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作者:城北之聲

點藍色字關注“城北之聲”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地方病科普知識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01

鼠疫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什麼是鼠疫?

鼠疫是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于野生齧齒類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發炎等。鼠疫傳染性強,如果不治療,病死率高達30%~60%。

傳染源

染疫動物,最主要的傳染源是齧齒類動物,包括鼠類、旱獺等。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經跳蚤叮咬傳播人類鼠疫的首發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緻。經直接接觸傳播人類通過捕獵、宰殺、剝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觸染疫動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動物(如旱獺、兔、藏系綿羊等)可發生腸鼠疫。經飛沫傳播肺鼠疫患者或動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細菌微粒及氣溶膠,造成肺鼠疫傳播。實驗室感染由于防護不嚴、操作不當和實驗室事故造成感染。

哪些動物可以感染鼠疫

喜馬拉雅旱獺(俗稱“哈拉”),是青海省自然感染鼠疫最主要的野生動物。藏系綿羊、狐狸、獾、艾鼬、荒漠貓、狗、老鼠等動物也可以感染鼠疫。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在野外遊玩時哪些行為可導緻感染鼠疫

在旱獺的洞口周圍有坐、卧、停留,逗玩、投喂鼠疫疫源動物等行為時須謹防跳蚤叮咬。應看好孩子,不要讓他們玩小動物,尤其是死掉的小動物。

防鼠疫“三不”和“三報”

“三不”

不接觸、不剝皮、不煮食病(死)旱獺和其他病(死)動物;

不在旱獺洞周圍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不帶疫源性動物出疫區。

“三報”

發現病(死)旱獺和其他病(死)動物要報告;

發現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應立即報告;

發現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應立即報告。

02

布魯氏菌病

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持續發熱、多汗、肌肉和關節酸痛、乏力等症狀,且易成慢性。傳染源主要以牛、羊、豬為主。傳播途徑有直接接觸感染、經消化道感染、經呼吸道感染。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

養殖戶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飼養家畜要圈養。避開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人畜分居,無論是成畜還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飼養。牧區在産羔季節千萬不要把牲畜放在氈房内,也不要把牲畜放在人們生産、社會活動的公共場所等。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養家畜,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要和羊羔玩耍。飼養過牲畜的場所應進行消毒。特别是出現牲畜流産時,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觸流産物和死胎,應立即對其進行徹底消毒處理。注意個人衛生防護。進行照料牲畜、清潔圈舍等勞動時,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勞動後要徹底清洗;

家庭如何預防布魯氏菌病: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吃不清潔的食物,飯前洗手,不喝生水。特别是肉、奶等畜産品,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不可食用生肉、生奶等。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開;切了生肉的刀、案,也要用熱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03

包蟲病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什麼是包蟲病?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細粒棘球縧蟲的幼蟲感染人體所緻的疾病。該病為人畜共患病。狗為終宿主,羊、牛是中間宿主;包蟲病是人體感染棘球縧蟲的幼蟲而導緻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寄生人體的部位以肝髒最多,約占病例的70%,肺髒占20%,其他部位10% 。患病早期可沒有任何感覺和症狀,如不及時治療會錯過最佳治療機會,最終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威脅生命。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包蟲病病程長,晚期肝包蟲病患者極度消瘦或腹脹如鼓;還可能會出現局部壓迫和刺激症狀、全身中毒症狀、過敏症狀、局部包塊等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當中間宿主牛、羊、鼠兔、田鼠等動物在吃草、飲水時,食入蟲卵也會得包蟲病。人們宰殺牛羊時,如果将病變内髒喂狗,那麼病變内髒裡面的幼蟲可在狗的腸道裡發育為成蟲。此外,狗吃了患有包蟲病的鼠兔、田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也會感染,繼而傳播包蟲病。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2023年7月28日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青海省包蟲病防治條例》,更好的預防和控制包蟲病的發生及傳播,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推進健康青海建設,為青海人民在包蟲病的預防方面提供了保障。

如何預防包蟲病?

(1)加強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不玩狗、勤洗手、不吃生食和生肉、不喝生水。

(2)接觸狗、狼及狐狸後,飯前、便後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潔水洗手。

(3)患病牛羊的肝、肺等内髒必須采用集中焚燒、挖坑深埋等方法進行處理,切忌喂狗。

(4)每月定期給狗驅蟲, 對狗驅蟲後5天内的糞便進行深埋或焚燒等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04

碘缺乏病

什麼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而對人體所造成的損害,可表現出各種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及影響生育出現的不育症、早産兒、死産、先天畸形兒等這些病統稱為“碘缺乏病”,還可導緻兒童智力和體格發育障礙,造成碘缺乏地區人口的智能損害。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如何預防碘缺乏病?

碘,作為一種常見的營養素,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我們每天都在攝入加碘食鹽,但是人們對碘的關注度遠遠不及鈣、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碘缺乏可能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産、早産、死産和先天畸形等不良後果。是以碘缺乏的問題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對碘進行合理攝入。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食用碘鹽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友善、最經濟、最安全、确實有效辦法。适時調整食鹽加碘濃度,做到科學補碘,碘鹽中碘的濃度是20~50毫克/公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鹽就可以補充人體每天需要的碘。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多吃含碘豐富的海産品,如海帶、海魚和貝類等含碘高的海産品,作為輔助措施以達到補碘的作用。

05

地方性氟、砷中毒

【健康科普】地方病科普知識

什麼是地方性氟、砷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發生的一種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它是人在自然環境下,長期生活在高氟環境中,通過飲水、空氣或食物等媒體,攝入過量的氟而導緻的全身性慢性蓄積性中毒。

如何預防地方性氟、砷中毒?

控制氟源,減少攝氟量。另外,減少氟的吸收,促進氟的排洩,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等,都可起到預防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作用。經常食用含有鈣、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可增加人體抵抗力,抵制氟對身體的危害。

來源:城北區衛生健康局

編輯/史海雯

監制/馬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