调解、解决掉了,但是确实是给自己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你光有法律知识、没有一种责任心,没有这点是干不好这个工作的,所以当时确实让自己很警醒,这是自己职业生涯当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打击,因为自己觉得这件案子要是处理错误的话、是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影响的,这么多年、那件事到现在当时十多年了,自己一直把它作为一个教训,时刻地提醒自己。21世纪,中国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运行的时代,大都市的繁荣吸引了无数外来务工者的争相踏来,然而由此带来的各种劳务争议与工伤纠纷却成为了其发展道路上极不和谐的一道坎儿,面对日益增多的案件、乔蓓华深感压力巨大,2011年、一件棘手的贵州少年断指案摆到了她的面前。他当时就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和领导说因为要和表哥一起回家过春节,所以向单位提出辞职,我二十六号就是结束劳动关系,写了这样一个辞职报告,但是事实上他表哥因为正好有点事、晚了几天去接他,所以当时没有走,按照他个人的说法、就是他仍然继续在这个厂里工作,那么他跟老板说了、因为我表哥没有来接我,我再做两天再走,那么事情发生在二十九日,突然一个下午、他的一节手指给割掉了。飞来的横祸、给这个十七岁少年的家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贫穷的家庭也无力承担这么大额的医疗费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工厂老板的身上。那老板当时就提出我和他没有劳动关系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合同,他已经跟我辞工走了,这个事故发生是他自己在里面玩,那一天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没走,我们没有安排他工作,不小心发生这个伤害事故,然后就受伤了,我已经付了一点医药费,我道义上已经尽到责任了,所以其它所有的待遇我不应该承担,那么双方之间是为了确定劳动关系、然后官司打到法院了。然而一审法院认为少年的证据不足、没有支持他的诉求,于是案卷被摆到了乔蓓华面前,面对工厂一方看似无懈可击的抗辩、乔蓓华和她的同事们硬是找出了几次破绽。在整个案子的陈述当中,单位对怎么发现他受伤、并把他送到医院的前后陈述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单位在刻意隐瞒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那么我们再结合他的这些工作服、工具都没有移交,再结合他事故发生的上班时间、平时工作的场所,我们觉得从这个角度讲、个人陈述的真实性更高,也就是说个人的证据证明力更强,所以这个案子最后我们是通过层层分析、对证据的判断,对当事人陈述的判断,最后把这个案子翻掉了、认定了劳动关系。法庭上的乔蓓华是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好法官,然而在法庭外,她则化身胸怀社会责任感的急先锋,在劳动争议案件激增的时候、她牵头二中院所辖法院 、劳动仲裁部门及工会部门,建立了劳动争议群体矛盾预警机制。2011年她与《劳动报》合作、开辟了“乔法官说法”专栏,为普通百姓释法答疑,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通过在案子的审理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当事人在诉讼中行使权力没有找到切入点、或者是主张的方向错了,他的请求是没办法获得支持的、但是他却固执己见,这个自己觉得在诉讼过程中碰到很多这种情况、让自己感到其实我们很多劳动者对于怎么样维权、怎么样才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他可能不是很清楚,也是很无助的,那么一方面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感悟;另一方面希望用自己在专业上的知识能够帮到他们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