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作者:猫眼观史

临阵换将,在中国军事史上一直被视作大忌,所以你会发现,中国战争史上出现这类情况,大多都没有好的结果。

如战国时期,乐毅连续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结果因为燕惠王猜忌,换下了乐毅,最终惨败;

再如长平之战赵括换廉颇,40万大军全军覆没。按理说如此沉重的代价应该吸取教训,但赵国梅开二度,把李牧换了,最终被王翦推平。

以史为鉴,这可全是用人堆出来的经验。

可美国没有这样的历史,也就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在朝鲜战场,他们接二连三换将,不对,是换帅。

从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其实教员早就能猜出结局了,所以他豪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前线的彭老总,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克美军13颗将星,最终成就元帅军神之路!

为啥说美军13颗将星?

分别是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四星上将李奇微、四星上将克拉克。

加上美军上将范佛里特,这里有一个算一个,打的越狠的人下场越惨!

咱一个个捋一遍。

01

麦哥受到的侮辱最大,出身名门,还是学霸,从军后一路飙升,39岁晋升西点军校校长,经过二战的洗礼和媒体的推广,直接上了世界热搜。

又有强大的漂亮国托底,仁川登陆一举逆转战局,将朝鲜人民军打的抱头鼠窜。在大量媒体彩虹屁的宣传下,风头无两的他当即立誓:如果中国出兵,我将让他们遭受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结果彭老总入朝,歼敌1.5万人,给麦哥当头一棒;

这一记闷棍打的麦哥措手不及,我堂堂军神,岂能受此侮辱(问题是还不知道是志愿军打的……手动狗头)?

1950年11月,麦哥领军抵达鸭绿江,对兄弟们说:咱争取圣诞节前回家!

话音未落,36000兄弟被志愿军歼灭。

之后就是再战,再败;

再战,再败;

因为他的指挥失误,间接导致了沃尔顿·沃克中将逃跑时,因为车祸丧命了。

麦哥四战四败,哪能受这委屈?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接受不了自己被完虐的事实,果断把指挥权给了李奇微,自己跟杜鲁门斗嘴去了,硬怼杜鲁门:我的军事指挥被束缚,你们政客侵犯了军人的职权!

言外之意,不是我老麦无能,是你总带着一帮文人指手画脚。

老杜也是性情中人,解释个毛。

1951年4月11日,麦哥被老杜解除职务,黯然离场。

都这样了,面对媒体采访时还死鸭子嘴硬,开始甩锅:我早就把指挥权给李奇微了!

这是为了维护脸面,真是一点面子都不要了。

再说说李奇微,这个胸前挂两大雷的军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李哥这边虽然没有麦哥名气大,但绝对属于世界名将,整个抗美援朝时期,他是志愿军最难缠的对手。

李哥以眼光独特和胆大心细著称,他很快就发现了志愿军的短板:礼拜攻势。

就是志愿军发起的每一场战役,基本都是5-7天,他凭此断定,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极限就是一周。

针对这个短板,李哥下死手:用轰炸机不分昼夜轰炸我军补给线,再用照明弹把黑夜变成白昼。

志愿军经常趁黑夜夺回阵地,如今白天黑夜一个样,瞬间没了优势。

但这也只是瞬间。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在面对战神彭德怀、军师邓华、控制系名将韩先楚三人,李奇微的缺点很快就暴露了。

他们很有默契的发现李奇微排兵布阵有问题,利用这个疏漏,采取小包围、小穿插破解了李哥的“磁性战术”,来了一手防守反击。

不过李哥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他的出现,让志愿军放缓了脚步,两军只能在三八线相持。

彭老总说他是最可怕的对手,他说彭老总是最危险的对手。

这才是世界名将应该有的大度,双方都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因为破不了招,恰逢漂亮国总统选举,艾森豪威尔去参加竞选了。

按照美国制度,在军队中担任军职的人参加竞选,必须辞去军职。

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心腹,李哥接替了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坐镇欧洲。

负责接替“联合国军”指挥官的是马克·韦恩·克拉克。

上甘岭战役,直接将他打到了谈判桌,还让老杜在选举中落败。

为啥在李奇微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志愿军伤亡最大?

