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作者:正直盖布里埃尔9q2

历史无情地向我们诉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在那漫长而残酷的小冰期时代,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同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东方,气候骤变摧毁了明王朝的根基,随后满清入主中原,一个新的王朝开启了它的统治时代。而在西方,寒冷和饥饿引发了一场波及整个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哈布斯堡帝国从此日薄西山。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人类当时采取了何种措施应对?最终又是如何渡过难关的?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段动荡而又迷人的历史。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小冰期对明朝的致命打击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自14世纪初降临于中土大地的小冰期,给本就岌岌可危的大明帝国带来了致命的一击。气温骤降,极端天气接连不断,黄河、长江的支流时常断流,旱涝交替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明朝的应对之策。

早在1332年,黄河就发生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洪灾,据记载有高达700万人口惨遭水淹。随后的两年间,湖北地区又爆发了肆虐一时的鼠疫,两场灾难共同导致了数千万人非命遇难。这无疑是明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就遭受到了天灾的严重打击。

即便如此,在朱元璋的开国统治期间,全球的气温曾有过短暂的回升,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也因此获得了极大提高。不过这份喘息的机会并未持续太久,随着15世纪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气温又开始骤降,整个大明帝国都笼罩在寒流之下。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极端气候接连不断地向明王朝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渤海、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开始常年结冰,其中渤海冰层最厚时甚至达到了惊人的9米。黄河决口、断流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百姓生存的根基因而受到了巨大冲击。

就在这股寒流的肆虐下,江南地区原本普遍一年两熟或三熟的水稻种植制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仅能一年一熟。而明朝北方的农耕区,则不得不继续向南退缩,蒙古人趁机直插阴山之内,夺取了原本属于明朝的部分领土。

农业生产力的大幅下降,让明王朝的国库收入也随之骤减。据记载,原本在洪武年间每年能征收751万石的田赋,到了15世纪已经锐减至不足原有的三分之一。粮食储备日渐匮乏,粮价飞涨,导致北方屯田兵普遍逃亡,本应能自给自足甚至输出贡赋的前线卫所,反而开始依赖内地的粮食运输。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15世纪明朝期间连续爆发了长达数年的三次大饥荒,分别是1434至1445年、1460至1470年,以及1484至1489年。"自春夏以来,风劲砂飞,所种田苗,秋成无望......平凉以西赤地千里",正是当时农业荒芜的真实写照。

努尔哈赤乘势而起,掠夺周边资源

在大明王朝渐趋衰落之际,一股新兴的势力正在远东地区蓄势待发。这支势力就是源自女真族的后金,其领袖努尔哈赤敏锐地捕捉到了气候变迁给明王朝带来的重创,遂借机窥伺并积极扩展自身实力。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与大明相比,后金地处边陲,气候条件更为恶劣,极端天气频繁导致农业生产一蹶不振。据史料记载,早在1627年,女真人就已经陷入了粮食危机,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努尔哈赤选择了一条掠夺式发展的道路。

首先,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朝由于屯田制度的崩溃,这一地区的生产力严重下滑,为后金提供了可乘之机。努尔哈赤派遣亲信在这片区域大力扩张经济版图,切实控制住粮食等生产资源。

同时,后金还加强了自身的军事实力。气候变迁导致农业萧条,为后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失去生计的农民纷纷加入了后金的军队。凭借人口优势,努尔哈赤不断壮大军队,直到最终拥有一支数十万精锐大军。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借助经济和军事两方面的发力,努尔哈赤开始着手围攻明王朝的弱点。当时的明朝因为国力衰微,中央集权力度大大降低,地方割据势力甚嚣尘上。后金趁虚而入,针对这些割据势力频频出手,逐步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更为关键的是,努尔哈赤还极有策略地利用了明王朝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粮食危机。他多次引诱明朝边军投诚,给予他们充足的粮食补给作为回报。这无疑是在隔岸观火,等待大明彻底内忧外患从而自取灭亡。

果不其然,连年的天灾、内乱以及后金的军事威胁,让原本就已经力不从心的明王朝最终土崩瓦解。1644年,后金攻陷北京,李自成则夺取中原地区,大明王朝就此覆灭。历经207载的中华王朝,终因气候变迁而走向没落,为后金出兵中原扫清障碍。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欧洲面临严峻考验

与东方大明王朝同一时期,西方的欧洲大陆也遭受了小冰期带来的沉重打击。寒冷和干旱导致了农作物严重歉收,粮食短缺进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瘟疫和社会动荡。

早在1315年,欧洲就已经开始步入小冰期的寒冷时代。次年,法国就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大饥荒,无数农民被饿殍遍野的惨状所震惊。随后的几十年间,瘟疫像审判日的使者般在欧洲大陆漫延开来。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1347年,一艘从克里米亚半岛驶来的船只,把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黑死病带入了西西里。仅仅在三年之内,这场瘟疫就夺走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到了1352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总数已经锐减至只剩下不到6000万。

