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作者:小何小何满目星河

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的命运却判若云泥。一位获宥,安享晚年;另一位则遭弃权杀身,尽显宫廷阴暗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她们命运的悲欢离合?是权力的诱惑还是无奈的自保?抑或是时代潮流和环境使然?让我们一探这宫墙血泪背后的缘由。

周朝王室家族渊源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说起周朝王室,便不得不提及其同宗族中的文人巨子鲁迅先生。鲁迅原名周树人,祖籍江苏淮安,与周恩来总理竟是一脉相承的亲族。在当地,周家可谓响当当的世族名门,家学渊源流长,世代勤勉读书。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曾获得过晚清最高的"国学生"学位,后来也在绍兴做过几年师爷。周贻能生性严谨,对子侄辈的教育格外重视,为儿子周恩来起了"大鸾"这个有寓意的小名。相传鸾凤同堂,意味着吉祥如意,也希望儿子前程似锦,有耀眼的成就。

令人不胜感慨的是,直到长大后周恩来才得知,自己的母亲并非亲生,而是由小叔周贻淦和其妻子陈氏收养的。出于旧时的规矩,周贻淦无子嗣,生怕香火难传。而周贻能夫妇慈悲为怀,将刚出生不久的周恩来移作周贻淦的嗣子。从此,陈氏便将周恩来视如亲生,倾力抚养教育。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正所谓怀璧其罪,这个决定却也让周恩来的身世多了一份波折。周贻淦去世后,陈氏独自一人操劳,还为周总理请了位乳娘江氏,以求孩子无虞。于是在幼小的周恩来心中,便有了万氏、陈氏和江氏三位母亲的印记。

故事往往出人意料。随着时光流转,鲁迅巨作的影响日隆,周家宗亲的根基也在民国年间一去不复返。彼时谁又能料到,曾经寂寂无名的小周恩来不仅会在革命洪流中出人头地,日后更要成为新中国开国元勋?而曾经根深叶茂的周家子孙后代,也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自己。

刘贵妃宫变根源于野心贪婪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刘贵妃本是南陵人氏,从小就生活在贫穷之中。她祖上原是旗人,可家运几经败坏,到了她这一辈已是寒门出身。幸而她天生丰采,在家中靠编织织补以维持生计。

直到有一天,京城里选美时她被选中入宫,一朝走运成了宫女。刘贵妃当时还很年轻,但个中机缘巧合实在令人叹服。当朝皇帝高阙准备册立新后,刘贵妃恰好趁此机会一炫锋芒,最终被钦点入后宫,赐名刘氏。

自此之后,刘氏侍奉在后宫数载,生有一子一女。她固然心存警惕,生怕有朝一日被新后废黜,但做事向来稳重得体,很得皇帝的欢心喜爱。直至年届晚年,她甚至被赐予"贵妃"这一封号,地位备受皇帝青睐。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然而权力常常如同一剂猛毒,能将人冲昏头脑。刘贵妃入宫多年虽心怀忧虑,却也日渐沉醉于禁宫的奢华生活,眼红皇储的种种特权。她渐生嫉妒,觉得自己的儿子才是当之无愧的皇储人选,心中暗自谋划着攫取帝位的阴谋计划。

不久,朝野传出皇帝将要禁止宫中糜费奢侈的消息。刘贵妃一怒之下,竟开始与心腹密谋弹劾新皇的阴谋。她先是结交民间乱党,暗中拉拢军队的豪强,为阴谋埋下祸根。更狂妄的是,她还唆使自己的弟弟彪悍无畏的行事,率领暴徒乱兵直捣皇宫核心,意欲一举推翻新皇统治。

尽管如此,刘贵妃不过是权欲熏心,最终酿成大错。她本不具备谋主大位的才干,暗中布局反倒是自己一家子遗臭万年。当乱兵被镇压,她的亲弟弟首当其冲被处决时,刘贵妃方知自己算无遗策,只能承受报应降临。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战争年代民不聊生

彼时正值战火纷飞的乱世,朝野阙然。外族入侵,国力日衰,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年复一年,赋税剥削愈加残酷,加之旱涝瘟疫肆虐,平民们过着连年艰苦的日子。