这就涉及到一个人了,他就是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

一个用自己名字创造军事名词的硬核狠人——范佛里特弹药量。

02

范佛里特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和之前我写的杜黑(制空权理论)差不多,都是想采用绝对的力量和优势碾压对手。

范佛里特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还曾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是同班同学,资历可见一斑啊。

他的经历咱就不谈了,名声鹊起是在1948年,凭个人能力肃清了10多万的共产党武装,更是被誉为山地战专家。

朝鲜战场到处都是山头,在接手李奇微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后,就想着大干一场,给志愿军来个下马威。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范哥找到参谋长问:“你们先前打赢一场战役要用多少弹药?”

参谋翻了下记录,说出一个数字。

范哥豪气的说:“那现在打出去5倍的弹药。”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从范哥上位后,美军的攻击量呈指数级增长,每天对着志愿军阵地就是干。

志愿军阵地先前每天受到的炮击大概是40轮,就这都难受的死。范哥一来,直接调整到每天289轮,用志愿军老兵的话:密度跟刮风一样,一阵接一阵。

这种攻击在一战二战都没见过,恐怖到什么地步?

当年范哥为了攻击983高地,9天打掉36万发炮弹;后来对一个不知名的小阵地,倾泻了190发炮弹,炸弹5000多枚。

说的难听点,下冰雹都没它密集。

这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弹壳堆成山了都,可为啥如此凶猛和极尽奢华的攻势,为啥志愿军还能承受得住?

这就是咱中国人聪明的地方了,打仗嘛,就得依靠战术。

志愿军就是利用了反斜面阵地和反斜面坑道,才守住阵地,减少伤亡。

什么是反斜面阵地?

斜面指的是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反斜面就是背对着敌人的。

上一张图吧,好理解。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面对范哥开挂式的攻击,志愿军就选择在反斜面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射击工事、屯兵洞以及戴顶盖的壕沟。

可别小看这个反斜面坑道,每一个坑道都是有“国标”的,当时文件下发,要求每个阵地挖至少两个坑道,坑道要保证有3个出入口;坑道的顶部厚度需要再15-20米,不然挡不住重炮;坑道还需要与野战工事连接,既能防守也能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山顶棱线这个位置,是可以观察到反斜面和正斜面所有情况的。

反斜面确实是逆天设计,不仅可以躲下攻击,还能防止敌人抄后路包围。

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美军进攻时,志愿军只派小组在前方进行阻击,位于棱线地方的一般是志愿军的观察哨,他们则负责协调炮兵与前方步兵协同,进行跨山吊射,反攻美军。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美军进攻受阻,肯定会加大火力。

此时的志愿军就利用反斜面坑道进行躲避,美军轰炸机也不敢飞的太低,太低容易被军“打空炮”,所以杀伤力大大降低。

最容易丧命的是山顶的观察兵,如果他们牺牲,就要有人补上去随时观察敌情。

美军炮火攻击后,就会派步兵前进,此时又陷入了下一个循环。

因为地形的缘故,双方能派的兵力都是有限的,这点也大大削弱了美军的攻势。

所以,在面对范佛里特弹药量,即使山头被削平两米,但志愿军依旧能守住阵地。

范佛里特弹药量:每秒6发,山头都炸平一米,为何志愿军还守得住

其实伤亡最大的地方在后勤,后方的补给线成了美军炮兵和空军的打压对象,从战争一开始就是如此,我军负责输送的士兵大部分牺牲在半路上,那些汽车兵只能夜里开车还不能开灯。

前线的每一份补给都是用后方的牺牲换来的。

不过还有一点,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总以为就只有美军炮火猛。

当年有美军人员回忆:志愿军的炮火太密集,每秒就有一发炮弹打在阵地上!

用魔法打败魔法。

美军也是痛苦的,有时候一天内阵地易手好几次。

中国能火力全开,关键在与那时候的老大哥帮忙了,他们为了援助武器,让这些后勤物资能顺利抵达前线,老大哥与大陆空军多次拦截美军战机,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的上空行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

掌握了这一带的制空权,就能实现物资和弹药的运输以及转运伤员。

美军火力全开都没能拿下志愿军,此战过后,便再也没有发动过营级以上规模的进攻了。

其实通过美军不断换将也能知道,他们是实在没辙了。

双方也明白,如今是谁也不能吃掉谁,最终只能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