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作者:魔法孔雀u

孔融,这个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家喻户晓。从小就被誉为"神童"的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聪颖的头脑,很早就在文坛上赫赫有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儒雅斯文的读书人,性格竟如此刚烈直率,不仅敢于直言不讳,更是毫不留情地怼人。这样一个从小就展现出过人才智的孩子,怎么会在长大后变得如此"无所畏惧"?他最终又走向了怎样的结局?让我们一探究竟。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鲤鱼终成龙:孔融早年的神童遭遇

孔融自幼便被视为神童,他的家世令人瞩目。作为孔子的后裔,孔融天资卓绝,儒雅斯文,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才智。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中平元年(184年),祖上曾一度家族显赫,先人孔霸曾执教于汉元帝。虽然到了孔融这一代已不再光宗耀祖,但仍因其家学渊源而名声显赫。

孔融从小就酷爱读书,6岁时便能背诵众多经典,9岁便对儒家经典了如指掌。幼年的孔融多才多艺,不仅读书识字,还善于作诗吟赋。据史书记载,孔融8岁时随父游历至洛阳,他初次见到大臣便巧舌如簧,辩才无馁。洛阳的大臣们无不为之侃侃而叹。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到了10岁那年,孔融随父拜访洛阳大臣李赝时,再一次大放光彩。门卫不识身份拦阻不传,孔融便自称是李府亲戚,骗过门卫得以见李赝。及至见面,李赝追问二人渊源,孔融便大言不惭地说出"祖上孔子与老子是师生"的离奇说法,将李赝祖上与老子扯上关系,引来一阵哄笑。对答如流的孔融才智惊人,令李赝赞不绝口。

在场的陈韪对此嗤之以鼻,讥讽"小时聪明,长大未必有出息"。年仅10岁的孔融闻言后,立即回怼"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孩子口无遮拦,辩才无馁,实在让人吃惊。短短数语,便将陈韪的话语呛了回去。这一怼人的精彩场面,再加上大臣李赝的力捧,令孔融自此在朝野间小有名气。

可见,孔融自小就以其出色的才智和过人的口才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神童"实至名归。然而,他性格早慧、任性泼辣的一面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逐渐显露出来。这个小小年纪便如此"无所畏惧"的孩子,日后必将更加放肆张扬,口无遮拦,我们拭目以待他日后的精彩表现。

逐浪高歌:孔融才学俊发的青年时光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孔融的青年时期可谓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灿烂的时光。继承家学渊源,他自小勤学苦读,广览群书,才识过人。加之机智过人,辩才无馁,孔融早年便在京师洛阳引起轰动,被誉为"神童"。及至青年时代,他的才华才学愈发渐露锋芒,成为燎原之火,照耀当世。

年方20岁出头,孔融便以其过人的文采和俊逸的才华,被选拔为著名学者杨赐的门生。杨赐乃当时名重一时的大儒,其门下云集了众多才子,孔融能一路超越再超越,可见其才学非凡。不过,孔融泼辣刚烈的性格在这一时期也愈发显露无疑。

有一年,何进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前去贺喜。谁知门卫竟然滥用职权,拦阻不传。孔融受此折辱,虽仅一介布衣,却也拂袖而去,不愿就范。何进手下自是大怒,纷纷请示惩处孔融。但何进睿智,听从门客的劝阻,以"礼遇有加"的方式将孔融拉拢过来。这件事可见,虽年轻气盛,但孔融毕竟才华出众,足以引来争相拉拢。

青年孔融才华傲睹,终为曹操所重用。当时曹操方在集权,孔融大名盖世,声名远播,孔操自是慕才若渴,力邀孔融入其麾下。一来借孔融之名扬威招贤,二来也可监视并控制这个辣手摧花的朝野才俊。然而,孔融哪里是那么好惹的?他跟随曹操之后,言行依旧泼辣放浪,直言不讳,毫无顾忌。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其时袁绍病逝,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宓美貌动人,被曹操据为己有。孔融对此深恶痛绝,遂写信讽刺曹操,说起当年武王伐纣时,把美人妲己赐予弟弟周公旦那一典故。曹操听后一阵惊愕,随即意识到孔融是在嘲讽他。不过,为了孔融引来的重重利益,曹操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后又有一次,曹操欲禁酒以示俭朴,但不便直言,遂以"败德"为由。孔融得知后,又写信嘲讽曹操,说夏桀商纣好色而亡,不如干脆禁止人结婚算了。孔融口无遮拦,激辞怼人,连曹操这等狼顾勇士,也不得不再一次暂且压抑怒火,全然忍受孔融的无礼之语。

