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还托孤给谁?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

作者:魔法孔雀u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还托孤给谁?这个问题或许大家都已有了解,但又有谁知晓这位托孤大臣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蜀汉核心权力层的关键人物?他在刘备托孤时,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为何最终能与丞相诸葛亮并肩,分掌蜀汉江山?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将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的面纱。在刘备临终之际,除了对诸葛亮的嘱托,他对这位托孤大臣又作何安排?这一切的缘起,又将如何牵引出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还托孤给谁?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

狭路相逢柳暗花明

天下大乱,曹操迅速崛起,趁机打下合肥,迫使刘备败退南阳。当时南阳县令李严不过一介书生,家世并不显赫。不料狂风骤雨般的战乱竟给了他一次逆袭的绝佳机会。

时值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当阳之战大败曹军后,曹操亲自持重兵压境南阳,企图一举歼灭刘备。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南阳城中一片投降之声,纷纷向曹操靠拢,寻求庇护。就连李严的上司秭归县令赵舍都被动摇了,打算效忠曹操。

然而李严独有别见。他祖籍南阳,虽非顶尖世家,但自幼受良师训诲,既有远见又行有不凡。从幼年开始,他就自醉于读书习文之乐,对曹家军也甚为憎恶。是以他断然拒绝了效忠曹操,第一个放弃南阳,孤身逃往西蜀。

就在狭路相逢之际,柳暗花明的机缘竟也伺候在那里。逃亡途中,李严偶遇刘备麾下游侠关云长,被后者所救。关羽见李严非同凡响,乃自荐为刘备麾下,引见给曾任东汉才子刘备。

刘备大喜过望,发现这位年轻读书人器宇不凡。他当即拜李严为从事郎,让其直接入朝为官。从此,那原本只是一位不起眼的县吏,就这样捡起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钥匙。

刘备携全家西渡夔州后,李严便一直随侍在侧,由此也结识了诸葛亮、法正等人。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渡过涪江进入成都,李严方有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更大舞台。

转眼扭转乾坤

刘备渡过涪江,进入益州腹地后,便遭到当地土豪刘璋的顽强抵抗。双方在绵竹、剑阁诸处交手,刘备虽屡战屡败,却也令刘璋的军心渐起动摇。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璋麾下镇守资阳的李严出人意料地投靠了刘备。此举立时为刘备赢得了主动权,成为转危为安的关键一着。

彼时资阳乃是益州大郡,镇守重地。李严在刘璋手下任职多年,深得其信任,身负重任。他临阵倒戈,瞬间令刘璋的势力雪崩般溃散。很快,刘璋又遭中郎将吴季野的背叛,被迫仓皇退守成都。

李严这一反戈,对刘备而言着实是天大的助力。刘备当即拜李严为裨将军,授以重任。而后在攻陷成都之际,李严再次尽显身手。他率部挥师直逼成都城下,与刘备的主力会师,迅速拿下了陷城。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还托孤给谁?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

功高震主,刘备这才彻底折服于李严的英勇才能。他当场加封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文武双顾,俱属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李严才赞投靠,资历并不老到,却已与法正、伊籍、刘巴等高手同列蜀科重臣之列。由此可见,刘备是何等看重这位才俊了。

李严深知机会难得,于是竭尽全力证明自己。他精于用兵,身先士卒,在平定益州诸多起义军中立下赫赫战功。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犍为太守一职也勤勉尽责。他不遗余力地兴修水利,建筑桥梁和观亭,使当地吏治井井有条,民生无虞。就这般,李严迅速从一介布衣踏上了仕途的高峰。

意外遭逢考验品格

功高震主后,李严乘胜追击,率军平定了益州数股起义军,赢得无数战功赫赫。刘备对他赏识有加,不仅将他留任犍为太守,还授予辅汉将军头衔,可谓重用有加。

然而,就在李严权倾朝野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切源于刘备北伐中原的大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遵从孔明北上征战的计策,亲自统帅主力出征汉中,只留下李严镇守后方。谁知此一离去,却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政变浪潮。

当年,益州地广人疏,除了成都以外,还有诸如巴朗、阆中、广汉等郡县,皆为异姓豪族部曲所控。这些心存大志的地方仕绅看到蜀汉军心渐疲,便乘虚而起,在郪县挟持民众,纠集了万余人马。为首者乃是马氏、高氏二人,号称"大贼"。

