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新”力

作者:威海新闻

说起新质生产力,人们首先会想到芯片、算力这样的高科技,未来产业等等,但其实,在一些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也有很多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凝聚。日前,国内海上风电管桩的龙头企业,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台风力发电单桩下线,接下来,我们就去那里探寻新质生产力。

视频加载中...

向“新”力·1420吨威海造“定海神针”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质控部部长彭学军:大家所看到的这个产品就是我们海力威海公司首件风力发电的单桩。

向“新”力

这个单桩就是我们海上风力发电这个风车打到海底下连接的一个基础桩,通俗来讲,就像盖楼的时候最底下的桩基础。我们产品设计周期是27年,就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定海神针”。

向“新”力

我们下口直径是8.5米,已经超过三层楼房的高度,整体长度设计为84米。如果按照我们平均一层楼2.8米计算的话,基本上到了30层楼房这种高度,整体重量达到了1420吨,如果按一辆小轿车平均2.5吨计算的话,相当于600辆小汽车的重量。

别看它是84米长的庞然大物,但是它对结构尺寸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在30层楼这么高吊一条垂线下来,上面一条垂线和下面这条垂线中间间距是不超过30毫米的。我们这个桩分成30个小单节,30个小分段。就像我们竹节似的一节一节拼出来的这种结构形式状态。

向“新”力·小标题2:38小时1条缝的“焊将”

向“新”力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制造部焊工季爱泉:我是一名电焊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一个个筒节全部组装焊接在一起。现在我们一个筒节里面有9条焊缝,我们每个焊缝都有一名焊接人员。这条焊缝直径大概在8米到9米之间,长度在26米左右,一条焊缝我们需要花38-40个小时去进行焊接。因为我们这个焊缝是倒三角形的,从下往上是从由小到大,由窄变宽,我们就是把这个焊丝烧进去,一遍一遍烧,大概要烧40遍。

向“新”力

你看我们在焊接过程中,我们要看着这个红外线,要对着这个缝,不能让这个缝烧偏了。别看我们每个人都坐在那焊接,其实这个筒子一直在自转,一直在转动,要保持焊机和筒子的转速相匹配相一致,在我们焊接过程中,我们要调整焊机的角度,保证焊丝和缝的角度是垂直的,达到最好的焊接条件。不能产生一个气孔,一条裂纹,所以说我们不能有一丝马虎。

现在的焊工跟以前的焊工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机的配合默契,就跟开车一样,要达到人车合一的那种状态

向“新”力·小标题3:提质增效也是新质生产力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春雷:没有金刚钻也不揽瓷器活,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和对我们生产装备不断地创新和研发。

向“新”力

这就是两台1500吨的龙门吊,1500吨龙门吊在威海地区是最大的。因为我们以后的单桩,单台重量以后最大的能达到2000吨以上。以后我们生产完了以后就通过这两台龙门吊把它抬吊到这个坞道发运出去。

200吨的自升式滚轮架,也是我们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它自己可以行走,自己可以转,能够保证焊接这个环缝的时候,人不动,它这个工件在动。

向“新”力

这个架子就是我们公司自己自主研发的焊接平台。2015年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个人在上面,所有的东西上去都有一个电动葫芦往上吊上去,然后焊接屏的左右、前后、上下都可以移动,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对于我们这些传统制造业来说,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体现。接下来,我们将会为国电投生产接近10万吨的单桩,另外还有2万吨的套笼,预计今年产值会突破10亿元。以后,乳山半岛南一片广大海域上,起码有80%以上的单桩是由我们海力公司来生产的。

监制丨蒋程

记者丨戚冬伟 卢力铭 柳洋 辛戈

责任编辑 | 王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