这一系列怼人事迹,再加上孔融作为"建安七子"的领军人物,在文坛独树一帜的地位,可见当时孔融确已声名赫赫,地位超然。他辩才无馁,怼人无所顾忌,成为朝野间一股清风。年轻气盛的孔融,在青年时期才华迸发,泼辣张扬的个性更是无所顾忌地展现出来,引来无数关注和侧目。

逆水行舟:孔融抗争宦官专权的艰辛历程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青年才俊时期的孔融虽然才华横溢,但也正是这股子傲气惹祸上身。他直言不讳的个性,再加上骨子里对宦官专权的不满和憎恨,令他陷入了一场反抗宦官专权统治的艰难历程。

东汉中期,宦官专横跋扈,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看着国家日渐衰微,孔融愤怒至极,决定亲自颠覆这宦官当政的权力架构。年约30岁,孔融联合同道鲍宣、刘援、刘虞等人,多次上书弹劾丁、王、侯等重臣,力图扳倾宦官政权。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然而,丁奉等宦官统治集团自是非分崩离析的反弹,他们怀恨在心,决定置孔融等于死地。及至有一次,丁奉在朝会中诽谤孔融等人意图谋反,并企图将其赶尽杀绝。得知此信后,孔融等怒不可遏,只好率领家人仆从逃亡天涯,流亡他乡,过起了漂泊无家的生活。

孔融虽身陷流亡,但仍未放弃抗争的希望。汉灵帝即位后,宦官权势稍有下降,孔融借此希望匡扶汉室的机会。当时曹操雄踞中原,声势正隆,孔融决定投靠曹操,从内部捣乱宦官集团。然而孔融陷入了一个无法抉择的困境——他是否应该追随曹操的野心?

起初,孔融以为曹操是维护汉室的力量,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归附曹操麾下。然而渐渐地,孔融发现曹操的野心已经逐渐暴露出来。曹操不但攻陷许多郡县,实际上已是汉室的敌人。孔融怒不可遏,在多次上书无果后,终于决定亲自前去规劝曹操。

面对曹操,孔融毫无顾忌地抨击其野心勃勃:"您现在统兵大权,已经超越了大将军的地位,可见您心中已然有了不轨之心。"曹操被孔融怼得哑口无言。后来,孔融又当面斥责曹操"您现在已经滥杀无辜,无恶不作!",将曹操的暴行罪行一一列举出来,令曹操无地自容。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这番怼人的言语自然惹怒了曹操,他命人将孔融下狱。但出于对孔融才学的钦佩,曹操仍没有对孔融加以极刑。狱中的孔融仍满怀抗争的勇气,写下无数封控诉曹操的严词狠诘,狠狠地怼曹操。直到最后,孔融还是被曹操释放了。

尽管这场抗争最终未能扳倾局面,但孔融仍为民请命,矢志不渝地追求正义和理想。这段抗争宦权专横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孔融赤诚的抗争精神和坚韧的品格。他勇于直言,敢怼强权,即便步步为营,也要为天下黎民解除贪官污吏的祸害。

守望相助:救助同道引发的生死之争

孔融性格刚烈,毫不畏惧权威,但他对同道友人却有着无比的忠诚与守护。正是由于他义无反顾地援助遭受迫害的朋友,才酿成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惨剧。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当时,著名学者张俭因直言曾遭到太守陷害,被处以重刑枷锤。张俭原本是孔融的挚友,孔融闻讯后大为愤慨。他当即动身前往,欲为张俭伸张正义,申张冤情。及至张俭狱中,孔融当即将其镣铐击毁,亲自护送张俭出狱。