就在这股暴民骚乱如火如荼之时,李严毅然挺身而出,亲自率众驰援郪县讨伐。双方激战正酣,暴民集结数万人马,眼见就要包围成都。李严却临危不乱,只身将领五千州郡之卒,击溃叛军,生擒马、高二人,夷平余党,赢得壮大战果。

这仅仅是个开始。紧接着,越巂夷人高定又挟众数万,横扫而来,直扑新道县城。危难之际,李严再度亲征,击破高定之军,扫清新道一带。就这般,他凭着一股过人的勇力与智勇双全的指挥才能,连破两股重霸。

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变故,李严毫无徘徊,旗开得胜,大显身手,最终化解了蜀汉的危机。他的英勇表现,无疑令主公刘备大为欣慰,更为蜀汉江山的保卫立下了赫赫战功。

恩怨情仇引燃内乱

平定两股重霸后,李严在蜀汉江山的功勋愈加彪炳。然而权力的诱惑也在悄然滋长,恩怨情仇的种子开始渐渐萌发。

一切始于诸葛亮反对李严留任犍为太守一职。诸葛亮认为,李严文武全才,实在浪费于僻远一隅。他力主将李严召回成都,委以重任,俾其广施所长。然而李严深恋犍为太守的权衡,执意不愿离去,遂与丞相诸葛亮渐生龃龉。

更为剧烈的冲突,则源于诸葛亮的亲信法正。法正本与李严同出一路,二人素有渊源。但自李严独得刘备重用,法正则不免惋惜,愈演愈烈,最终于二人之间引燃了内讧的战火。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还托孤给谁?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

建安二十七年,诸葛亮病重将谥,遂托孤于刘备的嫡长子刘琮。不料次年,法正竟因事兵变,暗中勾结穆陵太守夏惲等人,打算行刺刘琮,自立为王。诸葛亮虽临危垂泪斥责,但法正已无法无天。

眼见好友法正竟至此地步,李严不得不亲自率军征剿。双方在江陵浩浩荡荡,大战几个月不分胜负。就在李严疲于奔命之际,诸葛亮命令他撤军,由自己亲征。可谓是怨入骨髓,恩怨难释。

诸葛亮率军至汉中,便奉辞归蜀。行前他将护卫刘琮和继任蜀汉国政的重任,委托于亲信赵云和姜维二人。此举极大地触怒了李严,令他倍感被诸葛亮所不信任。

于是,李严在恩怨情仇的驱使下,暗中同情法正,并决定实力保全后者。双方摩拳擦掌,草芥暗捻,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大戏。

一语定终身

权力角逐白热化之际,诸葛亮决定亲自出面,化解蜀汉内部的危机。先是他派人传谕李严远离法正党羽,但李严一再置之不理。

诸葛亮见状,乃亲自西征,前去平定叛乱。他一路直抵阆中,李严亦随行会师。二人在途中多有唇枪舌战,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最终诸葛亮决定亲自说服李严。

于是二人在随路小驿站私下见面。诸葛亮开门见山,说:"适在汉中,许多人替李将军求情。虽远在蜀汉,我却听到不少关于将军的流言蜚语。为此我心中实在忧虑万分!"

李严大怒,质问诸葛亮:"丞相可有什么指证?莫非单凭那些无稽之谈?"

诸葛亮摇头叹道:"我所知的可不只是闲言碎语。将军近来私自通谍,放走叛党,种种迹象俱在。我原不愿信,但终于还是亲耳所闻。"

李严狂然变色,厉声呵斥道:"果真如此,岂不成了大逆不道!老夫何德何能,竟遭此诬陷?丞相何不将证据拿出,与我对质?"

诸葛亮沉默半晌,叹息一声,直言不讳道:"将军前来时,不正带着法正的心腹张翼吗?老夫无意怀疑,但这却是铁证如山。"

李严顿时脸色无地自容,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诸葛亮见状,便一马当先提出解决之策:"蜀汉军心如今已有些许动摇,我等倘若再生嫌隙,只怕关系将全民伤。法正之乱已平,不若我们今后同心协力,携手共治蜀汉江山如何?"

面对丞相如此坦诚相见,李严亦为之折服。当下他毅然拂袖而起,恭恭敬敬向丞相施礼,道:"我多有过错,望丞相海涵。自今而后,誓与丞相同心同德,永不猜忌!"

就这般,曾一度血雨腥风的内乱,在两位英雄的大度之下,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李严亦从此摆脱了诸多是非的纠缠,专心辅佐刘禅,直到深受刘禅赏识,成为蜀汉最重要的枢机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