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作者:城北之声

点蓝色字关注“城北之声”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地方病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01

鼠疫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传染源

染疫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动物(如旱獭、兔、藏系绵羊等)可发生肠鼠疫。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实验室感染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造成感染。

哪些动物可以感染鼠疫

喜马拉雅旱獭(俗称“哈拉”),是青海省自然感染鼠疫最主要的野生动物。藏系绵羊、狐狸、獾、艾鼬、荒漠猫、狗、老鼠等动物也可以感染鼠疫。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在野外游玩时哪些行为可导致感染鼠疫

在旱獭的洞口周围有坐、卧、停留,逗玩、投喂鼠疫疫源动物等行为时须谨防跳蚤叮咬。应看好孩子,不要让他们玩小动物,尤其是死掉的小动物。

防鼠疫“三不”和“三报”

“三不”

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

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不带疫源性动物出疫区。

“三报”

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

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02

布鲁氏菌病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持续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等症状,且易成慢性。传染源主要以牛、羊、猪为主。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

养殖户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饲养家畜要圈养。避开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毡房内,也不要把牲畜放在人们生产、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等。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养家畜,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要和羊羔玩耍。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注意个人卫生防护。进行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后要彻底清洗;

家庭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特别是肉、奶等畜产品,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不可食用生肉、生奶等。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案,也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03

包虫病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包虫病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而导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寄生人体的部位以肝脏最多,约占病例的70%,肺脏占20%,其他部位10% 。患病早期可没有任何感觉和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机会,最终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生命。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包虫病病程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还可能会出现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过敏症状、局部包块等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当中间宿主牛、羊、鼠兔、田鼠等动物在吃草、饮水时,食入虫卵也会得包虫病。人们宰杀牛羊时,如果将病变内脏喂狗,那么病变内脏里面的幼虫可在狗的肠道里发育为成虫。此外,狗吃了患有包虫病的鼠兔、田鼠等小型哺乳类动物也会感染,继而传播包虫病。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2023年7月28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发生及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为青海人民在包虫病的预防方面提供了保障。

如何预防包虫病?

(1)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玩狗、勤洗手、不吃生食和生肉、不喝生水。

(2)接触狗、狼及狐狸后,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洁水洗手。

(3)患病牛羊的肝、肺等内脏必须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等方法进行处理,切忌喂狗。

(4)每月定期给狗驱虫, 对狗驱虫后5天内的粪便进行深埋或焚烧等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04

碘缺乏病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及影响生育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还可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碘,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素,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每天都在摄入加碘食盐,但是人们对碘的关注度远远不及钙、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碘缺乏可能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不良后果。因此碘缺乏的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碘进行合理摄入。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方便、最经济、最安全、确实有效办法。适时调整食盐加碘浓度,做到科学补碘,碘盐中碘的浓度是20~50毫克/公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就可以补充人体每天需要的碘。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多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含碘高的海产品,作为辅助措施以达到补碘的作用。

05

地方性氟、砷中毒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识

什么是地方性氟、砷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人在自然环境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

如何预防地方性氟、砷中毒?

控制氟源,减少摄氟量。另外,减少氟的吸收,促进氟的排泄,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可起到预防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作用。经常食用含有钙、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可增加人体抵抗力,抵制氟对身体的危害。

来源:城北区卫生健康局

编辑/史海雯

监制/马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