北方边陲的游牧骑兵屡次窜扰,掳掠无度。太原、大同、河间等地,往往一夜之间就被洗劫一空。有识之士忧心国祚不济,便呼吁统一抗敌,但军阀割据愈演愈烈,朝中大臣也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朱明王氏王朝的根基早已动摇,内忧外患,危象环生。边疆受争夺,中原腹地也时有军阀混战。有几路兵马竟毅然直捣京师,皇城险些失陷。天子含恨远遁,不得不藏匿于深宫中,连府库珍宝也尽数外逃。

局势一度陷入僵局,民心颇为浮动。这一年的秋天,北方雪来得尤其凶猛,大雪迷蒙直下,连绵不绝。京城里弥漫着一股死物的腥味,可怖至极。其实那不过是断壁残垣间冻僵的百姓尸骸而已。

权贵家眷虽在高墙内免遭战火波及,但物资储备还是所剩无几,恐难再撑到来年春暖了。宫中上上下下人人噤若寒蝉,连鸟类啾鸣也全然绝迹。没有人知道,眼下究竟该如何自保。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有探子报告来了一队携家带口的逃难平民。逃民们可怜模样惨不堪言,衣不蔽体,面黄肌瘦。大家先是将他们围困在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心存戒备。

荣妃被迫采取自卫行为

荣妃芳龄二八,原是侍卫官员的女儿,家世其实也非显赫。她能出人头地,全靠一双绝色容颜和过人的智谋手腕。年轻时她被选入后宫,最初只是微末的宫女。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后来皇上无缘无故地喜欢上了她,就将她赐予"荣"这个美好的名讳。从此之后,荣氏在宫中地位水涨船高,居住的宫苑也扩大了许多,成为贵妃最得宠的嫔妃之一。

只可惜皇上年岁渐高,身体一直没恢复,加之战乱连绵,使得朝政日渐荒废。荣妃自知皇上驾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届时自己的地位将岌岌可危。而皇子们又多有龃龉,一旦新帝继位,她根本无力掌控大局。

所以当时她暗地里结交京中豪门世族,竭尽全力为自己图谋一条出路。期间数次遭人暗算,险些身陷囹圄。幸而她极有心计,始终能扭转乾坤化解危机。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忽有一日荣妃的妹妹荣飞燕遇袭受辱。一支由邕王所领的武装分子,趁着元宵节夜色阒黑,强行掳走了荣飞燕,并在翌日将她遗弃于街头,凌迟已极。

消息一传开,皇宫上下无不震惊。荣妃悲愤难当,几番哀求无门,皇上却置之不理。无计可施之下,她终于决定同谋反了。那时她与邕王已经暗通款曲很久,便借此机会联手发难。

两人先是密谋着拉拢亲信勋贵,暗渡陈仓,然后蓄意引发暴乱,攻打皇宫。此事稍有走漏风声,就会被当做弑君大罪,因此两人运筹帷幄,万分谨慎。

知否:同是宫变,刘贵妃和荣妃大不同

宫中权斗波折叠嬗离奇

权力的游戏向来如此,宫廷阴谋更是腥风血雨。就在邕王与荣妃布下谋反大阵之时,忽有探子报告刘贵妃也暗中勾结异党,意图夺权。双方一时无法分辨谁是真谋反,谁是假,只能加紧戒备,各自防范着。

期间,老皇帝遭不测去世。新帝即位后决心除奸,先下手铲除异己。探子很快就发现了刘贵妃兄弟俩的阴谋踪迹。新帝命令全城戒严,悄悄将刘氏一家全部拿下。

当晚夜半,皇家禁卫军突然包围了刘贵妃的宫苑。贵妃的弟弟刘某带着一众叛军拼死反抗,最终不敌重围,壮烈殉难。

新帝随后下令将刘贵妃贬为死罪,妄图弑君的恶劣罪名令她无地自容。刘贵妃含泪认错,声泪俱下。她本想以死谢罪,却被新帝旨意留在宫中受尽凌辱。

与此同时,探子也逐步掌握了荣妃和邕王的阴谋全貌。新帝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释放荣妃一马。他认为荣妃毕竟是故帝遗孀,且一直辅佐有功,罪轻可以宥恕。

于是,新帝不惜撒谎作伪,声称荣妃并无谋反之心,乃是遭人陷害而已。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他还特意召荣妃入宫,嘉许有加,给予许多赏赐和恩典。

结尾

荣妃虽免遭杀身之祸,但从此也只能终老深宫,无权再参与朝政。她本想拥有更大权力,但无奈时局莫测,只好屈尊作此安排。新帝做出这一系列决定,其中固然有私心在内,但更多是出于维稳天下的考量。