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浙西常山 讲好“菇”事共促产业发展

作者:海峡网络

“要作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区位、资源、气候优势,打造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食用菌品牌,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吸引食用菌行业的人才来常山,提升种植和深加工技术水平,走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道路。”5月13日,中国(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会举行,国内外知名相关学者齐聚一堂共谋常山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径。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浙西常山 讲好“菇”事共促产业发展

会议邀请了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等国内外知名相关学者做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学者针对目前食用菌的发展现状、创新思路和技术策略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分享食用菌种植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帮助食用菌种植户和企业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回顾常山食用菌的发展历史,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9年,常山县微生物厂的技术员们,凭借着对食用菌培育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成功利用金刚刺酿酒残渣培育出了猴头菇,并选育出了具有显著优势的“常山猴头99号”菌株。“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常山食用菌产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常山正式踏上了食用菌产业化的征程。”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君介绍。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浙西常山 讲好“菇”事共促产业发展

1986年,常山县微生物厂生产猴头菇750吨,产量居世界同类厂家第一位。1988年,全县金针菇产量1542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针菇产地。1992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量达到7134万瓶袋,总产量达到1.3万吨。

2000年,常山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此后,常山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将猴头菇列为常山“三宝”之一,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浙江天泉、农光未蓝等企业,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常山猴头菇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获十大“浙江名菇”称号,入选“衢六味”。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浙西常山 讲好“菇”事共促产业发展

“常山食用菌有辉煌的历史,今后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抓种植技术提升、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重点,加大菌种研发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食用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省华对常山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常山食用菌主要栽培猴头菇、羊肚菌、香菇等7个品种,其中羊肚菌栽培面积1000亩,栽培规模居全省之首。有规模主体35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5家、省级2家,深加工企业3家。衍生出复方猴头胶囊、多糖、饼干、软罐头、超细粉、固体饮料、益生菌等22款深加工产品。食用菌年产量0.78万吨,年总产值为0.86亿元。

“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猴头菇、金针菇等特色品种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将借助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契机,推出《常山县食用菌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加大在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全链条、全环节、全方位给予补助,壮大本地企业产、加、销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郑君表示,接下来常山将规划建设1亿元产值的食用菌深加工园区,索引链主企业,走出一条标准化、高效化、生态化、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黄国豪 汪丽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