这一怒怼权贵的举动,彻底惹恼了当地县令。张俭虽暂时获救,但后来还是被重新捕获入狱。孔融闻讯后再次杀至狱中,企图生撕硬拽地将张俭救出。双方爆发激烈冲突,狱吏纷纷受伤。最终,孔融不得不带伤离开,张俭仍被囚禁狱中。

张俭的妻子随即愤而投河自尽,其子张纡亦自刎而死,谪戍于云中。孔融失去理智,悲恸万分。他誓要为张俭报这血海深仇,于是亲自前往京师为张俭伸冤。然而,孔融刚进京就遭到逮捕,被狱吏严加拷打。

出狱后的孔融仍不甘心,他写下无数封冤状,不惜泼墨控诉郡守,意欲为张俭昭雪。然而,无奈权贵根深蒂固,这场伸冤之路举步维艰。最终,京师方面传来消息,张俭判处绞刑。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获知这个消息,孔融几近疯狂。他慷慨陇卬,决定同赴黄泉。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冲击来袭——孔融亲生哥哥孔珪闻讯后,亦决意赴汨罗投水殉命。两兄弟对视一眼,相视而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上谕传下,对孔融一家的罪行做出最终裁决。上谕判处孔融哥哥孔珪死刑,孔融及其侄子等被流放至极北之地。这一冤案曲折反转,令人震惊莫名。

终于,在汉灵帝亲自主持的大审之下,这场引人瞩目的冤案终于尘埃落定。可悲的是,孔融此次仗义执言,救助同道朋友,不仅未能为张俭伸张正义,反而酿成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令其亲兄长赔上了性命的代价。这无疑是孔融一生中最痛彻心扉的重创。

风华正茂:孔融中年理学成就巅峰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孔融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经历了坎坷磨难,也见证了辉煌成就。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他在中年时期取得的理学巅峰成就。正是这段充满智慧结晶的岁月,让孔融的名声远播,誉满华夏。

经过张俭命案的重创,孔融一度遭受重大打击。然而,身经百折的他并未就此放弃,反而在茫茫黑夜中重拾希望,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之中。借着边疆戍卒的清静年月,孔融沉浸于对《易经》《论语》等典籍的钻研,终于在中年时期获得了人生理学的顿悟。

有评价说,孔融"冰释雄辩,罕世高论"。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将易理融汇贯通,对儒家经典有着独到且新颖的见解。他的理学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实,早在孔融二十多岁时,他就已经对儒家学说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当时的他虽尚年轻气盛,但已是被誉为"神童"的天才少年。及至三十来岁的青壮年时期,他又屡次奋勇抗争,为正义而斗争。但无疑,孔融的真正理学巅峰成就,还是在他四十出头的中年时期。

这一时期,孔融饱览沧桑,经历着内忧外患。在内心世界,他刚刚失去挚友遭受家破人亡的打击;在现实生活里,他也遭受了贬谪放逐的磨难。正是这段充满酸甜苦辣的阅历,让他在人生智慧上不断升华,终于登上理学的新高峰。

孔融在中年理学巅峰期的主要成就,是独创了一整套全新的易理解释体系。他将阴阳、五行等理论与儒家传统观念融会贯通,阐述了自己对于天道人事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天地阴阳运行交替,造就了万物的更新和革故鼎新。君子则应当遵循天道,随时因革而生,与时俱进。

这一理论思想,被后人称为"革故鼎新之论"。孔融以此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规律,着眼于人文实践,阐述了一种超越旧有思维禁锢的新理念。他提出,人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敢于突破陈规陋习,以开放包容的思维应对社会变迁。

从某种程度上说,孔融的这一思想也是对他个人一生经历的理论升华。他曾几度挺身抗争,摒弃了权贵专制的愚昧,勇于求新求变。此后他又经历家破人亡的重创,放弃了过往的一切,重新出发踏上了求道之路。正是这股子勇气和胸怀,让他最终抵达了理学的顶峰。

孔融的理学思想虽出自个人,但影响却是恒久的。后世无数学者都视其思想为不朽巅峰,对儒学史地位至关重要。可以说,正是孔融在中年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才让他的名声远播,成为当之无愧的"建安七子"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