黑死病的肆虐使得欧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随处可见的尸体和难民,加上农田渐次荒芜,引发了大规模的暴动和社会动荡。节节败退的封建主从根本无力应对如此巨大的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黑死病并非小冰期导致的唯一瘟疫。1493年至1670年间,连绵不断的寒潮还引发了至少7次鼠疫的蔓延,给欧洲各地更是带来了惨重的生命和经济损失。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就在这种压抑和绝望的氛围下,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开始在欧洲蓬勃发展。一些人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社会的弱者,妄图以此寻求救赎,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反犹太人浪潮。

而宗教裂痕的加剧,则为未来的三十年战争火种埋下了祸根。该战争爆发于1618年,起因是新教化的波希米亚地区教众被天主教徒镇压,引发了较量。随后加入的诸多列强使战事迅速蔓延至整个欧洲大陆。

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有1/3的城镇被夷为平地,农村地区遭遇了更为惨重的破坏,人口损失高达40%。当时的一句谚语是"战争使一个村庄变成一片荒漠"。战争的持续使欧洲经济一蹶不振,工商业中心人迹罕至,曾经辉煌的贸易也渐行渐远。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西方国家先行一步,开启农业革命

面对小冰期带来的粮食危机,西方欧洲国家比东方明清先一步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欧洲各国政府意识到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他们首先着手引进了一些新型耐寒作物。在此之前,欧洲大陆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种类较少,且多为喜温性作物。一旦气温骤降,产量就会直线下跌。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鉴于此,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引进了像土豆、马铃薯这样的耐寒作物,在寒冷气候下也能获得丰收。而荷兰人则将小麦、黑麦等在东方早已种植的谷物传入欧洲,调整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除了引种新作物,欧洲各国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鼓励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开垦荒地。著名的便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于1660年实施的圈地运动,将大量公共土地以很低的价格分割出售,供地主兴办新农场。

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下,欧洲大陆新增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急剧扩大。据统计,从1650年到1750年的一个世纪间,英格兰增加了1/4的可耕种面积,法国也新增了1/5。新增的农田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与此同时,农业技术的改进也为粮食产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农作物的轮作制和三圃制的推广。通过这两项技术,土地得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休耕,不会再出现长期的贫瘠现象。

正是凭借这些举措,即便在小冰期寒冷的环境下,欧洲大陆的粮食产量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到了17世纪末期,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粮食产量较16世纪已翻了一番有余。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这一时期农业变革的一大体现。小冰期期间,欧洲曾遭遇人口锐减的厄运。但在新作物、新技术的帮助下,到了18世纪初期,欧洲人口数量就已经全面恢复到黑死病之前的水平。有数据显示,在1750年,欧洲人口总数已达1.44亿,超过1340年的历史最高记录。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清朝为生存而变革

相较于早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欧洲,位于远东的大清王朝在面临小冰期的严峻考验时,表现得更加被动和保守。不过最终在时代的推动下,清朝政府还是迫于压力推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试图缓解粮食危机。

早在康熙年间,饥荒就已经成为了清王朝经常性面临的困扰。据史料统计,从1661年至1796年的135年间,平均每4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为了减轻农村的赋役负担,改善生产环境,清朝政府于1713年颁布了《钱粮宽缓条例》,宣布对全国农村实行为期10年的免征钱粮赋税政策。此外,清政府还开放了大批荒芜土地,鼓励农民自行垦殖。

即便采取了这些应对措施,清王朝在18世纪中期还是遭遇了一场闻名遐迩的"大饥荒"。从1756年到1765年,连续数年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加之官员防灾不力,数千万人最终因灾死亡或流离失所。这无疑给了清政府一记严重的惩戒。

虽然在乾隆时期气候有所缓和,粮食生产陷入了短暂的盈余状态,但随后雍正、嘉庆年间,干旱、洪涝等灾害又卷土重来。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粮食危机,清政府最终痛下决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首先是全面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为了防范干旱,各地纷纷开凿运河,修建水渠和水池,以灌溉农田。同时对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护岸工程也加大了投资,以防止决口导致洪灾。

其次是培育早熟作物和发展绿肥种植业。清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在主粮作物收获后,利用秋冬时节种植绿肥作物。绿肥可以促进土壤富硒,为来年的庄稼生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还选育了一些季节较短、抗寒耐旱的农作物新品种。

再次便是致力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理念。从嘉庆年间开始,不少官员进行各种宣讲活动,劝导农民调整传统的生产模式,运用新型的轮作法和复种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官方还普及了加强田间管理的一些新技术,如灌溉设施、除草、施肥等。

东方导致明亡清兴,西方引发三十年战争,历史上的小冰期有多致命

经过长期的变革和探索,到了19世纪初期的时候,中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人口也因此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总体上相较于欧洲,中国的农业发展还是严重滞后。这一点最终导致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半殖民地的耻辱命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